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引领课程实施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g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春期是孩子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性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应尽之责。在课题引领下,立足高中生物课堂的性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如下路径开展:依托课题研究,提升教育理念;分工梳理教材,挖掘教育内容;汇聚研究智慧,完善教学设计;反思指导并重,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性健康教育;高中生物;学科德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1-0069-02
  青春期是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其今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青春期也是性生理、性心理发育的高峰期,是性别身份和性取向的展示期,更是性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性话题的敏感度,对性知识的渴求程度均很高,当触手可及的杂志、报纸、小说、互联网甚至色情读物中对性知识的介绍、对性行为的描述或渲染成了青少年认识性的主要来源时,其中不正确、不健康内容,既无法满足青少年对性知识的需求,解决他们在两性交往中遇到的问题,还会扭曲他们的性价值观。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意识到对高中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2000年以来,学校一直在初中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向初中学生传授青春期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相关知识,并从生理学的角度向学生讲授性健康的相关知识。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系统的性健康教育体系。于是,利用学校已有性健康教育资源,借助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及相关学者、专家的力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性健康教育,成了学校性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应然选择。学校组织生物教师参与课题项目组,投入到北京市健康教育协会相关课题的子课题《性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的研究中。
  一、依托课题研究,提升教育理念
  实施性健康教育,最缺的是什么?当然是教育理念。要让高中生物教师能在生物课堂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就必须帮助他们首先树立起正确的性健康教育理念。为达此目的,学校将高中生物教师组织起来,依托学校先期开展的课题研究,集中进行培训。要求教师对与性相关的词汇脱敏,能以科学的态度理解性健康教育,认识到性健康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通过培训,教师们认识到:性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性行为是一个人正常的、自然的、健康的生活内容之一,是人类繁衍的方式,是人类本能;性是多元的,不同的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不同,不同生物的生殖器各不相同,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相同,甚至性取向也存在差异,这些都是正常而多元的;性是健康的,繁衍健康的后代需要健康的身体与性行为;性是个人的权利,包括隐私权、拒绝权、表达权、健康权等,每个人都需要尊重并接纳他人的性权利,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性权利;性教育还是人格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反应,认识家庭、社会所传授的性价值观的意义,进而培养自己的性价值观,减少不良的两性交往方式,懂得自己对家庭和他人的义务与责任。
  如此,学校通过预设情境、集体讨论以及组织活动等方式,让教师顺利完成了理念建构。
  二、分工梳理教材,挖掘教育内容
  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性知识,这是实施性健康教育的落脚点,也是落实课题研究的关键点,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疏理。为此,我们对参与研究的课题成员进行分工,对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图片、文字等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找出其中蕴含的性健康教育知识点。教师从不同的章节中找出可能的性健康教育知识点后,相互轮换检查,然后再集中讨论和分析,研究利用其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完成对相关性健康教育知识点的梳理之后,由课题负责人先撰写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作为模板,指导其它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强调的要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分工,每位老师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两至三篇教学设计的初稿。初稿要明确教学中性健康教育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供课题组分析和讨论。
  三、汇聚研究智慧,完善教学设计
  对学生而言,性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当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一个可能与性相关的知识点时,都可能会引起学生“会意”的笑声或讨论,而一旦老师正式与学生讨论性话题,便可能引发更激烈的讨论,产生更多的问题。如何既让学生合理地与教师讨论性话题,又能保证正常的生物教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讨论,大家达成共识:生物是一门科学,性是生物知识的一部分,也是科学,教师们需要像讲授科学知识那样与学生共同探讨有关性的知识,从而完成对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指导,引导学生过健康的生活。
  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这需要课题组成员对每篇教学设计进行逐一的研究和讨论。由于初稿主要是在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拼接”性健康教育知识而形成的,缺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而经过充分讨论,教师明确了认识,对初稿进行了新的修改和完善。
  四、反思与指导并重,突破教学难点
  虽然课题组的教师们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但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未知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依靠教师的反思,二有赖于学者、专家的指导。为了取得更好的研究与教学效果,我们同时采取了以上两种策略。
  从知识点中挖掘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子,需要教师对性健康教育高度敏感,而这种敏感恰恰是大多数生物教师所缺乏的。为此,课题组多次邀请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的有关专家到学校指导,有效促进了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廖大伟老师在《免疫调节》一节的教学中,开始只是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对资料的分析,提出相关问题,了解HIV的感染方式和预防方法,却没有考虑其中蕴含的价值观。经过指导后,教师有了新发现,向学生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问题:HIV感染者在得知自己感染HIV之后,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如果生活中有人通过某些途径感染了HIV,我们有必要恐慌吗?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与他们相处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帮助他们?如此等等,实现了性健康教育的价值提升。
  一年多的研究,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生物教师性健康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与思维,帮助他们认识到性健康教育重要性与教育价值,更有效地满足了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性与性健康,为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
  北京 100071)
  责任编辑 徐向阳
其他文献
弹子石小学始建于1894年,位于重庆主城两江交汇处,地理位置独特。相传弹子石实为“诞子石”,和治水英雄大禹有关。在这个诞生传说的地方,弹子石小学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办学“传说”。  2008年,刘在平调任弹子石小学。在这个有着特殊人文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学校,作为校长的他思考得最多的是三个问题:我们的学校将往哪里去?我们要打造一支怎样的教师队伍?我们要培养一群怎样的学生?“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我认为是
摘 要 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应站回学生的立场,理解他们的正面动机。可采用公开表扬,私下批评;尊重与保护生命的自然冲动;制定符合人性与温暖的制度等三大策略来助推学生的发展。  关 键 词 行为习惯;习惯养成;错误行为;正面动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4-0014-02  心理咨询中,面对错误行为有一条铁律,即站回学生的立场,理解其错误行
一、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和表现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学生作为“世界公民”,已经能够获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多样化、更及时的信息,因此,他们越来越难将注意力仅仅集中在学业上。老师若还一味地坚持“单向”地传授知识,期望用曾经有效的教学和互动模式来教育深处变革时代的学生,显然变得越来越不合理。所以,家长和老师们与其埋怨学生缺乏顺从与学习的动力,不如我们尝试着更加全面地理解他们的生活和世界观
【案例描述】  周五下午,班长照例将“班会议题登记本”交给了我。那个看起来很普通的软皮抄笔记本,记录了一个星期以来部分孩子的诉求及烦恼。班上每个同学都有权力申请召开班会,以便向全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翻开本子,发现其中有好几条“烦恼”都是跟小明有关的。  “小明上课不听讲,头总是往后仰,影响我写字。我该怎么办?”这是坐在小明后面的小睿提出的议题。  “小明在英语课上不听课,大声说笑,干扰了课
摘 要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大难题。离异家庭孩子容易感受到他人异样的眼光,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甚至出现逃学行为,成为心理偏常和行为偏差的“问题学生”。对离异家庭学生小华这一个案进行深度分析,探寻系列异常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给出教育指导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离异家庭女子教育矫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 键 词心理健康教育;离异家庭;教育转化;辅导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探查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对手机使用的认知和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管理实践后,学生、教师、家长对不在校园使用手机的情况。结果表明:学生不在校园使用手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和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缓解了与家长关系的紧张状况;减少了对教师教学影响;带来了学生与家长沟通方式的改变。  关 键 词  家校共育;手机管理;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  只有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合力构建新时代家校绿色生态环境,才能让学生真正远离手机,留利去害。新时期,让家庭、学校和学生要形成共同体,识手机真面目,远观与近用有取舍,进而形成健康自然的生存和发展状态。  关 键 词  手机管理;共同体;多元化;家校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7-00-04  一、现实:学校手机管理无奈下的
摘要: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具有独特的光华与潜能。借助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帮助学生自己找到发展方向;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校园生活“自治”激发学生自主成长动力;将校园生活视为人生的大考场,让学生在学会自律中绽放成长光华,在学会责任与担当中获得持续成长的力量,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关键词:德育管理;社团活动;自主成长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0
摘 要  儿童立场是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路标。坚守儿童立场,必须做到归还孩子话语权,让孩子说自己的话;研究学生,把握孩子成长需求;浸润养正,用精神文化引领孩子,这是理解儿童立场的三个道德注解。  关 键 词儿童立场;道德注解;话语权;文化引领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2-0034-03  “只有走进林中,你才能/真正地理解鸟儿的叫声/……愿站成一棵树,
摘 要:规训式学生管理以规范为中心,以训练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是与传统学校教育和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当代中国社会迅速转型,学校教育的指导理念推陈出新,要求转换学生管理模式,开展以发展为中心、以理性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性学生管理。学生管理转型要正视转型难度,基于对规训式学生管理传统的反思破旧立新;统筹转型过程,让学生管理转型与学校治理现代化、教学转型齐头并进;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