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作为中国第一部劳动合同制度的专门法律,是一部极其重要的法律。劳动合同法事关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问题,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劳动合同法》加强了对劳动者的法律保护,可是在现实实施中又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使一些法律规定没法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实现,本文将针对实际,结合《劳动合同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劳动者权利;合同制度;争议制度
  
  一、新法对加强了对劳动者权利的保障
  
  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属于社会法。作为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的目的在于使劳动合同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重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总得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保护:
  
  1.及时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及时获得足额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劳动合同法》将“劳动报酬”作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之一,并规定:劳动合同中缺少“劳动报酬”条款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2.同工同酬的权利
  所谓同工同酬,是指在相同或者相近的工作岗位上,付出相同的劳动,应当得到相同的劳动报酬。《劳动合同法》将此规定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来解决现实中的违法问题。
  
  3.拒绝强迫劳动、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为了保障劳动者拒绝强迫劳动、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的权利的实现,《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4.要求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的权利
  经济补偿是用人单位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过程中,经济补偿可以有效缓解失业者的实际生活困难,维护社会稳定,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同时,经济补偿也是国家调节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手段,可以引导用人单位进行利益权衡,谨慎行使解除劳动者的权利。《劳动合同法》延续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赋予了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的权利,并对应当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形和补偿标准进一步作了具体规定。
  在保证劳动者权利的过程中,《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在法定条件下必须跟劳动者签订无固定劳动合同以及给以了劳动者法定的解除权。这些规定无疑给了劳动者很大的权力跟用人单位在劳动纠纷中进行周旋和为自己的权利进行斗争的砝码。
  
  二、新法完善了《劳动法》合同制度
  
  第一,有针对性地解决现行劳动合同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一些用人单位不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和劳务派遣,限制劳动者的择业自由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等。
  第二,促进劳动者的就业稳定。《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扭转目前劳动法律制度框架下劳动合同短期化的明显倾向,加强职工的就业稳定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促使其增加为企业长期服务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规划,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三,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商业秘密、竞业限制等制度,放宽了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三、《劳动合同法》四大争议制度解析
  
  1.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等于终身制,却可使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因为,对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可以协商终止、当劳动者死亡时自然终止企业灭失时终止,也可以附终止条件成就时终上以及劳动者达到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条件时终止。当劳动者有过错、丧失劳动能力或企业经营困难裁员等,用人单位都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可以随时进行,但是不可以随意进行
  该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协商解除,也可以按法定条件单方解除。该法第42条和第45条规定,用人单位对五种职工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的条件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对这五种职工,在一般情况下,即使劳动合同到期了也不能够终止,而只能顺延。
  3.劳务派遣方式依然可以采用,但责任和成本分配更加合理
  该法强化和完善了劳务派遣制度,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使用单位对劳动者须承担连带责任,劳务派遣只适用于“临睁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
  4.用人单位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補偿金并不是绝对的
  劳动合同终止包括七种情况,只有两种明确规定是需要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即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和用人单位灭失。因此《劳动合同法》并没有在经济补偿金问题上给用人单位增加更多的负担。
  新的《劳动合同法》的争论,无疑对中国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提高经济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利的积极功能。这将成为中国的雇主和雇员真正在精神层面融入法治精神,真正做到知法守法的意义。
  当然,《劳动合同法》本身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细化和可操作性规定,个别条款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亟待立法或司法机关进行解释并加以进一步完善。但是,这部《劳动合同法》仍然是瑕不掩瑜,充分体现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主旨。《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对劳资双方地位长期不平衡的矫正,较好地兼顾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承载着太多人的利益。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国有经济产业退出的壁垒研究,探寻既定社會福利条件下的国有经济产业最优退出路径选择。通过对中国国有资本分布产业的市场结构的分析,说明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论述的市场结构特点并进行了重新分类。既定市场结构条件下,国有资本的退出壁垒是不同的,根据退出壁垒的特点国有资本的退出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和路径。  关键词:国有经济;市场结构;要素壁垒    市场结构是与产业性质密切相关的,国有经济产业分布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企业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现金为王”的理念被企业越来越重视,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赢利能力,企业的资金管理主要包含
云南处于援越抗美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边防一线,同时又是我国地缘国防战略的大后方。既是“一线”又是“三线”的特殊地缘政治环境,赋予了云南三线建设独特的面貌和经验。运用一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表达否定和肯定的概念,由于语言的不同,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和思维的方式以及表达同一概念时采用的方式也就不同。笔者主要针对在英汉翻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利益群体日益分化所必然产生的利益竞争、摩擦、冲突、矛盾甚至对抗,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进行有效的整合。当前,建立健全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公
宏观就业形势的严峻与旅游业就业功能受到广泛关注的现实背景,决定了对我国区域旅游业就业绩效进行科学评价研究的现实需要。本文以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西部地区为研究视角,在对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格局下,中国已进入了“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新阶段。中国要在30年来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上
《市场营销学》作为高等学校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是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主干课程的建设,使这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起来,教学更加规范,学生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