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颇丰的“涌”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涌”。是很多文章中常用到的一个词。作者同用这个词,新意颇丰。
  1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
  (鲁迅《故乡》)
  “我”回到故乡,见到了分别二十多年的童年朋友——闰土,当然有许多话要说。这里用“涌”一词引出美好而有趣的回忆,表现出一种喜悦的心情。
  2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峻青《海滨仲夏夜》)
  “涌”这个词写月亮从海平线上慢慢升上来。把大海托月的景象描绘出来,与曹操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3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曹文轩《孤独之旅》)
  用“涌”一词描写芦苇跌荡起伏、上下翻滚的景象。下文告诉读者,涌动的芦苇荡却给了年幼的杜小康心理上的很大压力。
  4 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这是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作者运用“涌”这个词表达出托尔斯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5 他闭上眼睛,极其小心地让自己镇静下去。疲倦像涨潮一样,从他身体的各处涌上来,但是他刚强地打起精神,绝不让这种令人窒息的疲倦把他淹没。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在渺无人烟的苍茫荒野里,一个淘金者在与生死进行搏斗。“涌”一词写淘金者的身体极其疲倦和无比衰弱的感觉,说明他正在经受着死亡考验。
  6 一股悲愤的感情涌上鲁迅先生的心头,他目不转睛地看完这封信,苍白的脸色越来越严肃了。
  (唐弢《同志的信任》)
  一个陌生的女青年,把方志敏同志生前在狱中写的一封信和一束文稿转交给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回到家,在灯下读着信,他心潮澎湃,悲愤填膺。作者运用“涌”这个词表达出鲁迅先生内心产生的强烈感情。
  7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梁衡《夏感》)
  公路边是大片的麦田,风起麦浪滚,汽车在公路上奔驰,就像舰船在海浪上行驶。这里运用“涌”一词,形象地描写麦浪翻滚的动态美。
  8 刚去的当夜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杨朔《荔枝蜜》)
  阴天的夜晚,作者把一棵连一棵的荔枝树看成了一重又一重的小山,这是视觉的错觉。“涌”一词写荔枝树的高高低低、密密层层。
  9 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睛眼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黄蓓佳《心声》)
  这里运用“涌”一词,一是写京京被万卡的身世和遭遇深深地打动了,二是表现他对万卡的深切同情,三是写他想起自己和万卡相似的遭遇,心里难过悲伤。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10,老年、青年、孩子们。一群群涌向那青青山坡——那儿就是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的地方。
  (聂华苓《亲爱的爸爸妈妈》)
  作者用“涌”这个词写参加悼念活动的人成千上万,形成了-个盛大场面。
其他文献
郑燮能诗、擅画、又懂茶趣,擅品茶,传世的茶联或者在联中咏及的茶事颇多。他考举人前,在镇江焦山别峰庵读书,几次作联咏茶。如其中两副茶联分别写道:“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青山美景,名茶好水,令人难以忘怀,又都堪入联。  郑燮平生与墨有缘,但又与茶有交。为此,将茶与墨融进茶联:“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联中将“文房四宝”与茶和茶具
考场作文要想出奇制胜、新人耳目。就必须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在文章的立意、构思上独出心裁,做到立意高远,形式新颖别致。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不落窠臼,与众不同,从而免遭因千人一面而不被阅卷教师重视的厄运。如果在文章中能很好地将这种创新的形式同文章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一个鲜明的主题,那么这种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使精心包装的中考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下面我就介绍几种考场作文在形式上具有创新特色的方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是比较陌生的,其中有新词,也有旧词。其原因在于语言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在语言的动态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迅捷、最频繁的。语言的发展演变,既有自身的内部规律和原因,也有语言外部的影响和制约。词汇的发展演变也一样,既有社会基础、认识基础,又有客观基础。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原因:    一、社会的发展促成词汇的发展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作为阅读命题材料,在2009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据笔者统计,在2009年89套中考语文试卷中,选用小说作为阅读文本的占54.7%,加上小说阅读题分值大,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因此,笔者认为在2010年中考中,小说阅读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
在建国初期的1951年年底至次年下半年近十来个月期间,我们党曾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过一场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伟大的群众运动。这就是下面所要论述的"三反"运动。毛泽东
晚报开辟“市民话题”专栏,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议论国家大事小情,弘扬新风,针砭时弊。这类文章应属于时事短评,它往往就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实、某一消息或某一现象细节,发表作者的看法,虽不是长篇大论,但却短小精悍,寥寥数语,切中肯綮。恰如匕首刺心,一针见血,或如画龙点睛,让读者一下子看到事物的本质,问题的要害,有茅塞顿开之悟。所以,短评这种文体深受读者青睐,很多人喜欢用这种便捷的文章形式“指点江山,激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从我国与南亚经贸关系日趋紧密的发展趋势出发,都提出了面向南亚的贸易战略。从战略规划、战略实践、区位优势、经贸实际
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评作文,有序地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探索作文教学的一条有益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初中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好处多多。  首先,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在指导学生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