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高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生涯教育不仅可以帮助高职高专学生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可以给他们以学习的动力,而且还有助于他们更早地适应社会,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对此本文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意义,并且指出了当前高职高专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34-01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意义
  (一)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在于引导高职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将学生的主客观条件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融入社会、发挥潜能、创新发展为目标,综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项教育课程的开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更好的贴近生活,有效地提高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从而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有利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以积极的态度来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中。为了自身的发展目标,他们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职业技能水平,以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的开拓进取,以期能够达到自己规划的发展目标。
  (三)有助于高职生乐观从业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给高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设定,能够帮助学生提前面对就业压力,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就业,让他们对未来的职业感到满意,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有清晰的判断能力,能够乐观积极的解决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理论研究
  当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论发展还不够完善,大部分的理论来源于西方,缺乏本土化理论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以培育与社会发展相符合的人才,然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发展却以重视基础课程教育为目标,忽视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造成了大部分毕业生不能很快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另外还有部分高职院校以追求就业率和升学率为目标,忽视了教育教学课程的科学化设置,造成了大量的教学课程与社会实际相脱离,学生只知理论而无实践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说明了当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发展还不完备,研究还不完善,缺乏对于实践教学能力的理论研究。
  (二)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健全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仅仅局限于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分析以及简单的就业心理辅导和求职技巧的培训,而在与用人单位、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联系,利用网络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工作开展的还不够。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上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通过人才交流会,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这些努力虽然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后的现状。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
  在课程设置上,教学工作仍然侧重理论教育,对于社会实践教学的课程安排仍然很少。另外在时间上,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大三时才开设职业生涯的实践课程,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职业方向的确定,导致了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对自身和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不清,从而影响到了毕业后的职业发展。
  (四)职业规划教师队伍力量单薄
  当前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大多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兼职老师的现象,另外我国职业规划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往往把简单的就业指导教育看作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教育。这些都说明了我国职业规划教师队伍力量的薄弱。
  三、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一)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学习不仅要重视理论教育,还要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的开展。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将课程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阶段性教育,将学生的职业发展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每个阶段的职业发展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不单单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也不单纯的是以书本式的灌输为主,而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化和多样化,分阶段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在新生入学期间,要重点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学习,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交流会等形式来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从而使学生在一开始树立正确的目标。当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理论学习结束后,社会实践课程就要提到日程上,这时候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参加学习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更多的接触社会岗位,增加自己的社会职业技能学习。最后在求职阶段采取多种形式,广泛的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求职技巧等课程。
  (三)设置完善的教学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科学设置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课程的设置要符合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学生加深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通过课程的合理设置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专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托,确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制定完备的教育课程学习体系。课程的设置应该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以及相关的文化素质课程。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指导水平
  当前我们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教师队伍的发展,提升他们的指导水平。首先我们的教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次,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能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体系有清晰的把握,熟记相关的政策法规,尤其还要具备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最后要具有善于运筹帷幢,及时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英.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化[J].镇江高专学报.2011(01)
  [2]张柳烟.高职毕业生就业思想现状分析[J].学理论.2010(22)
  [3]王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
其他文献
在具有“分层”、“分布”特征的网络管理系统中,“双角色”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流行的SunNetManager网络管理平台,提供了功能强大的API,但用来开发具备“分层”与“分布
期刊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出与其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教学科目,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的美术课程,必然要打破过去以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