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结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着力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拓展延伸教材内容、增进师生之间感情及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等四个方面,谈激发当下大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从而提升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学习兴趣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58-01
高等学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能够引导当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促进其道德、法制观念的生成,以适应对当下大学生在成长历程中要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理念。因此,高校教师要引起当下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高度重视,提升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激发大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那么,在高校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
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的单一授课模式,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也越来越缺乏兴趣,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校政治课堂上,打破常规,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驾驭课堂,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教学绪论的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时,考虑到他们在经历了繁重的中学学习生活后,走进当下的大学生活,很多学生一时间难以适应这种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在没有班主任和老师的严格督查下,总有些茫然无措。因此,笔者在教学“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部分时,就采用了谈话法,大胆的放开教材,带着学生一起去回忆他们的中学生活,把自己当成观众,用心的去倾听那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心声。教师在听的过程中,不仅要真诚的去理解学生的那段厚重且又意义深远的时光,还要在学生发言前后做适当的点评与交流,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鼓励和信任。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再带领学生来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
同时,还结合本校的实际,采用自主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帮助其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优良学风。第三,我还大胆的开放课堂,采用互动学习法,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在开学伊始就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让学生从以往的教学旁观者,变成了一个自动参与者,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事实证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驾驭政治教学课堂,使没有生机的文字也能变得灵动、活跃起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二、拓展延伸教材内容
身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必须要明白的教材只是我们授课的一个蓝本,它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即教师只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针对相关知识点,选用典型案例,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这部分时,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必须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最终才能成长成才等等,这些空洞的说教学生早就从别处听得不厌其烦了,此时再放到政治课堂上陈述,学生有兴趣才叫怪事。因此,当笔者教学“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这一块时,就将在绪论中“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时,与学生共同勾画的美好未来,放在课堂上,重新审视。之后,再结合当下史无前例小米手机抢购盛况的创始人雷军,和学生一起分析小米热销的源头,以及其独特的营销策略。最后再回到雷军本人,鼓励学生来介绍他,教师再围绕他的创业史,做相应的补充,并适机的提出他在上大三时就取得的辉煌业绩。在学生被这块拓展的内容深深吸引的同时,教师再谈仅立志高远还不行,关键还是要付诸于行动,而雷军的“小米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样就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对“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的解读。
三、增进师生之间感情
中国有句古训:“亲其师,信其道。”要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善于借用多种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感情,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何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身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对学生必须富有爱心,这是所有身为教师的同仁都应具备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增进师生感情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要有出自内心的关爱。
时下的网络信息风起云涌,日新月异,这就要求身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还必须要懂得与时俱进,用时下热点、焦点话题来突破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学会旧瓶装新酒。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敢于开放课堂,设计富有思辨性的问题,让大学生参与思考、讨论交流、发表不同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要懂得尊重大学生,培养他们这种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发言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大学生们也很享受这种与老师之间的融洽、和谐,在他们眼中,老师不仅仅是良师,更是益友,这种课堂氛围,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极大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之外,还要有独特的个人魅力,比如一手潇洒的书法,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整洁得体的着装等,都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在向大学生传教、授业、解惑的同时,走近他们的身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四、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等
激发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学习兴趣,除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以拓展延伸教材内容来来引导学生关注热点话题,还可以借助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提升教学实效。
例如,在教学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时,就可以结合时下的形势,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励志爱国影片片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而在讲“增强国防观念”时,则可以播放钓鱼岛事件的相关视频,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同理,在教学有关“道德”方面的内容,则可以借助幻灯片打出一些感动中国的道德模范人物的案例文字与图片,让学生对此分析,各抒己见,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多途径,多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能提升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丰富和活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刘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J].大学时代:教育研究版,2006(6):67.
【关键词】高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学习兴趣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58-01
高等学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能够引导当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促进其道德、法制观念的生成,以适应对当下大学生在成长历程中要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理念。因此,高校教师要引起当下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高度重视,提升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激发大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那么,在高校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
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的单一授课模式,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也越来越缺乏兴趣,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校政治课堂上,打破常规,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驾驭课堂,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教学绪论的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时,考虑到他们在经历了繁重的中学学习生活后,走进当下的大学生活,很多学生一时间难以适应这种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在没有班主任和老师的严格督查下,总有些茫然无措。因此,笔者在教学“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部分时,就采用了谈话法,大胆的放开教材,带着学生一起去回忆他们的中学生活,把自己当成观众,用心的去倾听那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心声。教师在听的过程中,不仅要真诚的去理解学生的那段厚重且又意义深远的时光,还要在学生发言前后做适当的点评与交流,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鼓励和信任。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再带领学生来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
同时,还结合本校的实际,采用自主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帮助其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优良学风。第三,我还大胆的开放课堂,采用互动学习法,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在开学伊始就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让学生从以往的教学旁观者,变成了一个自动参与者,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事实证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驾驭政治教学课堂,使没有生机的文字也能变得灵动、活跃起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二、拓展延伸教材内容
身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必须要明白的教材只是我们授课的一个蓝本,它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即教师只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针对相关知识点,选用典型案例,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这部分时,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必须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最终才能成长成才等等,这些空洞的说教学生早就从别处听得不厌其烦了,此时再放到政治课堂上陈述,学生有兴趣才叫怪事。因此,当笔者教学“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这一块时,就将在绪论中“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时,与学生共同勾画的美好未来,放在课堂上,重新审视。之后,再结合当下史无前例小米手机抢购盛况的创始人雷军,和学生一起分析小米热销的源头,以及其独特的营销策略。最后再回到雷军本人,鼓励学生来介绍他,教师再围绕他的创业史,做相应的补充,并适机的提出他在上大三时就取得的辉煌业绩。在学生被这块拓展的内容深深吸引的同时,教师再谈仅立志高远还不行,关键还是要付诸于行动,而雷军的“小米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样就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对“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的解读。
三、增进师生之间感情
中国有句古训:“亲其师,信其道。”要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善于借用多种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感情,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何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身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对学生必须富有爱心,这是所有身为教师的同仁都应具备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增进师生感情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要有出自内心的关爱。
时下的网络信息风起云涌,日新月异,这就要求身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还必须要懂得与时俱进,用时下热点、焦点话题来突破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学会旧瓶装新酒。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敢于开放课堂,设计富有思辨性的问题,让大学生参与思考、讨论交流、发表不同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要懂得尊重大学生,培养他们这种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发言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大学生们也很享受这种与老师之间的融洽、和谐,在他们眼中,老师不仅仅是良师,更是益友,这种课堂氛围,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极大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之外,还要有独特的个人魅力,比如一手潇洒的书法,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整洁得体的着装等,都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在向大学生传教、授业、解惑的同时,走近他们的身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四、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等
激发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学习兴趣,除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以拓展延伸教材内容来来引导学生关注热点话题,还可以借助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提升教学实效。
例如,在教学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时,就可以结合时下的形势,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励志爱国影片片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而在讲“增强国防观念”时,则可以播放钓鱼岛事件的相关视频,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同理,在教学有关“道德”方面的内容,则可以借助幻灯片打出一些感动中国的道德模范人物的案例文字与图片,让学生对此分析,各抒己见,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多途径,多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能提升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丰富和活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刘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J].大学时代:教育研究版,20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