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间护理观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提高夜间护理观察能力,掌握其特殊规律,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衡量一个护士业务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以下分三个方面予以说明。
夜间护理观察的特点与要求
夜班護士工作的特点:夜班工作对于每个护士来讲并不陌生,从工作时间上看,几乎占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夜班占有16个小时,2个班次,而白班仅占8个小时。从主观方面看,大脑皮层在夜间一般处于拟制状态,中枢神经敏感性降低,故护士易出现精神不集中、打瞌睡、疲乏等现象。从工作量看,夜班护士一个人要护理40例左右位病人,既无护士长指导,又无同事间的协助,工作独立性相对加强;加之夜间病情变化快、急症多、病情变化不易被发现等特点,这就加大了护理难度和护理工作量。而护士经常轮夜班,精力和体力消耗都很大,得不到充分睡眠及休息,夜间护理观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的。
对夜班护士的要求:鉴于上述特点,就要求护士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本领,良好的业务素质,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广泛的医学知识,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及充沛的体力和连续工作、顽强作战的精神和毅力。
夜间护理观察的内容极其特殊规律
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其规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统称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力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有效指标。当肌体患病时,生命体征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所以,护士必须及时准确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变化,为挽救病人争取时间。夜间生命体征的观察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夜间人们都处于睡眠状态,不论健康人还是病人,大脑皮层、中枢神经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不易发现某些病情变化。而睡眠有时也掩盖一些病情变化,如意识朦胧、昏迷、甚至脑疝都容易和睡眠相混淆。如不按时观察生命体征,只观察表面现象往往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准确、按时观察生命体征,才能为医生提供充分的临床依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我科一位护士,凌晨2点给一位高颅压的病人测生命体征,当时病人很清醒,能与她简单对话,无任何不适,但测量结果是血压75/50mmHg,比2小时前的血压低了很多(2小时前为120/80 mmHg),脉搏62次/分,呼吸16次/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这个护士立刻意识到病人有形成脑疝的可能。她立刻通知了医生,并做好一切抢救准备。当医生赶到时,病人出现了意识丧失,一侧瞳孔放大,血压为50/0 mmHg,此时护士已经给病人吸上了氧气,并为病人静脉加压输入了20%的甘露醇。经过抢救,病人转危为安。
重点定向定时观察的必要性:夜间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夜间护理观察需要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先做急需的事情。观察病情还需有重点,选择好重点观察对象,更细致、认真地观察。如全科有40例左右病人,对于轻症患者,2~3小时巡视1次即可,而对于病危、病重患者需严密观察,定时、定向观察。例如,一位夜班护士,接班时认真察看了一遍病人,未发现什么特殊变化。一位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也很平稳。过了一会儿,她仍不放心,正好测量生命体征的时间到了,她来到病人床旁,这次她发现,病人面色有些苍白,呼吸浅快,触摸四肢末梢有些发凉,且甲床青紫,测血压为70/0mmHg,脉搏微弱,是否是临终前的征兆?她马上叫来医生一起进行了抢救,虽然抢救失败,但家属对她的工作作风、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表示满意。同时也说明了夜间重点定向定时观察的必要性。
夜间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是夜间观察的一项主要内容。观察药物疗效及毒性反应是协助医生决定停药或继续用药的主要参考。某些病人病情重,需长时间用药维持,抑制病情进展,控制症状,往往夜间也需用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观察,注意其变化,尤其对于一些易过敏的药物更应密切观察,防止发生意外。另外,对一些药物疗效观察也非常必要。例如,医生给一位病人用了某种安眠药物,病人服用后是否见效,是否达到催眠目的,是否影响第二天起床及精神状态,都需要我们去观察、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配合医生制定医疗计划,合理用药。
夜间一般观察及心理观察的规律性:一般观察内容很多,但夜间重点观察的有意识状态、表情和面容、姿势和体位、皮肤黏膜、分泌物及排泄物和睡眠状况。通过观察上述这些内容,可以反映出患者病情的不同进展,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一般观察也是夜间观察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随着护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认识到护士不仅要照顾好患者躯体上的疾病,而且也要对心理进行整体治疗。护理心理观察就是要从过去单纯的病情观察发展到对病人全面、整体的心理观察,通过心理观察发现心理问题,从而使医护人员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改善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使病人配合治疗,加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夜班心理观察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一些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可以得到解决,避免发生意外,也为第2天的护理治疗提供依据。
夜间护理观察在临床上的意义
夜间护理观察是临床观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程序中必不可少的。通过夜间观察能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病情变化,及时妥善处理和解决问题,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挽救病人生命,为抢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夜间护理观察的特点与要求
夜班護士工作的特点:夜班工作对于每个护士来讲并不陌生,从工作时间上看,几乎占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夜班占有16个小时,2个班次,而白班仅占8个小时。从主观方面看,大脑皮层在夜间一般处于拟制状态,中枢神经敏感性降低,故护士易出现精神不集中、打瞌睡、疲乏等现象。从工作量看,夜班护士一个人要护理40例左右位病人,既无护士长指导,又无同事间的协助,工作独立性相对加强;加之夜间病情变化快、急症多、病情变化不易被发现等特点,这就加大了护理难度和护理工作量。而护士经常轮夜班,精力和体力消耗都很大,得不到充分睡眠及休息,夜间护理观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的。
对夜班护士的要求:鉴于上述特点,就要求护士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本领,良好的业务素质,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广泛的医学知识,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及充沛的体力和连续工作、顽强作战的精神和毅力。
夜间护理观察的内容极其特殊规律
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其规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统称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力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有效指标。当肌体患病时,生命体征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所以,护士必须及时准确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变化,为挽救病人争取时间。夜间生命体征的观察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夜间人们都处于睡眠状态,不论健康人还是病人,大脑皮层、中枢神经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不易发现某些病情变化。而睡眠有时也掩盖一些病情变化,如意识朦胧、昏迷、甚至脑疝都容易和睡眠相混淆。如不按时观察生命体征,只观察表面现象往往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准确、按时观察生命体征,才能为医生提供充分的临床依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我科一位护士,凌晨2点给一位高颅压的病人测生命体征,当时病人很清醒,能与她简单对话,无任何不适,但测量结果是血压75/50mmHg,比2小时前的血压低了很多(2小时前为120/80 mmHg),脉搏62次/分,呼吸16次/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这个护士立刻意识到病人有形成脑疝的可能。她立刻通知了医生,并做好一切抢救准备。当医生赶到时,病人出现了意识丧失,一侧瞳孔放大,血压为50/0 mmHg,此时护士已经给病人吸上了氧气,并为病人静脉加压输入了20%的甘露醇。经过抢救,病人转危为安。
重点定向定时观察的必要性:夜间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夜间护理观察需要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先做急需的事情。观察病情还需有重点,选择好重点观察对象,更细致、认真地观察。如全科有40例左右病人,对于轻症患者,2~3小时巡视1次即可,而对于病危、病重患者需严密观察,定时、定向观察。例如,一位夜班护士,接班时认真察看了一遍病人,未发现什么特殊变化。一位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也很平稳。过了一会儿,她仍不放心,正好测量生命体征的时间到了,她来到病人床旁,这次她发现,病人面色有些苍白,呼吸浅快,触摸四肢末梢有些发凉,且甲床青紫,测血压为70/0mmHg,脉搏微弱,是否是临终前的征兆?她马上叫来医生一起进行了抢救,虽然抢救失败,但家属对她的工作作风、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表示满意。同时也说明了夜间重点定向定时观察的必要性。
夜间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是夜间观察的一项主要内容。观察药物疗效及毒性反应是协助医生决定停药或继续用药的主要参考。某些病人病情重,需长时间用药维持,抑制病情进展,控制症状,往往夜间也需用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观察,注意其变化,尤其对于一些易过敏的药物更应密切观察,防止发生意外。另外,对一些药物疗效观察也非常必要。例如,医生给一位病人用了某种安眠药物,病人服用后是否见效,是否达到催眠目的,是否影响第二天起床及精神状态,都需要我们去观察、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配合医生制定医疗计划,合理用药。
夜间一般观察及心理观察的规律性:一般观察内容很多,但夜间重点观察的有意识状态、表情和面容、姿势和体位、皮肤黏膜、分泌物及排泄物和睡眠状况。通过观察上述这些内容,可以反映出患者病情的不同进展,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一般观察也是夜间观察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随着护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认识到护士不仅要照顾好患者躯体上的疾病,而且也要对心理进行整体治疗。护理心理观察就是要从过去单纯的病情观察发展到对病人全面、整体的心理观察,通过心理观察发现心理问题,从而使医护人员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改善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使病人配合治疗,加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夜班心理观察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一些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可以得到解决,避免发生意外,也为第2天的护理治疗提供依据。
夜间护理观察在临床上的意义
夜间护理观察是临床观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程序中必不可少的。通过夜间观察能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病情变化,及时妥善处理和解决问题,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挽救病人生命,为抢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