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考生应该怎样关注时事政治热点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_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紧扣时代脉搏,洞察天下大事及大势,是优秀高考文科生应有的素质。与此同时,在高考文综的命题指导思想中,以近期社会实践的事件为素材,来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其中重要的思路之一。这里的素材,主要是国内、国外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的重大的事件。
  根据高考的这一命题指导思想,高考文科生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认真分析时政热点并回归教材。
  然而,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数也数不清的各类各样、大大小小的事件。我们应关注什么样的时事政治热点事件呢?
  首先,从事件的本质上来说,应当关注正面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重大热点时事。时事政治热点可以是积极的、正面的热点,同时也可以是消极的、反面的热点。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既有鼓舞人心的、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时政热点,如我国全面启动民生工程、调控房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社会保障等等;同时也有违背人民根本利益的、阻碍社会发展的,令人气愤或惋惜的时政热点,如南极或北极冰川融化突破历史新低、日本议员扬言要把钓鱼岛“国有化”、“法轮功”摧残生命、“台独”言行、腐败分子与腐败行为、“东突”势力等等。
  高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高考也是体现国家政策的导向标。这决定了高考应当弘扬正气、鞭斥邪恶,彰显和敦促积极的、正确方向的发展,抑制消极的反方向发展。所以,关注时政热点应更多的关注正面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热点。对于反面的热点,也应该从正方向思考,应掌握他们的错误性和国家行为的正确性,应明确我们应站在什么样的正确立场来看待这些热点。反面的热点是不从反面来出题的。
  其次,在重要程度上,应关注能够容纳和统帅其他热点的热点事件
  在文综复习的过程中,常常要考虑到的时政热点很多,很多老师和同学担心挂一漏万,常常是疲于應付,最后往往都是浅尝辄止,很多都没分析到位。实际上,很多热点问题共同反映了同一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以将这些时政热点进行整合、归类,以一个典型的热点来统帅众多的热点。这种能容纳、统帅其他热点的热点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每年“两会”的报告的精神就是典型热点,它常常能统帅其他一大批时政热点。
  再次,应关注能有机的与教材知识很容易结合的社会热点
  哪些时政热点应纳入文综复习的范围?我们选择时政热点应符合以下标准:一是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二是带有战略性的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三是既能从社会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历史、地理的相关知识的时政热点;四是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时政的新提法、新理论。
  根据这些标准,以下时事值得我们关注:中央召开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工作会议、党的十七大会议、中央政府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低碳生活、环境保护等等。
  还有,应关注不止一年的持续性热点
  我们往往把一年内的重大时事作为时政热点。实际上,热点取材时间周期要长些,不能局限于一年。一年的热点不是热点,多年的热点才是热点。我们不仅要关注一年内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且事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西部大开发,“三农”问题,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科学理论的指导,党的建设,对外开放国策,国家统一与国家主权等是多年的热点,在高考中是“常考点”,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切入的角度有变化。
  最后,与国外的热点事件相比,我们应重点关注国内的热点
  也就是着眼于我国的实际问题。从近些年的高考试卷来看,文综测试越来越偏重于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特别是国内一些持续性热点,而国际热点考查较少。因此,选取时政的地域应以国内为主。但这并不是说,国际热点就不要关注,而是要看国际热点与我国的相关度。一些与我国根本利益、我国的外交政策紧密联系的、本身又相当稳定、清晰的国际热点也应关注。
其他文献
向书本学习是自我的充实与丰满,向实践学习是自我的提高与跨越。一个人的自主精神、生活经验、生存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因此我们在课改的进程中,既要注重观念转变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变革的载体作用。促進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建立不光要靠课堂上来完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也
期刊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对于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人来说,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克服两个习惯。  一、克服“對号入座”式的习惯。  例如有一首关于肇庆七星岩的诗。其中有两句是"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其英译文是这样的:  Borrow a pool of water from Hangzhou West Lake,  Remo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ML比格指出:“学习的效率,大半依靠学生们所学得知识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可见学习迁移是影响学生学习效应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此,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善教”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重视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善学”探索科学的学法,学习时自觉进行学习迁移,克服干扰,从而提高学业成绩,真正做到“学会学习”。  物理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正迁移的发生,防止负迁移的产生  1 建构知识、技
期刊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是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动力。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尤显重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立足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火花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若好之者,好之者莫若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代表了不同的学习境界,“乐之”是最高境界。如果说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生命的一段历程,如果在历史课堂上
期刊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
期刊
在教学中,我觉得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谓开放性练习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唯一或多种解法。开放性的题目大多包括: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等,因而它的解题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那么应如何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