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定参选的那一刻,爱德华说:“今天的选举翻开了新的一页,因为新的一代已经掌管工党,而且,我也希望最终能为我们的国家服务。新一代的工作将在今天正式开始”
对于政治,英国人又一次迷糊了。
几个月前,不少人对新任首相卡梅伦和副首相克莱格宛如双胞胎的长相气质犯了迷糊。有媒体编辑了一组照片,将两人的照片放在一起在街上随意采访老百姓,结果很多人将他们认错了。这也难怪,这两人无论是年龄、相貌、说话语调、演讲时的姿势,还是穿衣的品位都如出一辙,他们的妻子都有一头褐色秀发,而且都比老公能挣钱。
近日的英国工党党魁选举中,猜测和民调不是都说哥哥戴维-米利班德(前外交大臣)胜券在握吗,眨眼间弟弟爱德华·米利班德(前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却成为“王者”。戏剧化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亲兄弟一起争夺老大的位置,让工党此次选举更是精彩纷呈。
“同室操戈”
此番“同室操戈”的兄弟俩在今年5月前还“一团和气”。2010年5月,英国大选,布朗领导的工党遭受重创,失去了执政地位,布莱尔时代的新工党岌岌可危。谁来领导工党的复兴大业,领导人选举是关键。截止9月25日结果出来前,共有五人参加党首之争,米利班德兄弟最令人瞩目,也最有竞争力。
尚在选举进程中,就有分析人士笑称:大米利班德(戴维)在选举前提出了一个NextLabour(下一个工党)的口号,试图超越New Labour(新工党)的时代。而小米利班德(爱德华)也呼吁未来工党要跨越布莱尔和布朗的分野。“但是,与历史不同的是,当年布莱尔和布朗以妥协的方式,创造了一个时代,而大小米利班德选择了对抗,决定谁可以领导工党。”
英国媒体透露,有人曾经问过米利班德兄弟的妈妈玛丽安支持谁,妈妈回答说,“不管谁赢,他们还是兄弟俩”。媒体还爆料,说弟弟爱德华从没想过要挑战哥哥戴维,并对兄弟俩相互竞争感到十分担忧和恐惧。
舆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最后结局如何,兄弟俩都不会因此闹翻。
在选举结果出来后,在工党党代会上哥哥戴维表示,自己输给弟弟后,“一切都好”,并公开赞扬弟弟会成为工党的“伟大领袖”,BBC的新闻报道说,“站在旁边的弟弟爱德华听到了哥哥的赞许时,眼眶湿润,泛起点点泪光。”
政治世家
假如父亲拉尔夫·米利班德看到这一幕的话,绝不仅仅是“欣慰’可以形容的。
哥哥戴维45岁,但在40岁之前就被任命为布莱尔政府的环境大臣,42岁时成为英国近30年来最年轻的外交大臣。弟弟爱德华35岁即成为年轻的议员,2007年担任布朗政府的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布朗新班子2007年成立后,兄弟俩同为内阁部长一起在唐宁街10号门前亮相。
在英国的历史上,像兄弟俩这样年纪轻轻就位高权重的现象十分罕见,而且兄弟同时入阁担任政府部长的例子堪称奇迹。分析人士称,两兄弟从当选议员到竞选党魁,一个用了9年,一个只用了5年,“这更是一個奇迹”。
奇迹背后,有父亲老米利班德的影子。父亲拉尔夫·米利班德,是犹太人,二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捕杀,从比利时逃难到英国。据说当年老米利班德拿着一份伪造的证件偷渡英国,算是“非法移民”。
到英国后,老米利班德的生活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结下不解之缘。在那里,他有了信仰,参加了马克思主义运动,其后成长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那里,他有了爱情和婚姻,遇上了后来成为自己妻子的玛丽安,也就是米利班德兄弟的母亲。更奇妙的是,弟弟爱德华和哥哥在牛津大学毕业后,也选择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继续深造,最终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父亲的政治信仰在兄弟俩心里印下痕迹,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深受家庭政治的熏陶。据说,老米利班德在世时候,常在家里举办政治沙龙,一些有名望的工党政治家和高级知识分子都是家里的常客。在家里举办的政治沙龙上,米利班德兄弟也常被鼓励加入到时事辩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母亲玛丽安是工党党员,是有名的人权运动活动家。“爱德华从母亲那儿得到了很多动力,并了解了很多有关基层政治的详情。”牛津大学政治评论家马尔科·斯提尔斯说。
在爱德华成功问鼎工党领袖当天,哥哥戴维声称,“今天是米利班德家的一天!”
打破了传统政治家标准的家庭形象
有媒体用“多年活在哥哥阴影下”来形容爱德华之前的生活。从教育就业履历看,小五岁的爱德华不过是选择了哥哥曾经的轨迹:两人先后在同一所中学读书,在同一所大学读书,均选择基督圣体学院学习政治学、哲学与经济学,之后哥哥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弟弟则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但政治上,爱德华显然自有主张。虽然兄弟俩都是工党成员,却分属不同的党内派系,哥哥是布莱尔的追随者,弟弟选择了布朗派。
生活方式也大相径庭。在英国政界有条不成文的规矩,担任要职的政治人物,要么结婚,要么单身,否则会被视为另类影响政治前途。哥哥戴维老老实实地遵循了传统,和伦敦交响乐团的一名小提琴手结婚,并领养了两个孩子。
弟弟爱德华则打破了传统观念,和女友桑顿同居五年,育有一子丹尼尔,第二个孩子也将于今年儿月出生。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展露政治风采的爱德华成为英国媒体关注的对象后,他的私生活也逐步曝光。记者调查发现,丹尼尔出生证上只有桑顿—个人签署的名字,上面没有孩子父亲的任何信息。
在回答记者的相关问题时,爱德华的发言人用一连串的“太忙了”做了回答。
分析人士认为,顾家、爱妻一直是英国政党领导人的标准形象,现任首相卡梅伦、前首相布朗和布莱尔等无—例外。就在不久前,布朗还公开称孩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太太莎拉则是‘他的英雄’,强化自己的爱家形象。
爱德华,这位已经打破了传统政治家标准家庭形象的工党新领袖,会用打破传统的勇气和坚定改革工党,重振士气吗?决定参选的那一刻,爱德华说:“今天的选举翻开了新的一页,因为新的一代已经掌管工党,而且,我也希望最终能为我们的国家服务。新一代的工作将在今天正式开始。”
而眼下他的工作重点是如何组建自己的团队——打造“影子内阁”,当务之急在于:怎样消除哥哥戴维选举失利的沮丧之情,从而获得其全心全意的支持。
对于政治,英国人又一次迷糊了。
几个月前,不少人对新任首相卡梅伦和副首相克莱格宛如双胞胎的长相气质犯了迷糊。有媒体编辑了一组照片,将两人的照片放在一起在街上随意采访老百姓,结果很多人将他们认错了。这也难怪,这两人无论是年龄、相貌、说话语调、演讲时的姿势,还是穿衣的品位都如出一辙,他们的妻子都有一头褐色秀发,而且都比老公能挣钱。
近日的英国工党党魁选举中,猜测和民调不是都说哥哥戴维-米利班德(前外交大臣)胜券在握吗,眨眼间弟弟爱德华·米利班德(前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却成为“王者”。戏剧化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亲兄弟一起争夺老大的位置,让工党此次选举更是精彩纷呈。
“同室操戈”
此番“同室操戈”的兄弟俩在今年5月前还“一团和气”。2010年5月,英国大选,布朗领导的工党遭受重创,失去了执政地位,布莱尔时代的新工党岌岌可危。谁来领导工党的复兴大业,领导人选举是关键。截止9月25日结果出来前,共有五人参加党首之争,米利班德兄弟最令人瞩目,也最有竞争力。
尚在选举进程中,就有分析人士笑称:大米利班德(戴维)在选举前提出了一个NextLabour(下一个工党)的口号,试图超越New Labour(新工党)的时代。而小米利班德(爱德华)也呼吁未来工党要跨越布莱尔和布朗的分野。“但是,与历史不同的是,当年布莱尔和布朗以妥协的方式,创造了一个时代,而大小米利班德选择了对抗,决定谁可以领导工党。”
英国媒体透露,有人曾经问过米利班德兄弟的妈妈玛丽安支持谁,妈妈回答说,“不管谁赢,他们还是兄弟俩”。媒体还爆料,说弟弟爱德华从没想过要挑战哥哥戴维,并对兄弟俩相互竞争感到十分担忧和恐惧。
舆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最后结局如何,兄弟俩都不会因此闹翻。
在选举结果出来后,在工党党代会上哥哥戴维表示,自己输给弟弟后,“一切都好”,并公开赞扬弟弟会成为工党的“伟大领袖”,BBC的新闻报道说,“站在旁边的弟弟爱德华听到了哥哥的赞许时,眼眶湿润,泛起点点泪光。”
政治世家
假如父亲拉尔夫·米利班德看到这一幕的话,绝不仅仅是“欣慰’可以形容的。
哥哥戴维45岁,但在40岁之前就被任命为布莱尔政府的环境大臣,42岁时成为英国近30年来最年轻的外交大臣。弟弟爱德华35岁即成为年轻的议员,2007年担任布朗政府的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布朗新班子2007年成立后,兄弟俩同为内阁部长一起在唐宁街10号门前亮相。
在英国的历史上,像兄弟俩这样年纪轻轻就位高权重的现象十分罕见,而且兄弟同时入阁担任政府部长的例子堪称奇迹。分析人士称,两兄弟从当选议员到竞选党魁,一个用了9年,一个只用了5年,“这更是一個奇迹”。
奇迹背后,有父亲老米利班德的影子。父亲拉尔夫·米利班德,是犹太人,二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捕杀,从比利时逃难到英国。据说当年老米利班德拿着一份伪造的证件偷渡英国,算是“非法移民”。
到英国后,老米利班德的生活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结下不解之缘。在那里,他有了信仰,参加了马克思主义运动,其后成长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那里,他有了爱情和婚姻,遇上了后来成为自己妻子的玛丽安,也就是米利班德兄弟的母亲。更奇妙的是,弟弟爱德华和哥哥在牛津大学毕业后,也选择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继续深造,最终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父亲的政治信仰在兄弟俩心里印下痕迹,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深受家庭政治的熏陶。据说,老米利班德在世时候,常在家里举办政治沙龙,一些有名望的工党政治家和高级知识分子都是家里的常客。在家里举办的政治沙龙上,米利班德兄弟也常被鼓励加入到时事辩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母亲玛丽安是工党党员,是有名的人权运动活动家。“爱德华从母亲那儿得到了很多动力,并了解了很多有关基层政治的详情。”牛津大学政治评论家马尔科·斯提尔斯说。
在爱德华成功问鼎工党领袖当天,哥哥戴维声称,“今天是米利班德家的一天!”
打破了传统政治家标准的家庭形象
有媒体用“多年活在哥哥阴影下”来形容爱德华之前的生活。从教育就业履历看,小五岁的爱德华不过是选择了哥哥曾经的轨迹:两人先后在同一所中学读书,在同一所大学读书,均选择基督圣体学院学习政治学、哲学与经济学,之后哥哥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弟弟则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但政治上,爱德华显然自有主张。虽然兄弟俩都是工党成员,却分属不同的党内派系,哥哥是布莱尔的追随者,弟弟选择了布朗派。
生活方式也大相径庭。在英国政界有条不成文的规矩,担任要职的政治人物,要么结婚,要么单身,否则会被视为另类影响政治前途。哥哥戴维老老实实地遵循了传统,和伦敦交响乐团的一名小提琴手结婚,并领养了两个孩子。
弟弟爱德华则打破了传统观念,和女友桑顿同居五年,育有一子丹尼尔,第二个孩子也将于今年儿月出生。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展露政治风采的爱德华成为英国媒体关注的对象后,他的私生活也逐步曝光。记者调查发现,丹尼尔出生证上只有桑顿—个人签署的名字,上面没有孩子父亲的任何信息。
在回答记者的相关问题时,爱德华的发言人用一连串的“太忙了”做了回答。
分析人士认为,顾家、爱妻一直是英国政党领导人的标准形象,现任首相卡梅伦、前首相布朗和布莱尔等无—例外。就在不久前,布朗还公开称孩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太太莎拉则是‘他的英雄’,强化自己的爱家形象。
爱德华,这位已经打破了传统政治家标准家庭形象的工党新领袖,会用打破传统的勇气和坚定改革工党,重振士气吗?决定参选的那一刻,爱德华说:“今天的选举翻开了新的一页,因为新的一代已经掌管工党,而且,我也希望最终能为我们的国家服务。新一代的工作将在今天正式开始。”
而眼下他的工作重点是如何组建自己的团队——打造“影子内阁”,当务之急在于:怎样消除哥哥戴维选举失利的沮丧之情,从而获得其全心全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