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研究中发现,要想实现研究目标,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更好发挥日记的教育功能,写好日记评语是关键。那么如何写好日记评语呢?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本文认为应该以“爱”为主线,端正思想与态度,明确目的与意义,掌握标准与原则,讲究方法与语言,让爱在笔下流淌,成为教育“内化”的催化剂。
【关键词】日记评语;教学;语言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建博客,开微博,写日记迅猛盛行,日益成为普通大众,也包括部分学生,记录生活、表达自我、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马燕日记》、《刘梅日记》、《夏日终年——我的初三日记》、《走向清华的足迹》等一系列由学生日记结集出版的图书也日益畅销。日记这一有些古老又普通的写作体裁,又焕发了旺盛的生命力,产生了新功能、新作用、新魅力。这对新世纪的日记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思考。
我校坚信日记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倡导学生写日记,并开展初中生日记教育课题研究。一方面通过日记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淀素材、锤炼语言、学会个性表达,改变作文模式化缺乏灵性的弊端;另一方面通过日记育人,以日记为师生心灵互通平台,让德育真正走进心灵,改变传统的说教灌输的德育模式。
一、端正思想与态度——心中要有慈爱
有些老师常抱怨日记批阅耗时费力。不管是天天批,隔日批,还是每周批,工作量都要比批周记、作文大得多。写好一则评语,需教师认真阅读、深入思考、准确评判,再斟酌用语,恰当表述,没有个二三分钟是写不好的,批好一个班级日记往往需要二三节课时间。但不能因为耗时费力,就当成负担,随便写写,马虎了之。教师要像爱自己孩子那样爱学生,心中充满慈爱,认真批阅学生日记,关心学生点滴进步;要像呵护清晨凝聚在绿叶上的露珠那样珍惜、爱护、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管学生写得好坏,都以耐心、热情、真诚、高度負责的态度去撰写评语。只有在这样正确的思想和态度指导下,才能把满腔的爱渗透到评语中,才能打动学生,激励学生,教育学生。
端正写日记评语的思想与态度,应避免以下毛病:
1.草率应付,不严肃。把写评语当成“形式主义”或“额外负担”,随便写写,或者只写“好” 、“阅” 、“认真” 、“优” 、“良”,应付了之。
2.感情用事,不公正。偏爱某学生,评语就写得好、写得多,对某学生有偏见,就很少写评语。好学生多写些,差学生就少写些。
3.模糊笼统,不具体。评语不是“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晰,中心不明确”,就是“文章很生动,内容很具体,结构很完整”等模糊笼统公式化用语。
4.忽视个性,不生动。写评语时忽视学生个性发展、身心需求,只重评文,不评人;只重评价,不指导;只重批评,不表扬,显得生硬、刻板、冷冰冰。
二、明确目的与意义——眼前要有大爱
研究日记三十多年的语文特级教师程韶荣认为日记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教育,还是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心理教育、成功教育。可见日记在学生成长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它不仅仅关乎学生语文素养,还关乎学生的整体素质,关乎学生后天的发展甚至漫长的人生。换句话说“日记促进成长,日记改变命运,日记成就未来”。日记的功能如此重多,价值又如此重要,这就要求评语要充分关注这些功能,发挥这些功能。评语不应仅仅是教师对学生日记写作优劣的重要评价,还应是指导学生修改日记,提高写作技巧的重要帮手,还应是学生获得写作成功体验、审美享受或心理情感诉求得到回应的重要途径,还应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更应该是督促激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好习惯的重要渠道。这些才是写评语的真正目的与意义。
三、掌握标准与原则——评中要有真爱
教师爱学生,笔下日记评语中也会流露爱意。但有时笔下也会出现偏爱、溺爱。因而写评语时,心中要有真爱,要把握好爱的尺度,掌握好写评语的标准与原则。
写日记评语时,不能仅以作文的标准来评价日记。因为“日记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教育,还是道德教育”(朱永新)。对于那些完整成篇较为优秀的日记,可以参考作文的标准来评价,评价其内容、结构、层次、语言、主题等,但不能忽视对写日记学生本人的评价,对日记里可能涉及到学生的性情、志趣、爱好、特长等,教师也要予以点评。对于那些个性有特色的日记,我们无法以作文标准来评价,如绘画日记、气象日记、标本日记、英语日记、账本日记、备忘日记等。总之,评价日记除了可参考作文标准,道德行为准则,更应该关注学生思想、情感,是否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否崇真向善求美。
在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下,要遵循“多角度、多鼓励、多谈心、慎建议、少批评”的原则,深化评语的育人、情感、激励功能。
四、讲究方法与语言——笔下要有厚爱
日记评语的撰写是一项很细致、很严肃的工作。好的评语能起到良好的激励、评价、诊断、强化和导向的功能,能让学生爱上写日记,且乐此不疲。而不好的评语有可能引起一些消极后果甚至逆反效应,让学生厌烦写日记,当成负担。因而教师在写评语时还要讲究方法和语言,让深情厚爱在笔下流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地滋润学生心田。
写日记评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位置多变法。眉批、夹批、段批、尾批常交换用;2.主体多变法。评语以教师撰写为主,但有时可以指导学生互评、甚至让家长参与写评语;3.角度多变法。评价要因人、因文而异,可以从写作,做人、书写、态度、心理、兴趣、习惯等角度评价;4.类型多变法。抒情型、议论型、说明型、描述型换用。商讨型、质疑型、谈心型、幽默型等换用。由点入深型、多面兼顾型、点面结合型换用。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培养习惯”。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开展日记教育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让学生受益一生。因此,在培养学生写日记习惯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好日记这一师生沟通的重要桥梁,不放弃任何一点一滴的激励、唤醒和鼓舞的机会,认真写好日记评语,引导学生由我想写,逐步到我要写、我能写、我会写、我愿写。学生充满真心写,我们就满腔爱心来批。学生养成写日记习惯,我们就养成批日记的习惯,让爱心天天在笔下流淌,滋润每个学生心田。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日记评语;教学;语言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建博客,开微博,写日记迅猛盛行,日益成为普通大众,也包括部分学生,记录生活、表达自我、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马燕日记》、《刘梅日记》、《夏日终年——我的初三日记》、《走向清华的足迹》等一系列由学生日记结集出版的图书也日益畅销。日记这一有些古老又普通的写作体裁,又焕发了旺盛的生命力,产生了新功能、新作用、新魅力。这对新世纪的日记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思考。
我校坚信日记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倡导学生写日记,并开展初中生日记教育课题研究。一方面通过日记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淀素材、锤炼语言、学会个性表达,改变作文模式化缺乏灵性的弊端;另一方面通过日记育人,以日记为师生心灵互通平台,让德育真正走进心灵,改变传统的说教灌输的德育模式。
一、端正思想与态度——心中要有慈爱
有些老师常抱怨日记批阅耗时费力。不管是天天批,隔日批,还是每周批,工作量都要比批周记、作文大得多。写好一则评语,需教师认真阅读、深入思考、准确评判,再斟酌用语,恰当表述,没有个二三分钟是写不好的,批好一个班级日记往往需要二三节课时间。但不能因为耗时费力,就当成负担,随便写写,马虎了之。教师要像爱自己孩子那样爱学生,心中充满慈爱,认真批阅学生日记,关心学生点滴进步;要像呵护清晨凝聚在绿叶上的露珠那样珍惜、爱护、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管学生写得好坏,都以耐心、热情、真诚、高度負责的态度去撰写评语。只有在这样正确的思想和态度指导下,才能把满腔的爱渗透到评语中,才能打动学生,激励学生,教育学生。
端正写日记评语的思想与态度,应避免以下毛病:
1.草率应付,不严肃。把写评语当成“形式主义”或“额外负担”,随便写写,或者只写“好” 、“阅” 、“认真” 、“优” 、“良”,应付了之。
2.感情用事,不公正。偏爱某学生,评语就写得好、写得多,对某学生有偏见,就很少写评语。好学生多写些,差学生就少写些。
3.模糊笼统,不具体。评语不是“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晰,中心不明确”,就是“文章很生动,内容很具体,结构很完整”等模糊笼统公式化用语。
4.忽视个性,不生动。写评语时忽视学生个性发展、身心需求,只重评文,不评人;只重评价,不指导;只重批评,不表扬,显得生硬、刻板、冷冰冰。
二、明确目的与意义——眼前要有大爱
研究日记三十多年的语文特级教师程韶荣认为日记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教育,还是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心理教育、成功教育。可见日记在学生成长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它不仅仅关乎学生语文素养,还关乎学生的整体素质,关乎学生后天的发展甚至漫长的人生。换句话说“日记促进成长,日记改变命运,日记成就未来”。日记的功能如此重多,价值又如此重要,这就要求评语要充分关注这些功能,发挥这些功能。评语不应仅仅是教师对学生日记写作优劣的重要评价,还应是指导学生修改日记,提高写作技巧的重要帮手,还应是学生获得写作成功体验、审美享受或心理情感诉求得到回应的重要途径,还应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更应该是督促激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好习惯的重要渠道。这些才是写评语的真正目的与意义。
三、掌握标准与原则——评中要有真爱
教师爱学生,笔下日记评语中也会流露爱意。但有时笔下也会出现偏爱、溺爱。因而写评语时,心中要有真爱,要把握好爱的尺度,掌握好写评语的标准与原则。
写日记评语时,不能仅以作文的标准来评价日记。因为“日记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教育,还是道德教育”(朱永新)。对于那些完整成篇较为优秀的日记,可以参考作文的标准来评价,评价其内容、结构、层次、语言、主题等,但不能忽视对写日记学生本人的评价,对日记里可能涉及到学生的性情、志趣、爱好、特长等,教师也要予以点评。对于那些个性有特色的日记,我们无法以作文标准来评价,如绘画日记、气象日记、标本日记、英语日记、账本日记、备忘日记等。总之,评价日记除了可参考作文标准,道德行为准则,更应该关注学生思想、情感,是否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否崇真向善求美。
在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下,要遵循“多角度、多鼓励、多谈心、慎建议、少批评”的原则,深化评语的育人、情感、激励功能。
四、讲究方法与语言——笔下要有厚爱
日记评语的撰写是一项很细致、很严肃的工作。好的评语能起到良好的激励、评价、诊断、强化和导向的功能,能让学生爱上写日记,且乐此不疲。而不好的评语有可能引起一些消极后果甚至逆反效应,让学生厌烦写日记,当成负担。因而教师在写评语时还要讲究方法和语言,让深情厚爱在笔下流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地滋润学生心田。
写日记评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位置多变法。眉批、夹批、段批、尾批常交换用;2.主体多变法。评语以教师撰写为主,但有时可以指导学生互评、甚至让家长参与写评语;3.角度多变法。评价要因人、因文而异,可以从写作,做人、书写、态度、心理、兴趣、习惯等角度评价;4.类型多变法。抒情型、议论型、说明型、描述型换用。商讨型、质疑型、谈心型、幽默型等换用。由点入深型、多面兼顾型、点面结合型换用。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培养习惯”。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开展日记教育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让学生受益一生。因此,在培养学生写日记习惯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好日记这一师生沟通的重要桥梁,不放弃任何一点一滴的激励、唤醒和鼓舞的机会,认真写好日记评语,引导学生由我想写,逐步到我要写、我能写、我会写、我愿写。学生充满真心写,我们就满腔爱心来批。学生养成写日记习惯,我们就养成批日记的习惯,让爱心天天在笔下流淌,滋润每个学生心田。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