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极限挑战命运

来源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中考,他以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县一中录取。谁知,家里太穷,父母不得不让他辍学。从此,他来到广州,踏上了艰辛的打工之路。但他身高仅有1.56米,加上又没文凭和技术,没一家用工单位愿意录用他。几个月的艰辛找工后,他感到前途渺茫。
  一天,在一个偏僻的街头,来了一个名为“新大陆歌舞艺术团”的戏班子。作为苗家小伙子,他从小就喜爱芦笙、口琴、笛子、木叶等民间乐器,而且还会唱苗族山歌、跳苗族舞蹈、模仿各种鸟叫。这时,他心中涌起一个念头:何不混进杂技团,偷偷学艺,将来也好混口饭吃?于是跟团长一说,团长见他待遇要求低,就破格录用他做了团里的“伙夫”。
  于是,他利用烧饭以外的时间,暗暗偷师学艺。每当大家上台演出时,他就趁送东西的机会,在台前幕后偷偷模仿。
  看到有种“口吐烈火”的绝技,他也找团棉球,蘸上煤油,点燃往口中送去,鼻子嘴皮不知被烧起多少血泡。
  为学一项“蛇钻七窍”的拿手戏,一天晚上,趁大家已休息,他偷偷从笼子里揪出一条小蛇。几次把蛇往鼻孔里放都没成功,终于放进去了,蛇却直奔喉咙而去,他被堵得几乎窒息。情急之中,他憋住气,并张开嘴,不能呼吸的蛇只好绕道从嘴里游了出来。
  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三年下来,他几乎偷学到“艺术团”所有的看家本领。不久,他就回到家乡,向文化部门申请办证,组建了自己的“苗族歌舞艺术杂技团”,并开始在贵州兴仁、贞丰、兴义等县市做义务巡回宣传演出。
  但老家贫穷的经济状况,让他的杂技团难以生存。之后,他辗转到经济发达的浙江温州等地。然而,由于当地演出团体档次较高,加上当地文化部门对外来演出团体的限制,他的演出队伍几乎无法演出。
  一个多月后,他所借的1万元“血本”亏空。1997年9月,杂技团破产。
  辛辛苦苦打造的杂技团就这样解散了,他泪如泉涌。但他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他想,杂技团没出路,肯定是自己技不如人,名气不旺,不能引起当地文化部门的重视,更激不起观众的兴趣。
  于是,他留在了浙江,一边打工,一边更勤恳地钻研杂技艺术。他买来许多杂技大师的光盘,边看边模仿,边学边改进,不断地创新、超越。
  就在一间狭小的、不足十平方米的窝棚里,他度过了近五年的时光;也就在这间窝棚里,他练就了“眼皮拉车”、“舌头停电扇”、“八马分尸”、“耳朵拔河”、“吃火吐火”、“火笼逃生”等30多种绝技,同时还学会了“大变活人”、“神仙脱绳”、“变脸”等40多种中外魔术。
  大功告成,他决定再度“出山”。然而,此时的家乡却已物是人非。当年在他歌舞团中响当当的“歌王”,有的因年迈死去,有的也因生活所破迫,远离家乡外出打工。他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悲凉。
  但就在那时,他在当地的一个“文化节”上,凭借一身过人的绝技,引起了新闻媒体和社会文化界的广泛关注,一时声名大噪。之后,他开始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2004年,他参加了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中国首届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以“五绝合一”的绝技一举夺得“全国民间艺术百绝精英会”金奖;
  2005年底,江苏卫视举办“激情60秒”节目,他又凭借过人的绝技和精彩的表演,从来自全国的几百名精英中脱颖而出,荣获冠军,创造了中国电视吉尼斯纪录;
  2006年3月,湖南卫视推出《谁是英雄》栏目,举办全国奇人绝技大赛,他又成功地闯入全国前十强。因短信支持率最高,他荣获“中国十大奇人”之一。
  他,就是32年前出生在贵州安龙县戈塘镇纳利村的一户贫寒人家、被全国观众称为“苗族绝技王子”的杨光合。他用挑战生命极限的方式,开创了中国电视的吉尼斯记录。
  同时,他又以挑战生命极限的方式告诉我们: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没有被命运击垮的人,只有被命运击垮的心!
其他文献
新编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生物学》中增加了一些小制作活动,如:孢子卵的制作等,这些小制作活动是学习生物学的必要环节,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可别忽视了课外小制作活动的作用。    一、课外小制作活动可培养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情    当前,农村中小学生的家长大部分长年在外打工,其监护人大部分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而祖辈对孙辈只有过多的娇惯和依顺,孙辈们过着小皇帝般的生活,造成了晚辈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