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黄斑界面的影响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wd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反复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玻璃体黄斑界面(VMI )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渗出型AMD并接受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治疗的3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龄50~ 80岁,平均年龄(62.8±8.35)岁。取其1年随访期间最少抗VEGF药物治疗6次的眼为研究眼,未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的对侧眼为对照眼。治疗前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双眼VMI状态。将存在玻璃体黄斑粘连(VMA)、黄斑前膜(MEM)、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C-PVD)定义为VMI异常。根据OCT图像上玻璃体与黄斑部粘附的直径大小将VMA分为局灶型(≤1500 μm)和广泛型(>1500 μm)。治疗前研究眼中存在VMI异常12只眼,包括广泛型VMA 8只眼、局灶型VMA 3只眼、MEM 1只眼;对照眼中存在VMI异常12只眼,包括广泛型VMA 7只眼、局灶型VMA 2只眼、C-PVD 2只眼、MEM 1只眼。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16.4个月。随访期间每月用随访模式进行双眼OCT检查。对比分析患者双眼治疗前后VMI的变化情况。使用χ2检验比较研究眼及对照眼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VMI的差异,由于样本数<40,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

结果

末次随访时,研究眼中VMI异常12只眼,包括广泛型VMA 5只眼、局灶型VMA 2只眼、C-PVD 3只眼、MEM 2只眼;与治疗前比较,共有6只眼VMI发生变化。对照眼中VMI异常13只眼,包括广泛型VMA 5只眼、C-PVD 7只眼、MEM 1只眼。与治疗前比较,共有6只眼VMI发生变化。末次随访时,研究眼及其相应对照眼VMI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所有研究眼及对照眼中共有4只眼在末次随访时由局灶型VMA变为C-PVD,占总局灶型VMA的80.0%;共有3只眼由广泛型VMA变为C-PVD,占总广泛型VMA的21.4%。

结论

反复抗VEGF药物治疗对渗出型AMD患者VMI无明显影响。无论是否反复抗VEGF药物治疗,局灶型VMA较广泛型VMA更容易发生C-PVD。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观察经滑车上动脉逆行或颈外动脉顺行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CRAO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9例患者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5.2±18.1)岁,平均发病时间24 h。视力无光感4只眼,光感3只眼,手动2只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视网膜动脉荧光充盈延迟,可见动脉荧光充盈前峰,部分患眼可见逆行充盈荧光
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对远期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临床检查确诊的缺血型BRVO继发ME患者41例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3例23只眼,女性18例18只眼。平均年龄(56.49±8.94)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
随着视网膜母细胞瘤(RB)治疗技术的明显进展,更多患者有机会在生命面临极小风险的前提下得以保存眼球和视功能。尽管目前有冷冻、激光光凝、全身化疗、眼球摘除手术以及通过眼内、球周和眼动脉介入途径的局部化疗等多种治疗方式可供选择,但要形成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取得良好疗效仍有些许要点需要考虑。如明确RB是不是眼内期、眼内期肿瘤是选择保眼治疗还是眼球摘除、保眼治疗在何种情况联合化疗、如何安排RB患者的随诊及后续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是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一种基因型不同的特殊亚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双眼发病、网状玻璃膜疣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与AMD比较,视力下降更快、复发率更高。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是其诊断金标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病理生理学研究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成像加深了对该病的理解;OCT完善了对该病的分期、诊断的认识水平。RAP治疗效果与分期密切相关,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
成人Coats病以视网膜毛细血管和微血管异常扩张为特征,常伴大量脂质渗出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与青少年儿童Coats病有所不同,成人Coats病病变多局限于周边部视网膜、进展缓慢、视力预后较好。成人Coats病需与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陈旧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特发性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1型、陈旧性后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或急性视网膜坏死等Coats样病变相鉴别。由于Coats病的发病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常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有效消退黄斑水肿和改善视力,但其视力预后受多重因素影响。视网膜血流灌注,特别是黄斑区微循环情况与视力预后明显相关,缺血型尤其是黄斑区浅、深层毛细血管网破坏严重的患眼视力预后差。此外,视网膜各层结构的完整性与视力预后密切相关,中心凹下椭圆体带、外界膜完整的患眼视力预后好;基线视力好、治疗早期反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