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p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了解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高危老年患者行骨科手术麻醉效果及对麻醉前中后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2012年我院做骨科手术的80岁以上老年患者选择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大多数患者采用该方法麻醉效果达到优秀,所有患者未出现麻醉较差情况,并且麻醉前中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可以用于80岁以上高危老年患者,并且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小,不过仍需要注意麻醉并发症。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1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41-0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病人常因骨质疏松及外伤致使骨折等出现的概率较年轻人升高,所以老年人的骨科手术逐步增多,不过由于高龄患者基础疾病较多,麻醉常会诱发不适症状,所以我们为探索老年患者合适的麻醉方法而现将我院120例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在腰-硬联合麻醉下(CSEA)完成的骨科手术麻醉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2009——2012年行髋、下肢骨科手术的高于80岁的高龄患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80-95岁,平均83岁。全髋关节置换术52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2例,关节置换术46例。ASAⅡ-Ⅲ级,心功能Ⅰ-Ⅲ级,其中伴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42例(占35%),糖尿病30例(占25%)。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3g。入室后常规检测无创动脉压、HR、ECG、SpO2及尿量。开通静脉后滴注乳酸林格液300-400ml,血压高者给乌拉地而10-15mg静注,心电图示有心肌缺血者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精神紧张者结合具体情况应用咪达唑仑2-3mg,穿刺点选择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再将腰穿刺针穿透硬脊膜至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注入0.6%丁哌卡因1.5ml行腰麻,注意注入药物时推注速度要在10s左右推完,硬膜外导管向上置入3cm,不同时间测试麻醉平面,根据平面高低配合调整手术床角度,不足者硬膜外加大药物剂量。麻醉期间面罩吸氧,注意检查血压、心率,若出现异常,及时予以对症处理;术中根据尿量、血量等,及时输入乳酸林格液或血制品等。
  1.3 效果评定 ①痛觉阻滞点测定:在1、3、5、8、10、15、30分钟用针刺测定皮肤感觉消失节段为阻滞平面;②用改良Bromage法测定运动神经阻滞的程度,无阻滞为0分;不能抬腿、抬肩而仅能屈膝、踝关节为1分;不能屈膝而能屈踝关节为2分;下肢完全不能动为3分;③麻醉效果:优秀:术中无痛苦,患者清醒合作,术者满意;良好:无痛苦,患者合作,术中肌肉松弛欠佳,需辅助镇静药;较差:术中疼痛,肌肉不松弛,不能实施手术。
  2 结 果
  所有患者在麻醉完毕约5-10分钟后不会感到患肢疼痛,麻醉平面固定时间约15-20分钟;运动阻滞程度中3分、2分、1分分别为112例、5例、3例;腰麻平面达T8者达105例,达T10者达15例;经硬膜外追加药物的患者总计7例;入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恶心、寒战、呕吐等不适症状;麻醉效果优秀113例,良好7例.麻醉前、中、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椎管麻醉是骨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是腰麻后易导致头疼,而且麻醉时间非常有限,而硬膜外麻醉潜伏时间较长,显效较慢,这些局限使该种方法对于老年患者不是太适用。另外,有统计发现硬膜外麻醉完善率约为90.45%,而且该方法存在的术中镇痛不全这个缺陷也给麻醉带来了困难[1],所以单独看这两种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相比较而言,CSEA可以把麻醉范围局限在患者的患侧肢体,可以缩小麻醉范围,减轻阻滞区的血管扩张,单侧交感神经阻滞及健侧神经未被阻滞,保持了血管的紧张性,进而对循环影响较小,减轻了对麻醉平面和血压的影响,特别对于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有益,可以说CSEA吸收了腰麻及硬膜外的优点,既如前者一样起效快,阻滞快,可以通过脑脊液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对呼吸及循环的干扰较轻,又可以通过硬膜外置管注药提供长时间麻醉及术后镇痛,两种麻醉方法的联合可以起到取长补短,提高高龄高危老年患者麻醉的有效率,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有效率及方便程度,为患者及手术医师提供了便利。
  老年患者,特别是高龄高危患者本身基础疾病较多,多伴有心功能不全及呼吸系统疾病,而且高龄患者常常会因自身年龄原因对手术本身恐惧,这些客观因素大大提高了手术难度,若麻醉的不到位,会在术中给手术医师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说对于这类患者的麻醉效果尤为重要,临床上对于这类患者的麻醉,医师也格外谨慎,需要密切注意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而骨科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往往难以阻断应激反应,容易在誘导及苏醒期间出现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及心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2],不过根据我们的研究显示,CSEA麻醉前中后对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等影响不大(P>0.05),较全身麻醉副作用较小,对于高龄患者优先选择该麻醉方法而降低危险性。
  综上所述,CSEA较单独腰麻、硬膜外麻醉,可以使麻醉作用更迅速、完全,可以减少麻醉药用量,进而降低体内血药浓度,而且与全身麻醉相比,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相比较而言,该方法是一种确实有效、简单易行的麻醉方法,对于老年患者,特别是高龄高危患者,可以结合患者情况,选用该种方法进行麻醉。
  参考文献
  [1] 曹灵敏,李胜德,马桂芳,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12:16.
  [2] 屠伟峰.麻醉相关并发症处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544-54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急腹症初诊和治疗工作经验。方法 选取我卫生院收治的40例急腹症患者,回顾性分析急腹症初诊和治疗资料。结果 本组急腹症患者共40例,经系列检查、分析和诊断,证实急性肠梗阻1例、胆道蛔虫2例、胃十二指肠穿孔4例、胆囊结石或感染5例、泌尿系统结石5例、急性阑尾炎15例、腹股沟嵌顿疝2例、急性胰腺炎2例、宫外孕破裂出血3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本组患者在本院明确诊断35例(87
【摘要】 目的 探讨控制性降压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拟择期行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控制性降压组(控组),在手术关键步骤按需使用硝酸甘油静脉泵注和拉贝洛尔分次静推,维持MAP在60-75mmHg;非控制性降压组(非控组),不做其他降压处理。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30min(T1)、麻醉后60min(T2)的MAP
【摘要】 目的 比较DHS(动力髋螺钉)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的策略。方法 对分别应用DHS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8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按照Evans分型:Ⅰ型21例,Ⅱ型29例,Ⅲ型27例,Ⅳ型10例。DHS系统治疗45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42例。结果 术后随访0.9-3.5年。术后根据黄公怡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使用DSH系统患者
【关键词】 尿道损伤;外科学;诊治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1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47-01  尿道损伤多见于男性,在泌尿系统损伤中占首位。因损伤原因、部位及程度不同,处理方法有别,治疗效果各异。为总结经验,提高疗效,探讨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尿道损伤56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粉针;静脉点滴;过敏性休克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16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42-01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35岁,因“全身皮肤发红,皮肤瘙痒,嗓子嘶哑二三天”于2010年9月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T36.5℃,P70次/min,R19次/min,Bp90/50mmHg。
【摘要】 目的 探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危重症患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入院后24-48h进行肠内营养40例归为治疗组,48h后进行肠内营养者归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危重病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危重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塞合并心肌梗死的并发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脑病科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并发心肌梗死组和无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并发心肌梗死组患者梗死部位出现在心尖部比例较无心肌梗死组患者高,心律失常情况较无心肌梗死组严重,两组临床特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梗塞发病初期(2个星期内)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危险期
任务型阅读凭借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教学等优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风靡课堂,然而其实施起来具有高效率、高难度等高要求。着眼于任务型阅读的目的,分析任务型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