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特契克的谜题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onggu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利时数学家莫里斯·克莱特契克曾提出一个有趣的谜题:
  史密斯教授和两个学生一道在食堂吃午饭。教授说:“我来告诉你们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把你们的钱包放在桌子上,我来数里面的钱。钱少的人可以赢得另一个钱包中所有的钱。”两个学生都爽快地答应“赌”一把。
  学生甲想:“如果我的钱多,就会输掉我这些钱;如果他的多,我就会赢得多于我的钱。所以赢的要比输的多,这个游戏对我有利。”同样,学生乙也像学生甲那样想,认为这个游戏对自己有利。
  一个游戏怎么会对双方都有利呢?这显然是一个悖论。该游戏很明显是一个零和博弈:一个人得到的收益恰好是另一人的损失,并不存在二者同时获利的可能性。
  克莱特契克在他的《数学消遣》一书中还讲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两个人都声称他的领带好一些。他们叫来了第三个人,让他作出裁决到底誰的好。胜者必须拿出他的领带给败者作为安慰。两个争执者都这样想:我知道我的领带值多少。我也许会失去它,可是我也可能赢得一条更好的领带,所以这种比赛是对我有利。一场比赛怎么会对双方都有利呢?”
  缺乏理性的人在博弈时,总会被“如果赢的话,会赢的比输的更多”的表象所魅惑。例如玩吃角子老虎机时,赌徒都认为“就算只中樱桃,也是翻五倍”,但问题在于你未必会中奖,在对方已经设计好的机存程序中,你甚至可能一次都不赢,最终让你输得一文不名。所以,博弈对哪一方有利,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谁可以赢”,而不是以“可以赢得更多”来作判断。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作决策时,都会有或轻或重的“赌徒心理”。赌徒心理有一个重大缺陷——把尚未发生的“美好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而招致严重损失。
  (编辑 花咖)
其他文献
在历史的延迁中,塞纳河的两岸逐渐有了人群和功能上的分野。河的右岸,集中了银行、金融集团、保险公司、股票交易所,还有巴黎的诸多地标性建筑,如凯旋门、卢浮宫等,还有著名的香榭丽舍大道、协和广场。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居留右岸的人群大多面色严肃,说话严谨,直奔主题,他们着装一丝不苟,奢华或低调的奢华里,透出来的气质是理性帝国骨子里的务实和骄傲。  政治权力中心转移以后,左岸遗留下的是日后蜚声海外的三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