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拨动学生“主动思维”之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深度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习过程与质量.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改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积极提问,将促进深度学习.日常教学中,让意外生成有效捕捉,激发思维需求;思维提升点有效设计,鼓励体验探究;回顾反思有效引导,促进自主建构.真正促进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发展.
其他文献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可以利用课前先学,唤醒学生阅读兴趣;可以利用课堂共学,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可以利用课堂延学,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微课具有高效、便捷、直观等优势,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微项目学习,把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让他们在项目学习中充实自我,在项目研究中展现自我,让学习过程走出寻常的实践,焕发出智慧的光彩.
在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中,有些课处于一类知识的起始位置,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是第一次研究图形的特征,为学生开启了研究图形本质特征的大门,属于“种子课”.本文以此课为例,尝试表达如何有效利用“种子课”,在学生心里播下“思维”的种子、“方法”的种子、“经验”的种子和“结构”的种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赋予“种子”生长的力量.
选录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爱国教育类课文所反映的文化时代背景等信息,大多距当下学生生活远之又远.为使其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育影响,笔者结合本人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进行反思、学习,对于此类课文的教学教法总结出以下要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以读带赏,提高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