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变异性分析评价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应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8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评价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应用。方法 选择64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64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对入选的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均采用美国C3000全信息动态心电图系统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自动进行24小时HRV时域分析,选取如下HRV时域分析常用指标:①SDNN:24小时内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②RMSSD:全部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之差的均方根值。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例糖尿病组HRV检查结果示HRV降低52例,发生率为81.25%,60例健康对照组HRV检查结果示HRV降低3例,发生率为5%,两组HRV降低发生率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SDNN、RMSSD比较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HRV下降对糖尿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HRV具有早期诊断和预测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糖尿病者自主神经检测手段之一。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分析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02
  
  心率变异性(Heart?Rate Variability,HRV)是评价人体自主神经功能是否异常的常用指标,HRV分析在临床研究得到普遍重视。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为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评价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应用,本文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的HRV结果作一回顾性总结,并与60例健康者的HRV作一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64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56例为Ⅱ型糖尿病患者,8例为Ⅰ型糖尿病患者。64例患者男性52例,女性12例,年龄30~65(平均47±9)岁。64例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6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31~60(平均45±7)岁,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后排除患有任何疾病。
  1.2 方法
  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均采用美国C3000全信息动态心电图系统进行24小时心电图检查,自动进行24小时HRV时域分析,选取如下HRV时域分析常用指标:①SDNN: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的标准差,这是最常用的HRV指标,单位:ms;②RMSSD:24小时内全部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之差的均方根值,单位:ms。HRV中SDNN、RMSSD的正常值采用文献[1]以及1998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办的全国三项无创伤心电技术学术研讨会上心率变异性对策专题组建议的欧美HRV专家委员会于1996年所提供的正常参考值[2]:①SDNN(ms):正常范围141±39;②RMSSD(ms):正常范围27±12。
  1.3 统计学处理
  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1)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无差异。
  (2)64例糖尿病组HRV检查结果示HRV降低52例,发生率为81.25%,60例健康对照组HRV检查结果示HRV降低3例,发生率为5%,二组HRV降低发生率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见表1
  表1 二组HRV降低发生率的比较
  


  (3)64例糖尿病组与60例健康对照组,SDNN、RMSSD比较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见表2
  表2 二组SDNN、RMSSD比较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心脏节律会随机体状况和昼夜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种心率的规则性变化称心率变异性(HRV),HRV是分析逐个心动周期的细微的时间变化及其规律。这种变化在体表记录的常规心电图上常难以测出或因微小而忽略不计,同时由于常规心电图记录时间过短无法反映整体的规律性,因此常规心电图上习惯描述的规则的窦性心律绝不等于心率没有变异或HRV降低,前者是正常概念,而后者是病理情况。正常人的心率有相当于其平均值10%左右的波动[3]。
  HRV发生基础是自主神经对心率的调节作用,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心率减慢,刺激交感神经可使心率加快。HRV的大小实质上是反映神经体液因素对窦房结的调节作用,也就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活性与迷走神经活性及其平衡协调的关系。窦房结内迷走神经多于交感神经,窦房结细胞对迷走神经的反应明显快于对交感神经的反应,正常情况下,迷走神经对HRV起决定作用。已经证实:在迷走神经活性增高时,HRV增高,反之相反。电刺激迷走神经时HRV增高,切断迷走神经时,HRV即消失[1]。
  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互相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心脏活动及正常的心率变化。一旦两者协调作用失调,将导致心血管系统紊乱,以至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故HRV可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心血管的调控作用和反映心脏活动与否的重要指标。
  大量研究已充分肯定了自主神经与多种疾病有关,已经有如冠心病、糖尿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肌炎、昏厥、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心率变异性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的报道,但公认心率变异性的实用价值在于两种疾病,即对心肌梗塞预后或猝死的预测及较早发现糖尿病病人神经病变[2]。
  糖尿病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占糖尿病总数的60%以上,近来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人在被诊断患有糖尿病时可能已有迷走神经的损害[4]。一旦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出现,预测5年死亡率为50%。因此,早期诊断自主神经功能失常的糖尿病患者对危险分级以及随后的治疗显得非常重要。在诊断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中,短期或长期的心率变异性的监测也是非常有价值的[5]。本组资料显示,64例糖尿病者,有52例HRV降低,发生率高达81.25%,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再次说明糖尿病者HRV检测具有早期诊断和预测是否伴有自主神经损害的价值。
  目前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有很多,而HRV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指标[5],同时,HRV是无创评估自主神经活动的手段和独立评价指标。本组资料的HRV分析结果显示:HRV下降对糖尿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HRV的应用为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检测手段。
  
  参考文献
  [1]郭继鸿主编.心电图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92,1285.
  [2]吴宇.正确深入开展心率变异性、倾斜试验及QT离散度三项检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245.
  [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率变异性对策专题组.心率变异性检测临床应用的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252-255.
  [4]倪玉敏,房丽萍.心率变异性临床应用分析.临床心电学杂志,2000,9:92-93.
  [5]郭继鸿,张海澄主编.动态心电图最新进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86,114.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电图室341000
其他文献
【摘要】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随着高血压病患病人数的日益增多,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并发症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社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行分级管理,综合个体化干预后,可大幅度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从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
利用废旧腈纶织物制备了一种聚丙烯(PP)用大分子紫外屏蔽吸收类型光稳定剂,利用其和通用的受阻酚类光稳定剂分别制备耐候性PP复合材料,并进行了人工加速老化实验。探究了大分
将荧光粉分散到己内酰胺(CL)水溶液中,除水以后加入引发剂促使CL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组不同荧光粉含量的聚酰胺6(PA6)荧光材料样品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少量荧光粉的
基于熔融共混法,分别采用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和同向啮合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20%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RPP)复合材料,并对制备出的GFRPP复合材料中玻璃纤维残存长度及其力学
基于改进的水击方程,用矩形网格差分格式及其算法原理,研究了特征线求解水击的方法,用C++语言编制程序,对水平放置的简单管道在阀门逐渐关闭时的水击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分析了计算结
通过DEA方法构建金融效率变量并作为转换变量,采用34个工业部门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金融效率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效率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