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科学发展史表明,世界上许多重大科学发现往往得力于形象思维的启迪。比如牛顿从苹果的坠落,推导出万有吸引力;阿基米德从澡盆水的溢出,悟出浮力定律等等。由于美术教育是偏向形象思维的学科,所以它对培养创造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大多表现为纯技术性的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美术教育的要求。在注重“应试教育”的今天,美术课往往被看成是休闲课,普遍被人们所忽视,人们更多的关注语文、数学、外语等其他学科。然而,美术是发展学生各项技能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识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
第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的内容,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生动的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科学、合理且有趣的教学方法更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位教师在教《儿童的面部表情》一课时,准备了五杯分别带有酸、甜、苦、辣、咸的水,请五位学生上来品尝,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说出他们属于哪一种表情,为什么?学生热烈讨论过后,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两位同学的表情。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兴趣勃发,快乐而又认真地投入作画。不久,画面中的神态各异,表情有趣的头像跃然纸上,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欢乐认识兴趣的场所。为了使他们有新的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努力创设“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要适当运用电脑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用Powerpoint制作电脑幻灯片,用Authorware制作交互性强的课件,用电脑配乐展示照片和作品,或者直接用欣赏性的光盘给学生欣赏。为了让它更生动,每一个问题出现可选用打字机、碎玻璃等声音效果使问题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出,然后每一个问题前出现一幅美术作品,这样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课堂气氛显得轻松,通过动画演示,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第三,要给学生提供展现才能的空间。在这方面,可以经常组织绘画活动和美术竞赛,对好的学生作品给予表扬、奖励,或者在班级展览、学校展览。对平时好的学生作业,也可表扬和展览。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作品,尽量捕捉其闪光点,少挑剔,多赞赏,如“这幅画的颜色搭配的很美,很协调,真棒!”、“这幅画的构图很新颖、很有创意,继续努力!”等等,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对美术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鼓励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创造一种宽松的课堂环境,与学生亲切、和谐相处,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敢于各抒己见,敢于在创作和审美欣赏中创新。尽可能多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一些活动的空间,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
维果茨基说过:“凡是没有自我运动的地方,那里就没有发展。”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活力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自己的是非判断、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的成长背景?课堂,应成为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家”,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自我实现”的过程,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飞扬。
三、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多开展创造活动,学生参加这种活动,可以不受教材范围限制。在校内,教师应当经常组织一些美术比赛,如中国画比赛、写生比赛、泥塑比赛、报头设计比赛、贺卡设计比赛等。
画画创作时,有时我们也可以带学生出去体验大自然,引导他们看实物,让学生给他们以生命,与它们对话,让它们动起来进入画面角色,还可以并加入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等主题,编写有趣、有個性的故事,做到学生画画的多向性和创新性,更好的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实现创造力与技能的统一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但是,决不能忽视技能的训练。创造力与技能决不是相互排斥的。创造力包括心理能力和行为能力,认知能力是创造力的“心理能力”要素,技能则是创造力“行为能力”要素的主要成分。
学生要成功地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情趣的艺术形象,必须依靠各种形式的技能,如线造型能力、色彩能力、构图能力、组合能力等。因此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技能的指导与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创造力与技能的统一。
五、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给广大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新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的、新颖的教学方式。
学生、教材、教师和教法四个基本要素中,后三者都是为前者——学生服务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导”的作用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试一下,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预见。教师给学生领画、带画,直观性强,如果教师具备深厚的业务功底、潇洒的画风、独特的创作精神,将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要我们明确了创新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地位,同时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和实践创新教学的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但是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大多表现为纯技术性的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美术教育的要求。在注重“应试教育”的今天,美术课往往被看成是休闲课,普遍被人们所忽视,人们更多的关注语文、数学、外语等其他学科。然而,美术是发展学生各项技能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识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
第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的内容,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生动的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科学、合理且有趣的教学方法更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位教师在教《儿童的面部表情》一课时,准备了五杯分别带有酸、甜、苦、辣、咸的水,请五位学生上来品尝,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说出他们属于哪一种表情,为什么?学生热烈讨论过后,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两位同学的表情。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兴趣勃发,快乐而又认真地投入作画。不久,画面中的神态各异,表情有趣的头像跃然纸上,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欢乐认识兴趣的场所。为了使他们有新的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努力创设“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要适当运用电脑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用Powerpoint制作电脑幻灯片,用Authorware制作交互性强的课件,用电脑配乐展示照片和作品,或者直接用欣赏性的光盘给学生欣赏。为了让它更生动,每一个问题出现可选用打字机、碎玻璃等声音效果使问题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出,然后每一个问题前出现一幅美术作品,这样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课堂气氛显得轻松,通过动画演示,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第三,要给学生提供展现才能的空间。在这方面,可以经常组织绘画活动和美术竞赛,对好的学生作品给予表扬、奖励,或者在班级展览、学校展览。对平时好的学生作业,也可表扬和展览。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作品,尽量捕捉其闪光点,少挑剔,多赞赏,如“这幅画的颜色搭配的很美,很协调,真棒!”、“这幅画的构图很新颖、很有创意,继续努力!”等等,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对美术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鼓励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创造一种宽松的课堂环境,与学生亲切、和谐相处,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敢于各抒己见,敢于在创作和审美欣赏中创新。尽可能多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一些活动的空间,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
维果茨基说过:“凡是没有自我运动的地方,那里就没有发展。”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活力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自己的是非判断、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的成长背景?课堂,应成为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家”,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自我实现”的过程,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飞扬。
三、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多开展创造活动,学生参加这种活动,可以不受教材范围限制。在校内,教师应当经常组织一些美术比赛,如中国画比赛、写生比赛、泥塑比赛、报头设计比赛、贺卡设计比赛等。
画画创作时,有时我们也可以带学生出去体验大自然,引导他们看实物,让学生给他们以生命,与它们对话,让它们动起来进入画面角色,还可以并加入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等主题,编写有趣、有個性的故事,做到学生画画的多向性和创新性,更好的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实现创造力与技能的统一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但是,决不能忽视技能的训练。创造力与技能决不是相互排斥的。创造力包括心理能力和行为能力,认知能力是创造力的“心理能力”要素,技能则是创造力“行为能力”要素的主要成分。
学生要成功地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情趣的艺术形象,必须依靠各种形式的技能,如线造型能力、色彩能力、构图能力、组合能力等。因此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技能的指导与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创造力与技能的统一。
五、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给广大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新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的、新颖的教学方式。
学生、教材、教师和教法四个基本要素中,后三者都是为前者——学生服务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导”的作用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试一下,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预见。教师给学生领画、带画,直观性强,如果教师具备深厚的业务功底、潇洒的画风、独特的创作精神,将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要我们明确了创新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地位,同时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和实践创新教学的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