CT对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e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CT对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整理23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霉菌性上颌窦炎并总结分析。 结果 23例患者中9例上颌窦内完全充填软组织密度影,17例可见钙化灶,4例可见上颌窦壁骨质吸收破坏。 结论 霉菌性上颌窦炎有特异性的CT表现,CT应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关键词] 霉菌病;上颌窦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R765.4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099-02
  霉菌性上颌窦炎作为副鼻窦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相对少见,随着近年来CT诊断在副鼻窦疾病的普及与应用,对于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现整理我院2005~201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上颌窦炎23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3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 7例;年龄17~65岁,平均42岁。病史6个月~1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15例、涕中带血8例、流浓涕13例、头痛9例及面部胀痛11例。查体见鼻道内干酪样分泌物17例、鼻息肉8例,鼻中隔偏曲10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 CT/e螺旋CT对全部患者行副鼻窦轴位扫描,扫描条件为120 kV,130 mA,层厚和层间距均为5 mm,其中3例加扫冠状位,扫描条件为120 kV,180 mA,层厚和层间距均为2 mm,分别以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
  2 结果
  2.1 CT表现
  23例患者中1例为双侧发病,其余均为单侧发病;14例病灶呈软组织肿块突入窦腔,9例上颌窦内完全充填软组织密度影,17例可见钙化灶,钙化灶形态多样(5例为团块样,3例为线样,6例为沙粒样,3例为不规则形),见封三图4~7。4例可见上颌窦壁骨质吸收破坏,5例分别累及筛窦和蝶窦。各种X线征象统计见表1。其中18例诊断为霉菌性上颌窦炎,1例诊断为普通上颌窦炎,4例CT诊断为上颌窦癌。
  表1 23例上颌窦炎各种X线征象
  2.2手术及病理
  患者行柯陆(Caldwell-Lue)手术11例、功能性鼻窦内镜(FESS)手术12例,术中病变呈干酪样组织、黑色团块及黄色脓液。术后病理证实为曲霉菌感染22例,1例为毛霉菌。
  3 讨论
  3.1 病因
  霉菌性上颌窦炎是各种原因引起鼻腔、鼻窦引流不畅(如窦口狭窄、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使霉菌在窦腔内滞留,其中的低氧、低pH值环境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医生在医疗过程中过多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更易发生霉菌感染。②抗肿瘤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多、患者本身的免疫力下降,均使霉菌获得了更多的感染机会。③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体内环境改变,酸碱度失调。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如HIV等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1]。本组患者中7例为结核病患者,其中3例正在服用抗结核药物,4例为糖尿病患者,1例为乙肝患者。11例无明显诱因,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3.1 病理及临床
  霉菌性上颌窦炎临床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以往多根据是否有骨质破坏来区别,但是其他原因如鼻息肉及动脉栓塞也可引起骨质吸收,因此现在多从病理组织学上来加以区分,真菌侵入窦黏膜或黏膜下的血管、骨质为侵袭性,真菌未侵入窦黏膜,仅表现为慢性炎症者为非侵袭性[2]。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又分为急性爆发性和慢性。其中非侵袭性占90%以上,多为曲霉菌感染,病变局限于鼻旁窦的黏膜,产生化脓性炎症,侵袭性多为毛霉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病变发展快,可向眶内和颅内扩展,引起眶内和颅内并发症[3]。全身症状为头痛、发热、面部可有肿胀,鼻中隔坏死、穿孔。局部症状为鼻塞、流涕、涕中带血,抗生素治疗无效。下鼻甲坏死结痂,累及眼部可致眼球突出,眶后疼痛。波及颅内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3.2 CT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CT因其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较传统X线检查有明显优势,已经逐步取代X线平片成为副鼻窦检查的常规手段,可以明确病变的范围、分布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分析本组23例患者的CT表现,结合文献报道,总结特征性CT表现如下:①女性在本病有较高的发病率,本组患者中女性达17例,占74%。②上颌窦腔内完全充填软组织密度影,部分可引起窦壁骨质吸收破坏。大多数慢性上颌窦炎患者仅表现为局部窦腔黏膜增厚,而霉菌性上颌窦炎因霉菌侵入黏膜后,菌丝形成“曲菌球”,堵塞窦腔开口,软组织较易充填整个窦腔,压迫窦壁使骨质变薄,吸收。③钙盐沉积形成钙化影像。钙化是霉菌丝坏死后磷酸盐及重金属沉积所致,钙化斑块形态多样,有团块样、线样、沙粒样等[4]。本组15例有钙化征象,占62.5%,可认为是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特征性表现。
  霉菌性上颌窦炎主要应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①上颌窦恶性肿瘤:霉菌性上颌窦炎病程较长,钙化多见,而上颌窦癌病程较短,占位效应明显,呈浸润性生长,常侵犯骨质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②出血坏死性肉芽肿:CT病灶密度不均,但基本无钙化灶,病理活检不能找到霉菌菌丝。③慢性上颌窦炎:普通炎症多可见气液平面,窦壁骨质以增生硬化为主,钙化少见。冠状位扫描可以较好地显示窦腔开口与病灶的关系,对于临床手术路径的选择有指导意义,因此,对于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疑似病例都应行冠状位扫描。
  [参考文献]
  [1] 张革化,李源,曾转萍,等. 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13(3):163-166.
  [2] 王绍忠,郎军添,蔡晓. 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5,11(3):170-171.
  [3] 李松年. 现代全身CT诊断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498-499.
  [4] 高志友. 霉菌性上颌窦炎常规CT诊断与临床表现[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10(2):76-77.
  (收稿日期:2012-05-07)
其他文献
大跨度连续梁采用分节段支架现浇施工时一般采用节段划分长度更大的大节段支架现浇法。该施工方法在不同工程中的节段施工顺序往往不同,但关于不同施工顺序对结构影响的对比研究并不多,所以十分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即基于以上背景展开研究。本文以京沈铁路客运专线上无砟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柴河特大桥为依托,首先设计了包括该桥施工顺序在内,共计三种大节段现浇施工顺序,并对其预应力钢束进行了计算和布置;其次
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受到来自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日趋增多,生产要素成本不断的上升导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往高投入、高消费、重视数量化扩张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当前中国的
2006年4月.广州某公司保安员许霆在ATM取款机取款时,由于柜员机出现故障.本来自己账户上只有人民币170元.可是在点击100元之后.柜员机竟然吐出1000元,而且屏幕显示只被扣除1元。再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成为了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议题。老龄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养老事业的建设中。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情政策扩宽,老人的养老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他们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元化,养老产业园项目的发展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我国社会家庭结构缩小,居家养老模式受到限制,社会养老需求逐年增加。老人入住社会养老机构的刚性需
赵青藜(1701—1782)是康乾时期重要诗人。他推崇杜甫、韩愈等大家,诗歌众体兼备,风格多样,在清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本文从文学角度研究赵青藜的诗歌,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
在基础教育领域,无论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都把数学建模作为核心概念或者核心素养之一,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