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考试的高效复习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nd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升学考试的复习,勤奋、珍惜时间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如果再掌握了正确、科学的复习方法,努力提高复习成效,就会大幅度地提高成绩。
  
  对于升学考试要有整体认识
  
  要在整体上对应考各科统筹兼顾、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各科记忆量的大小,应当是我们分配复习时间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来说,在考前复习中,各科所用的时间应与该学科容量大小成正比。但由于容量小的学科更易于全面把握,更容易拿高分,复习时间也应当充足。外语记忆量大,考题限定性强,所以在复习中要投入大量时间,单词、语法都要认真掌握,课文要尽可能多背诵,以培养语感。理科中的化学、物理所占时间应多一些,对原理、概念一定要烂熟于胸,训练解题技巧。文科中的历史应该投入较多时间。数学、语文两科限定性较小,所以这两科临阵磨枪的用处也最小,就像大海捞针无处下手。
  
  遵循规律、努力提高记忆效率
  
  知识记忆的好坏,是影响考试成绩的关键因素。记忆之难,不仅难在识记,更在于识记之后难于保持。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复习。
  1.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是获得良好复习效果、防止遗忘的重要手段。首先,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及时复习。其次,要经常复习,不断加深印象,这样才能获得稳固的知识。
  2.复习中要采取合理的识记方法,例如,①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一般来讲,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分散复习不但节省时间,保持上也牢固些。当然,并不能说越分散越好,每次复习时间不宜太短,以不少于半小时为好;也不宜过长,过长易引起身心疲劳,降低巩固的效率。②整体复习和部分复习相结合。一般认为整体复习效果不如部分复习,二者结合起来效果最佳。③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这种复习方法不是单纯地反复阅读,而是在没有完全记住所记内容之前试着背诵,记不起来时再阅读。研究表明,把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结合起来是提高复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3.复习要恰当利用大脑的工作规律,选择最佳用脑时间。大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呈节律性变化。早晨是最佳短时记忆时间,上午9点至11点,下午3点至5点是记忆高峰时间,适合安排一些思考性的课程内容,或需要运算之类的内容。傍晚6点至7点,记忆内容容易保持长久。晚上8点至9点是学习的又一个黄金时段。
  
  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时务必高度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科书是教与学的共同依据,也是考试命题的基础和依据。因此,在复习中必须强调以课本为“本”,熟练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近年来,升学考试命题改革总的趋势,一是难度明显下调;二是题小、量大、覆盖面广,知识考察比较均衡全面。这就要求学生把各科基础知识最大可能地记住、记牢,做题时才能提高速度。
  学生务必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是高三(初三)的教学特点所决定的。高三(初三)新课已经很少,主要是教师领着学生复习。如果学生只满足于跟着教师走,只完成教师课堂上的要求。可以说,一年下来,课本基础知识会变得支离破碎,似是而非。这样是绝对达不到升学考试要求的。所以高三(初三)这一年,除完成教师的课堂要求外,学生一定要着眼于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而且,这种复习必须循环往复,持续不断。只有把任何一个知识点、定理、公式都烂熟于胸,才能在平时做题和升学考试时得心应手,提高速度。
  2.一定要有严格的生活规律,遵守作息时间,决不能搞疲劳战。
  3.在紧张的复习中不可忘记体育锻炼。
  4.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如果我们在平时复习中做解题训练时,只看重能否解得出来,不注意解题程序、书写格式,那么在考试时虽然有时能把题做对,但往往会因步骤不全、格式不对而丢分。
  5.树立正确的考试观,不要弄虚作假。通过测验,可以让学生了解下一步学习更需要用工夫的地方,有助于把知识记得更牢。
  最后,在复习中,还要克服一个偏见,即认为“文科就是背诵,理科就是做题”。理科知识中的定理、公理的分析过程,都必须了然于胸,能随时浮现于大脑。这样,做题时才会思路开阔,得心应手。文科中的作文、论述题之类也需要常练习,才能掌握技巧。
其他文献
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是城市内重要的生态设施,也是城市居民开展生态游憩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社会、经济及生态等功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不公正现象,主要表现为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态游憩需求与生态游憩空间分布不平衡、供给不充分。因此,本研究基于空间公正理论,通过对居民的游憩行为特征的调查,综合运用文献
1+X证书制度试点与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紧密结合,推进“1”和“X”衔接,提升机器人专业的育人质量。通过试点,深化
【目的】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为探索马铃薯耐寒机制及耐寒品种的早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温敏感型品种费乌瑞它、中薯3号和耐寒品种桂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