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的课堂,如此美丽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10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小语教材选入了不少现代儿童诗,面对一首首充满童真、童趣、朗朗上口的优美诗歌,教师该如何教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效果呢?笔者为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一、 创设意境,点燃情感
  
  在以往的诗歌教学中,不少教师逐词逐句地讲解分析,结果使原本丰富多彩、蕴义无穷的诗句理性化、抽象化了,诗意荡然无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放飞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去充分地感悟。在教学《乡下孩子》一课时,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幅乡下孩子生活的情景图(快乐孩子,野花、野草,美丽的小池塘,活蹦乱跳的小猪、小猫、小鱼等,翩翩起舞的花蝴蝶……)鲜艳的色彩、优美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很快,学生们融入了这特定的情境当中,心情豁然开朗。此时,我顺势出示诗句:“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孩子们一读,想起了自己的生活体验,一个个笑了。我随机问他们:“你躺在妈妈的怀里舒服吗?”“你趴在爸爸的背上会干些什么呢?”“你捉过蝴蝶,吹过口哨,挖过野菜,逮过小鱼吗?”这一连串问号像是火星点燃了孩子们心头的无限思绪,课堂沸腾了。有的说:“躺在妈妈的怀里可舒服啦!妈妈真好!”有的说:“我还在爸爸的背上撒过尿哩,哈哈哈……”有的说:“我最会抓鱼了!”也有的说:“我下午就带树叶来吹口哨给你听!”……一串串童年的往事涌上了孩子们的心头,一缕缕真情流露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看到灿烂的笑容绽放在孩子们的脸上,我感觉他们已步入了诗的意境,已经走进了诗人的世界。他们在感受、感动、感想,他们已经读出了童年的欢乐,已经读到了父母的关爱。我在想:这不就是对诗句的深刻理解吗?
  
  二、 指导朗读,激发想象
  
  诗歌能激发无限的遐想,这亦是它的独特魅力。我在教学中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线,适时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让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感人的情节在他们的脑海里浮现、加工,由此获得感悟和体会,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融。如教《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我采用读读想想、读读演演、读读唱唱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动情地朗读,在读中展开想象。“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那是我们给你唱歌,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劳。”读到这一句时,我问学生:“假如你就是那片绿叶,你会为老师唱些什么呢?”一位学生说:“我会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说着就深情地唱起来。读到“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我让学生联系教师平时的工作,想象自己就是这些花朵会说些什么。学生们沉思片刻,有的说:“老师你辛苦了!”有的说:“老师,休息一下吧!”敬重、爱戴之情溢于言表。“老师,快放下手中的教案吧,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一张张质朴、白嫩的小脸上所表露出来的那份真诚、那份期待,使我猛然发觉孩子们的想象是如此丰富与美好。
  
  三、 引导吟诵,培养美感
  
  诗歌是美丽的,它的语言、节奏和情感无一不给人美的享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反复地吟诵,去感受每一个美的细节。如,《乡下孩子》一文的结尾“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短短的十几个字,却能让人心旷神怡。一个学生读后跟我说:“老师,我觉得自己都快要飞起来了,太舒服了。”再如,《水乡歌》一文句式一致,和谐押韵,学生读来回味无穷。《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诗中那位有着美好心灵的少年想到送一只会唱歌的蝈蝈给盲婆婆,让寂寞的婆婆从蝈蝈的歌声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想起童年难忘的欢乐;《一株紫丁香》一课中的小朋友们想到在老师的窗前栽一株紫丁香,希望绿色的枝叶与老师做伴,为老师消除一天的疲劳。其情感之真挚,其心地之善良,其祝福之美好,使得孩子们在反复吟诵中深受感动。
  心动则情生,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只有善于引导学生用心去读,用心去品味、去想象,做到心中有诗,我们的课堂才会富有诗意,才能如此美丽!
  (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墩上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许多年来,广大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方面创造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那么,如何巧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入境悟道加深体验呢?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是一篇文包诗体例的课文,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名篇《水调歌头》(中秋)的创作经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其意境,体味作者思念亲人,可借多媒体进行如下设计。  1. 借用媒体,营造语感氛围 。教学之初,我用媒体打出课本插图,营造中秋之夜品尝瓜果、
汉语拼音不像汉字那样,本身具有象形、会意的特点,学起来往往枯燥乏味。要让低年级儿童轻松愉快地学好拼音,就要遵循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激发探究情感,引发学习期待,发挥主观能动,并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让拼音学习变得情趣盎然,事半功倍。    一、 激发情感:未成曲调先有情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动因。拼音教学伊始,可选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孩子们听,趁他们听得专心致志,教师可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中陆游的《示儿》一文,共28个字,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但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这首绝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程资源,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以进一步了解陆游及《示儿》,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多维教学目标的整合。  1.“你的”还是“你们的”  诗中“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中的“乃”,在《辞海》以及教材参考中都作“你,你的”解释。因此,有的学生根据这一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及活动内容的科学性,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有趣的内容;同时根据习作要求组织综合实践短线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进行整合,有利于相互促进。    一、 从习作教学入手有计划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农村小学学生活动范围主要是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所见所闻所感都是有限的,他们对家庭生活非常熟悉,对校园环
在课堂上,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评价语言应该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信任、充满风趣……    一、 多点鼓励,少点批评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点赏识和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且,教师评价的语言还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时要竭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比如:“你知道得真多!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吗?”顺便
一、 导入    师:小朋友们,又到了我们开心识字课时间了,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小朋友越来越爱喝饮料。  (出示超市饮料照片)谁来读一读?你是怎么认识这两个字的?真了不起,在生活中还能认字。是啊,爸爸妈妈也是我们的老师,你真好学。可别小看饮料,学问可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饮料大世界。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跟它打个招呼?  师:你们喜欢喝饮料吗?哟,都带来了!举起来给大家看看(走到学生中间)你带来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