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战术水平的诊断与评定是羽毛球运动员及教练员必须具备且需要不断提高的一种重要能力。本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羽毛球运动员战术水平诊断与评定的重要作用,并对战术水平的诊断与评定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羽毛球 战术水平 诊断与评定
【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07-01
引言
当今的羽毛球比赛是在激烈、高强度的攻防对抗中进行的,特别是每球得分制计分方法的实施,对运动员的主动得分能力和防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全面的攻防技术、娴熟的串联技术、高水平的体能、多变的个人进攻战术外,更要求能对对手的战术水平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诊断。通过对对手战术水平的诊断与分析不仅能够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能够利用对手的劣势进行有效地进攻与防守。从而可以提高总体的战术水平。因此这一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来发现战术运用的规律及取胜之道,以更广泛的运用于训练、比赛以及研究之中。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对林丹与李宗伟在瑞士公开赛中运用的技战术进行分析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镜像查阅相关期刊文章,广泛收集国家有关羽毛球战术的文件、指导纲要、战术诊断与评定的各种资料。
1.2.2专家访谈法
采访多年从事羽毛球教学的体育教师、参与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就羽毛球战术的现状和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访谈。
1.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访问收集的有效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在计算机上运用 SPSS 进行分析处理。
2.诊断与评定的概念与作用
2.1诊断与评定的概念
通俗地讲,诊断就是分析和判断。运用于体育领域的对运动训练的诊断,是指在训练过程的特定时刻。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比赛状况的检查与评定,它是比赛之前准备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2.2诊断与评定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诊断与评定工作主要应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评定指标筛选;建立评分量表和标准;确定评定方法。对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实施诊断与评定,常常是把测定的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找出与标准值之间的离差,分析其原因,把有关的信息反馈给起始诊断的各个不同环节,从而做出相应的调节,保证预定目标的最终实现。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我國羽毛球的战术思想
在羽毛球比赛中,如何正确地运用战术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运用得当,可使自己牢牢地掌握场上的主动权,相反,错误的战术则使处处被动。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战术起到了决定作用。“以我为主”、“以快为主” 、“以攻为主”是我国羽毛球战术的指导思想。
3.2运用战术的目的
在比赛中通过改变战术来合理的施展自己的优势,对对方的劣势方面进行打击。首先是要调动对方的位置,对方一般站在场地中心位置,全面照顾各个角落,以便回击各种来球。如果把他调离中心位置,他的场区就会出现空当,这空当就成了我们进攻的目标。控制球的落点,最大限度地利用整个场地,把球击到场地的四个角上或离对手最远的地方,使对手在每一次回球时尽量消耗体力,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
3.3对林丹与李宗伟在比赛中的战术分析
2008 年3 月在瑞士羽毛球超级赛决赛中,李宗伟以2 : 0 战胜了林丹。作为两位当今世界羽坛最优秀的男子单打选手,其实力与技术的发挥是相对较稳定的。从最近几年两人的大赛成绩与比赛中的临场发挥来看,两人在经验、技术等方面是比较稳定的,在多次世界大赛中,林丹的胜率要高于李宗伟,而在这次大赛中林丹却输掉了比赛,分析比赛的过程与结果应该从两人的战术应用层面上去总结与归因。
在瑞士赛中,两位选手在发球技术运用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接发球技术的选择却有了微妙的变化:林丹挑球与放网前球的比例为30∶7 。这说明林丹在比赛中更倾向于“少放网、多挑对方后场球”的接发球战术。而李宗伟挑球与放网前球的比例却是12∶17;在比赛中,两个优秀运动员采取了不同的战术,从主要技战术应用来看,林丹的挑球次数明显高于对手;面对较多的后场球机会,李宗伟更多的采用的是吊球技术;两场比赛均形成林丹挑场,李宗伟吊球的主流局面。比赛双方的高远球、高吊球明显增加,从而形成了对李宗伟有利的场上局面,李宗伟在多拍回合中捕捉到更多的进攻机会,从而赢得了本场比赛的胜利。通过对部分战例的分析和对文献资料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在比赛双方技术、身体素质等差距较小时,合理地运用战术,可以达到取得比赛胜利的结果。这说明战术在比赛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而对战术的诊断与评定更是对运动员、教练员的比赛部署和临场发挥起到了理论上的领导作用。
4.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致力于对羽毛球的战术诊断与分析的研究,以期待能对羽毛球的战术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羽毛球是我国奥运战略的重点项目。我们要及时掌握羽毛球的发展动态。目前,世界羽坛潮流正朝着快速凶狠、攻守有序、技术全面的方向发展,我国羽毛球界提出了积极主动、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没有明显“漏洞”的宏观指导思想。作为从事基层羽毛球训练的教练员,一定要把握世界羽毛球状况和我国羽毛球队的训练指导思想,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多听、多看、多学的办法,提高平时的羽毛球战术水平。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运动训练中,教练员水平对运动员的成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各层次教练员诊断与评定的研究理论水平,科学的确立自己训练的指导思想,促进诊断与评定之研究的科学化,才能有效培养出高水平的羽毛球人才。只有站在科学的前沿,明确战术指导思想,才能保证战术水平的诊断与评定,沿着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蓉, 体育战术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35、200、275~305.
[2]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191~196、508~519.
[3]程勇民,中国羽毛球实力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00,(3);31-34.
[4]彭美丽,羽毛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羽毛球 战术水平 诊断与评定
【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07-01
引言
当今的羽毛球比赛是在激烈、高强度的攻防对抗中进行的,特别是每球得分制计分方法的实施,对运动员的主动得分能力和防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全面的攻防技术、娴熟的串联技术、高水平的体能、多变的个人进攻战术外,更要求能对对手的战术水平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诊断。通过对对手战术水平的诊断与分析不仅能够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能够利用对手的劣势进行有效地进攻与防守。从而可以提高总体的战术水平。因此这一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来发现战术运用的规律及取胜之道,以更广泛的运用于训练、比赛以及研究之中。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对林丹与李宗伟在瑞士公开赛中运用的技战术进行分析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镜像查阅相关期刊文章,广泛收集国家有关羽毛球战术的文件、指导纲要、战术诊断与评定的各种资料。
1.2.2专家访谈法
采访多年从事羽毛球教学的体育教师、参与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就羽毛球战术的现状和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访谈。
1.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访问收集的有效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在计算机上运用 SPSS 进行分析处理。
2.诊断与评定的概念与作用
2.1诊断与评定的概念
通俗地讲,诊断就是分析和判断。运用于体育领域的对运动训练的诊断,是指在训练过程的特定时刻。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比赛状况的检查与评定,它是比赛之前准备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2.2诊断与评定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诊断与评定工作主要应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评定指标筛选;建立评分量表和标准;确定评定方法。对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实施诊断与评定,常常是把测定的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找出与标准值之间的离差,分析其原因,把有关的信息反馈给起始诊断的各个不同环节,从而做出相应的调节,保证预定目标的最终实现。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我國羽毛球的战术思想
在羽毛球比赛中,如何正确地运用战术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运用得当,可使自己牢牢地掌握场上的主动权,相反,错误的战术则使处处被动。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战术起到了决定作用。“以我为主”、“以快为主” 、“以攻为主”是我国羽毛球战术的指导思想。
3.2运用战术的目的
在比赛中通过改变战术来合理的施展自己的优势,对对方的劣势方面进行打击。首先是要调动对方的位置,对方一般站在场地中心位置,全面照顾各个角落,以便回击各种来球。如果把他调离中心位置,他的场区就会出现空当,这空当就成了我们进攻的目标。控制球的落点,最大限度地利用整个场地,把球击到场地的四个角上或离对手最远的地方,使对手在每一次回球时尽量消耗体力,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
3.3对林丹与李宗伟在比赛中的战术分析
2008 年3 月在瑞士羽毛球超级赛决赛中,李宗伟以2 : 0 战胜了林丹。作为两位当今世界羽坛最优秀的男子单打选手,其实力与技术的发挥是相对较稳定的。从最近几年两人的大赛成绩与比赛中的临场发挥来看,两人在经验、技术等方面是比较稳定的,在多次世界大赛中,林丹的胜率要高于李宗伟,而在这次大赛中林丹却输掉了比赛,分析比赛的过程与结果应该从两人的战术应用层面上去总结与归因。
在瑞士赛中,两位选手在发球技术运用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接发球技术的选择却有了微妙的变化:林丹挑球与放网前球的比例为30∶7 。这说明林丹在比赛中更倾向于“少放网、多挑对方后场球”的接发球战术。而李宗伟挑球与放网前球的比例却是12∶17;在比赛中,两个优秀运动员采取了不同的战术,从主要技战术应用来看,林丹的挑球次数明显高于对手;面对较多的后场球机会,李宗伟更多的采用的是吊球技术;两场比赛均形成林丹挑场,李宗伟吊球的主流局面。比赛双方的高远球、高吊球明显增加,从而形成了对李宗伟有利的场上局面,李宗伟在多拍回合中捕捉到更多的进攻机会,从而赢得了本场比赛的胜利。通过对部分战例的分析和对文献资料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在比赛双方技术、身体素质等差距较小时,合理地运用战术,可以达到取得比赛胜利的结果。这说明战术在比赛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而对战术的诊断与评定更是对运动员、教练员的比赛部署和临场发挥起到了理论上的领导作用。
4.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致力于对羽毛球的战术诊断与分析的研究,以期待能对羽毛球的战术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羽毛球是我国奥运战略的重点项目。我们要及时掌握羽毛球的发展动态。目前,世界羽坛潮流正朝着快速凶狠、攻守有序、技术全面的方向发展,我国羽毛球界提出了积极主动、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没有明显“漏洞”的宏观指导思想。作为从事基层羽毛球训练的教练员,一定要把握世界羽毛球状况和我国羽毛球队的训练指导思想,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多听、多看、多学的办法,提高平时的羽毛球战术水平。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运动训练中,教练员水平对运动员的成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各层次教练员诊断与评定的研究理论水平,科学的确立自己训练的指导思想,促进诊断与评定之研究的科学化,才能有效培养出高水平的羽毛球人才。只有站在科学的前沿,明确战术指导思想,才能保证战术水平的诊断与评定,沿着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蓉, 体育战术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35、200、275~305.
[2]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191~196、508~519.
[3]程勇民,中国羽毛球实力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00,(3);31-34.
[4]彭美丽,羽毛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