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
一、 新课程三维目标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的重要性
俗话说,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陶行知先生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平时所说的教书育人,即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的核心是塑造完美的人格。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一个人的人格所散发出的光芒要远胜于他的成就”。新课程三维目标中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可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迫于高考升学率的压力,更多的是语文教师围绕着高考指挥棒来“传道、授业、解惑”,教授学生应对考试的知识和能力。另外也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很难用数字来检查其成效,以致有些语文教师不愿把时间放在这方面的教育上,但是我认为,如果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那么语文教育将是不完整的教育。不愿或不善于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语文老师,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一个心中只有成绩,只有竞争,缺乏情感,价值观模糊的学生走入社会后会是怎样的局面;而一个情感丰富,价值观明确,人文素养浓厚的学生走入社会后又是怎样的情景。不言而喻,受过良好的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学生,当他踏入社会以后,他一定是一个心态积极、充满朝气、善于发现生活的美,懂得理解、宽容、关爱他人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二、 新课程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新教材的内容是表现人性、人道、人权、人生的,表现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认识与情感。这些文章是作者思想的结晶和灵魂的雕塑,是其人生信仰、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的直接体现。学生在学习这些文章的时候,就会接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戴望舒《雨巷》中的朦胧爱情,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绵绵别情,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赤子之情,都会使学生收获情感,启迪思想,丰富心灵,陶冶性情。《记念刘和珍君》记悲惨、忧伤之事,表愤怒、悲悼之情,发深邃、邈远之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名人、伟人之事,表赞美、颂扬之情,传活泼、幽默之趣。学生深入体会能带来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看到出离愤怒的鲁迅,诙谐幽默的梁实秋。新闻作品引导学生或关注当下,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或回顾历史,汲取经验教训。文言文蕴涵民族精神、民族智慧、传统文化,现代散文则景美情浓,引发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多方面的思考……总之,新课程语文教材的内容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健康的,美丽的,充满感情,充满生命活力的。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的实施
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积极开发、利用教材蕴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想把阳光洒向别人,自己心中首先要充满阳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恰当地进行渗透,让学生沉浸其中,陶醉其中,如沐春风。再次学生可就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发一己之叹,也可写一篇课堂随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酣畅淋漓、激情飞扬地表达了对平等、自由、民主的梦寐以求的向往。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梦想,执著于自己的梦想并勇敢地去追求梦想,就不会被生活所抛弃,就能做自己命运的掌舵人。学习这篇文章时,就可以让学生尽情倾吐内心的感受。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愿语文教学中,教师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学生灵魂教育的拓荒者!
(天长市铜城中学)
一、 新课程三维目标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的重要性
俗话说,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陶行知先生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平时所说的教书育人,即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的核心是塑造完美的人格。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一个人的人格所散发出的光芒要远胜于他的成就”。新课程三维目标中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可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迫于高考升学率的压力,更多的是语文教师围绕着高考指挥棒来“传道、授业、解惑”,教授学生应对考试的知识和能力。另外也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很难用数字来检查其成效,以致有些语文教师不愿把时间放在这方面的教育上,但是我认为,如果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那么语文教育将是不完整的教育。不愿或不善于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语文老师,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一个心中只有成绩,只有竞争,缺乏情感,价值观模糊的学生走入社会后会是怎样的局面;而一个情感丰富,价值观明确,人文素养浓厚的学生走入社会后又是怎样的情景。不言而喻,受过良好的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学生,当他踏入社会以后,他一定是一个心态积极、充满朝气、善于发现生活的美,懂得理解、宽容、关爱他人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二、 新课程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新教材的内容是表现人性、人道、人权、人生的,表现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认识与情感。这些文章是作者思想的结晶和灵魂的雕塑,是其人生信仰、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的直接体现。学生在学习这些文章的时候,就会接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戴望舒《雨巷》中的朦胧爱情,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绵绵别情,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赤子之情,都会使学生收获情感,启迪思想,丰富心灵,陶冶性情。《记念刘和珍君》记悲惨、忧伤之事,表愤怒、悲悼之情,发深邃、邈远之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名人、伟人之事,表赞美、颂扬之情,传活泼、幽默之趣。学生深入体会能带来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看到出离愤怒的鲁迅,诙谐幽默的梁实秋。新闻作品引导学生或关注当下,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或回顾历史,汲取经验教训。文言文蕴涵民族精神、民族智慧、传统文化,现代散文则景美情浓,引发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多方面的思考……总之,新课程语文教材的内容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健康的,美丽的,充满感情,充满生命活力的。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的实施
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积极开发、利用教材蕴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想把阳光洒向别人,自己心中首先要充满阳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恰当地进行渗透,让学生沉浸其中,陶醉其中,如沐春风。再次学生可就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发一己之叹,也可写一篇课堂随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酣畅淋漓、激情飞扬地表达了对平等、自由、民主的梦寐以求的向往。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梦想,执著于自己的梦想并勇敢地去追求梦想,就不会被生活所抛弃,就能做自己命运的掌舵人。学习这篇文章时,就可以让学生尽情倾吐内心的感受。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愿语文教学中,教师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学生灵魂教育的拓荒者!
(天长市铜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