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术中不同镇痛药物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的效果多中心研究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人工流产术患者瑞芬太尼、芬太尼及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4个研究中心共选择390例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F组,n=134)、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组(R组,n=120)和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S组,n=136),分别复合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行全身麻醉,记录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镇痛效果、呼吸抑制评分和HR、MAP、SpO2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3组间麻醉起效时间和准确定向力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麻醉恢复时间长于F组和S组(P<0.01),R组异丙酚总用量、术中最低SpO2、术中体动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的例数均低于F组和S组(P<0.05或0.01),R组呼吸抑制评分高于F组和S组(P<0.01).结论 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效果更好,但其呼吸抑制作用较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对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老年雄性Wistar大鼠100只,按Pusinelli方法建立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4组(n=25):脑缺血1min组(I1组)、脑缺血3 min组(I3组)、脑缺血5 min组(I5组)和假手术组(C组).每组均于再灌注12h、1 d.2 d、3 d和7 d各随机处死5只大鼠.随机取其中4只大鼠的海马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另
异丙酚是麻醉诱导与维持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之一.研究表明异丙酚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缺血再灌注时可诱发单核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一氧化氮(NO)等细胞因子,从而导致组织损伤.肝脏Kupffer细胞是位于肝窦内的巨噬细胞.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异丙酚对缺氧复氧诱导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释放TNF-α、IL-1β和NO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肝脏缺血
期刊
Cookgas气管插管型喉罩(CILA)是一种新型的气管插管型喉罩,具有管壁柔软、引导气管插管操作简单和喉罩退出容易的优点.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表明,在引导气管插管过程中,CILA对咽喉部粘膜的损伤轻,可辅助盲探、纤支镜(FOB)和视可尼喉镜(SOS)进行气管插管.本研究拟对困难气道患者评价CILA引导气管插管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4/4蛋白激酶-42(ERK1/ERK2)磷酸化在西地那非抑制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培养到3~5代后用于实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组(P组)、西地那非干预组(PS1组和PS2组),P组细胞用20ma/rn1 PDGF孵育,PS1组和PS2组在加入PDGF前20min分别加入2
失血性休克是创伤及外科手术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此时发生全身血流再分布,导致肠道血流量减少,绒毛顶部的枯膜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和脱落,复苏时的再灌注可加重肠粘膜损伤,导致肠粘膜屏障受损,肠道内大量细菌向肠腔外迁移,此过程称为细菌移位[1],可触发全身炎性反应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血红素加氧酶(HO)作为血红素代谢过程中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包括3种同工酶:HO-1、HO-2和HO-3,其中只有HO-1是诱导型
期刊
目的 研究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效应室靶浓度的50%患者意识消失时的药物浓度(EC50)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关系。方法 5家医疗中心405例择期手术患者(国人),ASAⅠ或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以血浆靶浓度1.2μg/ml为起点,到达预期血浆靶浓度后每30秒递增0.3μ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患者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
期刊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血药浓度及系统性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骨科手术患者35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稀释组(n=17)和对照组(n=18).稀释组在麻醉诱导插管后,实施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达稀释目标(Hct 0.25-0.27)10 min后,TCI异丙酚;对照组不行血液稀释,直接TCI异丙酚.设定血浆靶浓度3μg/ml,TCI异丙酚60 min,间断采血180 m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方法 40例全麻下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ASA I或Ⅱ级,年龄8~20岁,随机分为2组: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20例.低流量吸入异氟醚(新鲜气流量为1 L/min,N2O:O2=1:1)维持麻醉.F组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1.5μg/kg维持镇痛;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维持
脑死亡研究对阐明脑死亡后病理生理变化规律、探索脑死亡供体器官损伤机理及防护方法和缓解移植器官不足具有重要意义,有赖于建立稳定、可靠、持续时间长的大动物脑死亡模型.现将21头巴马小型猪脑死亡模型建立的麻醉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