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教师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改善和加强继续教育,不断地、全面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目前,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存在内容陈旧、流于形式、工学矛盾突出、机制不健全和保障措施不到位等严重问题,改革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加强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温总理的讲话,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为实现就业而进行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和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共同促成中等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要求。中职教师要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必须高度重视继续教育,通过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全面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为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和生产技术工人做出新的贡献。
一、中职教师教育教学素质与能力新要求
(一)中职教师应该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新思想、新理念,对中职教师提出了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的新要求。要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首先要求中职教师尽快具有“双师”素质,既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有技师的实践技能,成为“双师型”教师,这样才能适应当今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所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越多,技能教学、实践教学基础就越雄厚。
(二)中职教师必须是不断学习的楷模
中职教师是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培养学生健康成才的引路人。当今时代,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网络教育蓬勃兴起,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知识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知识在量上呈几何数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量的知识需要通过再学习、再实践而获取。中职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适应职教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成为合格的知识传授者和教育者。
(三)中职教师是企业技能实践者,是学生就业指导者
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学习生产实践中所应用的新工艺、技能,并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作为中职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应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择业、就业,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对中职教师提出的一项新任务。要引导学生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选择与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个性特征相适应的职业,从而提高其就业率。中职学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这一门课程,收效较好。
(四)中职教师是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导师
中职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基础和特点,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特别是如何做企业人,做合格企业员工。通过校内生产实训和校外企业实习等方式,使学生受到企业劳动纪律进行教育,增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学艺先正身”。一些私立学校把儒家的《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早晚自习的常规学习内容,收效显著,值得借鉴。
二、中职教师继续教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内容陈旧,流于形式
一是有些培训教材,学习资料,有的已明显过时,不切合当前教学及生产工作实际。笔者去年参加过一次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不惜牺牲休息时间,顶酷暑,抱着极大热情想在某高校学习更多新知识,但是培训内容让人大失所望。二是现行中职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其过程较为单一,大都是走过场,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往往是为了达到教师继续教育课时而组织培训学习。
(二)工学矛盾突出,学习效果差
随着中职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办学规模扩大,师资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现,工学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平时上课期间,中职教师根本不可能挤出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或下工厂实践锻炼,而寒暑假又安排有招生宣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集中安排在一两星期内完成较多的培训内容。教师们普遍反映时间短、容量大,学不了多少东西。继续学习与教学工作发生冲突,解决办法往往是前者让位于后者。
(三)继续教育的机制不够健全,保障措施不到位
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已开展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符合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考核机制不够健全,有些指标和要求,与目前职业教育发展对专业教师的要求相距甚远,迫切需要改进。二是继续教育奖惩机制在各类中职学校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实践锻炼等取得成绩,得不到应有的奖励。三是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目前,各中职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甚少,影响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改进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突破陈规,多形式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
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问题,克服和摒弃继续教育就是培训过场教育、形式主义等不正确认识。
其次,引导中职教师树立新的继续教育理念,通过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更新知识,增强技能,调整教师继续教育的体系结构,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把继续教育与教师技能培训、技能考核、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
第三,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突破陈规,改进继续教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是在教师培训模式上,打破传统的师资培训的模式,改变中职师资培训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增强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的提升。可以将教师直接放到相关企业或公司顶岗锻炼,既提高专业技能,又可了解最新行业动态。二是结合实际,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中职教师培训工作。由于中职教师年龄差异、知识结构、任教时间、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不同,在继续教育的培训上切忌“一刀切”“一个模式”,应针对中职教师的不同特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各类培训。对于不同层次的专业课老师每进行一次培训就在某方面有一定提升,严格杜绝面面俱到,应强调针对性。培训形式上,既可请专家讲座、课堂讲授、专题辅导,也可采取研讨交流、外出学习、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改变以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单一的、灌输式的讲授,增强其实效性。三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继任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对教师教学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大有益处。
(二)建立健全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新机制,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尽管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已开展多年,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教师继续教育的体系、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亟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要建立起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各中职学校要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结合学校专业调整、教学改革和师资结构的特点,制定出中、长期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分步实施到位,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其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合理安排时间进修、培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第三,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考核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对促进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可以起到有效作用。并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课时、所修科目,实践、实训天数以及指导学生就业率等指标量化,作为教师聘任、晋级、职称评定、奖惩、选拔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条件之一,在教师中营造一种继续教育的良好学习氛围。
第四,建立和完善各项保障机制,要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必须有相应的经费支持、时间保证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在经费投入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每年预算应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实践锻炼等开支,从资金上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保障;在时间上,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既不影响教学工作,又不耽误继续教育,做到工作和学习两不误;在培训场地、学习资料的提供,电教设备、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上,学校要尽量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以保障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坤华,彭拥军.现代教育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江宇静.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6).
【关键词】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温总理的讲话,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为实现就业而进行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和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共同促成中等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要求。中职教师要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必须高度重视继续教育,通过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全面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为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和生产技术工人做出新的贡献。
一、中职教师教育教学素质与能力新要求
(一)中职教师应该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新思想、新理念,对中职教师提出了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的新要求。要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首先要求中职教师尽快具有“双师”素质,既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有技师的实践技能,成为“双师型”教师,这样才能适应当今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所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越多,技能教学、实践教学基础就越雄厚。
(二)中职教师必须是不断学习的楷模
中职教师是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培养学生健康成才的引路人。当今时代,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网络教育蓬勃兴起,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知识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知识在量上呈几何数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量的知识需要通过再学习、再实践而获取。中职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适应职教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成为合格的知识传授者和教育者。
(三)中职教师是企业技能实践者,是学生就业指导者
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学习生产实践中所应用的新工艺、技能,并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作为中职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应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择业、就业,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对中职教师提出的一项新任务。要引导学生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选择与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个性特征相适应的职业,从而提高其就业率。中职学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这一门课程,收效较好。
(四)中职教师是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导师
中职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基础和特点,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特别是如何做企业人,做合格企业员工。通过校内生产实训和校外企业实习等方式,使学生受到企业劳动纪律进行教育,增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学艺先正身”。一些私立学校把儒家的《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早晚自习的常规学习内容,收效显著,值得借鉴。
二、中职教师继续教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内容陈旧,流于形式
一是有些培训教材,学习资料,有的已明显过时,不切合当前教学及生产工作实际。笔者去年参加过一次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不惜牺牲休息时间,顶酷暑,抱着极大热情想在某高校学习更多新知识,但是培训内容让人大失所望。二是现行中职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其过程较为单一,大都是走过场,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往往是为了达到教师继续教育课时而组织培训学习。
(二)工学矛盾突出,学习效果差
随着中职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办学规模扩大,师资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现,工学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平时上课期间,中职教师根本不可能挤出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或下工厂实践锻炼,而寒暑假又安排有招生宣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集中安排在一两星期内完成较多的培训内容。教师们普遍反映时间短、容量大,学不了多少东西。继续学习与教学工作发生冲突,解决办法往往是前者让位于后者。
(三)继续教育的机制不够健全,保障措施不到位
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已开展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符合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考核机制不够健全,有些指标和要求,与目前职业教育发展对专业教师的要求相距甚远,迫切需要改进。二是继续教育奖惩机制在各类中职学校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实践锻炼等取得成绩,得不到应有的奖励。三是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目前,各中职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甚少,影响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改进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突破陈规,多形式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
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问题,克服和摒弃继续教育就是培训过场教育、形式主义等不正确认识。
其次,引导中职教师树立新的继续教育理念,通过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更新知识,增强技能,调整教师继续教育的体系结构,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把继续教育与教师技能培训、技能考核、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
第三,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突破陈规,改进继续教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是在教师培训模式上,打破传统的师资培训的模式,改变中职师资培训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增强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的提升。可以将教师直接放到相关企业或公司顶岗锻炼,既提高专业技能,又可了解最新行业动态。二是结合实际,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中职教师培训工作。由于中职教师年龄差异、知识结构、任教时间、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不同,在继续教育的培训上切忌“一刀切”“一个模式”,应针对中职教师的不同特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各类培训。对于不同层次的专业课老师每进行一次培训就在某方面有一定提升,严格杜绝面面俱到,应强调针对性。培训形式上,既可请专家讲座、课堂讲授、专题辅导,也可采取研讨交流、外出学习、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改变以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单一的、灌输式的讲授,增强其实效性。三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继任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对教师教学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大有益处。
(二)建立健全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新机制,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尽管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已开展多年,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教师继续教育的体系、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亟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要建立起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各中职学校要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结合学校专业调整、教学改革和师资结构的特点,制定出中、长期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分步实施到位,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其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合理安排时间进修、培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第三,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考核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对促进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可以起到有效作用。并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课时、所修科目,实践、实训天数以及指导学生就业率等指标量化,作为教师聘任、晋级、职称评定、奖惩、选拔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条件之一,在教师中营造一种继续教育的良好学习氛围。
第四,建立和完善各项保障机制,要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必须有相应的经费支持、时间保证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在经费投入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每年预算应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实践锻炼等开支,从资金上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保障;在时间上,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既不影响教学工作,又不耽误继续教育,做到工作和学习两不误;在培训场地、学习资料的提供,电教设备、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上,学校要尽量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以保障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坤华,彭拥军.现代教育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江宇静.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