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培养足够多的创新型人才,而让学生整天枯坐在教室里,单纯地听老师讲解是没有效果的。因此不管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还是探究学习,都需要动力,而动力则来自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渴望和追求,来自于教师教学艺术的感染和正确的引导。所以,有激情的课堂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浅谈自己的观点与作法。
1. 运用美妙的语言,引人入胜,让师生激情满怀
语言虽说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学语言的表达,却要求教师在科学严谨的基础上,突出运用语言的灵活性。教师授课的语言抑扬顿挫应恰到好处,或高亢激昂,或和风细雨,或如高山流水,或如青风拂面,微波绵绵,回味悠久……在跌宕起伏中,给学生腾出个思维空间,充分想象,给学生以美感,学生如亲临其境,插上幻想的翅膀,进入知识的殿堂。教师一节课若总是以同一种腔调直叙,无主次之分、无层次之分,必然很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就更别提启迪学生的思维了,其结果是个个“昏睡”了。所以说,要想使学生精神饱满,全神贯注,教师首先应神采奕奕,满怀激情,再运用美妙的语言,才能引人入胜。
如在学习初中数学“概率”一节中是第一次在数学课上研究世间的不确定现象,随机思想的建立就特别的重要,可以说这是学生数学思维观念的一次突破。因为确定性和随机性数学思维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概率课的点拨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怎样从现实实例抽象出概率模型,并能举例说明某概率模型的几个现实原型,教师要能启发出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的“言外之意”——概率的思想和方法。如果语言平淡,学生会觉得抽象、枯燥。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语言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恰当的时机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则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如在上“有理数的分类”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请把下面的小朋友(数1,2,3,0,-1,-2,1/2,22/7,-1/3,-5/8,4.5,-1.5)分别带回各自的家(正整数,负整数,零,正分数,负分数)。”接着,又提出问题:“它们的家都在路边,现在由于公路改造,只能留两间房子,请你把长得像的小朋友安排在同一间房子里。”最后,当“零”孤零零地站在屋外时,我再提出:“怎么办,它站在外面会被大灰狼吃掉的”此时,学生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后,学生纷纷表示这是他们读书以来最爱的一节课。由此可见,枯燥的书面语言,如果能用简明幽默的语言描述出来,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还可收到强化记忆和理解的功效。语言,紧紧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2. 灵活机动,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开展是要求教师应是“T”型知识结构的人,不但要有深远的理论基础,更应有灵活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教师把“死”的知识激“活”,让其灵活运用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记得在学习几何图形“圆锥、圆柱”时,进而推广“扇形、长方形”的有关知识。学生是由于受到已有的知识所限和思维定式的影响,只要教师一句话,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激情,展出了教师的魅力。
3. 巧借诗词、名句,使课堂充满激情
诗词、名句,她们都以其铿锵的声韵、如画的情境、醉人的芬芳,一直受世人的青睐,千百年来传诵不歇。同时,她又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蕴的思想感情,诱人的创造力,启迪着和哺乳着莘莘学子。在教学中,适当引入诗词、名句,诗文结合,感受诗中蕴含的美学价值,使课堂充满激情,让学生认识美,感受人与自然的协调美,使学生在情感、人品、审美等方面有所提高。例在学习“三视图”知识时,为帮助学生感受从不同角度的协调美,增强学生的方位知识,就引用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向同学们解释这是什么原因。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像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视图也可以看作物体在某一个角度的光线下的投影,对于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到的视图可能不同。
4. 媒体语言
利用多媒体教学,更能把具体和抽象结合。例如,在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可以用多媒体电脑演示直线和圆的相对运动,从而揭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又如,在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研究中,利用电脑显示△ABC和△A’B’C’及直线L,再通过动画演示其折叠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轴对称的定义,并指出对称点、对称轴、对称线段等概念,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多媒体的动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的直观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因此,能促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结合,减少学生掌握抽象问题的困难,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容易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多种语言教学也各有其优缺点,是相辅相成的,过度依重于一种语言,会使课堂变得呆板枯燥、缺乏变化,不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使教学效率变低。各种教学语言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阐述能力也各有长短,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吃深吃透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自身和教学的规律,有针对性的设计、运用好教学语言,取长补短、趋利避害,让课堂摇曳生辉、新奇多变,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让课堂起伏松紧得度,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的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是绚丽多彩的世界。作为教师则应赋予学生更广、更深的知识,使他们在课堂上时刻充满激情,在缤纷的知识海洋中欢快地遨游。
1. 运用美妙的语言,引人入胜,让师生激情满怀
语言虽说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学语言的表达,却要求教师在科学严谨的基础上,突出运用语言的灵活性。教师授课的语言抑扬顿挫应恰到好处,或高亢激昂,或和风细雨,或如高山流水,或如青风拂面,微波绵绵,回味悠久……在跌宕起伏中,给学生腾出个思维空间,充分想象,给学生以美感,学生如亲临其境,插上幻想的翅膀,进入知识的殿堂。教师一节课若总是以同一种腔调直叙,无主次之分、无层次之分,必然很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就更别提启迪学生的思维了,其结果是个个“昏睡”了。所以说,要想使学生精神饱满,全神贯注,教师首先应神采奕奕,满怀激情,再运用美妙的语言,才能引人入胜。
如在学习初中数学“概率”一节中是第一次在数学课上研究世间的不确定现象,随机思想的建立就特别的重要,可以说这是学生数学思维观念的一次突破。因为确定性和随机性数学思维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概率课的点拨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怎样从现实实例抽象出概率模型,并能举例说明某概率模型的几个现实原型,教师要能启发出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的“言外之意”——概率的思想和方法。如果语言平淡,学生会觉得抽象、枯燥。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语言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恰当的时机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则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如在上“有理数的分类”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请把下面的小朋友(数1,2,3,0,-1,-2,1/2,22/7,-1/3,-5/8,4.5,-1.5)分别带回各自的家(正整数,负整数,零,正分数,负分数)。”接着,又提出问题:“它们的家都在路边,现在由于公路改造,只能留两间房子,请你把长得像的小朋友安排在同一间房子里。”最后,当“零”孤零零地站在屋外时,我再提出:“怎么办,它站在外面会被大灰狼吃掉的”此时,学生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后,学生纷纷表示这是他们读书以来最爱的一节课。由此可见,枯燥的书面语言,如果能用简明幽默的语言描述出来,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还可收到强化记忆和理解的功效。语言,紧紧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2. 灵活机动,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开展是要求教师应是“T”型知识结构的人,不但要有深远的理论基础,更应有灵活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教师把“死”的知识激“活”,让其灵活运用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记得在学习几何图形“圆锥、圆柱”时,进而推广“扇形、长方形”的有关知识。学生是由于受到已有的知识所限和思维定式的影响,只要教师一句话,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激情,展出了教师的魅力。
3. 巧借诗词、名句,使课堂充满激情
诗词、名句,她们都以其铿锵的声韵、如画的情境、醉人的芬芳,一直受世人的青睐,千百年来传诵不歇。同时,她又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蕴的思想感情,诱人的创造力,启迪着和哺乳着莘莘学子。在教学中,适当引入诗词、名句,诗文结合,感受诗中蕴含的美学价值,使课堂充满激情,让学生认识美,感受人与自然的协调美,使学生在情感、人品、审美等方面有所提高。例在学习“三视图”知识时,为帮助学生感受从不同角度的协调美,增强学生的方位知识,就引用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向同学们解释这是什么原因。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像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视图也可以看作物体在某一个角度的光线下的投影,对于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到的视图可能不同。
4. 媒体语言
利用多媒体教学,更能把具体和抽象结合。例如,在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可以用多媒体电脑演示直线和圆的相对运动,从而揭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又如,在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研究中,利用电脑显示△ABC和△A’B’C’及直线L,再通过动画演示其折叠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轴对称的定义,并指出对称点、对称轴、对称线段等概念,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多媒体的动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的直观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因此,能促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结合,减少学生掌握抽象问题的困难,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容易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多种语言教学也各有其优缺点,是相辅相成的,过度依重于一种语言,会使课堂变得呆板枯燥、缺乏变化,不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使教学效率变低。各种教学语言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阐述能力也各有长短,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吃深吃透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自身和教学的规律,有针对性的设计、运用好教学语言,取长补短、趋利避害,让课堂摇曳生辉、新奇多变,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让课堂起伏松紧得度,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的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是绚丽多彩的世界。作为教师则应赋予学生更广、更深的知识,使他们在课堂上时刻充满激情,在缤纷的知识海洋中欢快地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