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师的课堂亲和力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idzhang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和力是教师在言教、身教过程中体现出来并让学生感受到的亲切感和信赖感。教师有亲和力,学生对教师的接纳程度就高,教师的言行就会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生活;学生就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积极响应,主动思考,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没有亲和力,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对立、疏远等负面情绪及不合作态度,阻碍教学的有效开展。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上能更好地体现这一点。
  关键词:亲和力;美术课堂;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亲和力是一种协调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新课改理念下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夸夸其谈的说教,也没有振振有词的指导,教师的学识和教育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这就是亲和力。
  最成功的教师不是你硬塞了多少知识,而是你使学生爱上了你所教的专业,产生了对你所教专业的兴趣以及为学习自觉的行动。要使学生爱戴你,对学生有吸引力、有“亲和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人文关怀上表达亲和力
  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通过沟通这座桥梁和学生交心灵上的朋友。教师应将心灵的这碗鸡汤端平,给予每一位学生,用真心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首先,要尽快地熟悉他们,在短时间内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征、性格,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的放矢地把学生的兴趣转到美术学习上来。其次,讲话有针对性。对理科成绩较好的学生多讲美术在工业造型、工艺、建筑、三维空间的学习重要性,对文科成绩较好的多讲美术在文学中、诗画同源、形象思维开发的关系。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出发,培养学生对美术这一门功课的兴趣。
  2.在设计活动中,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积极与学生参与活动,分享活动中学习美术的快乐。
  二、在教学调控上重视亲和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要求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在我们的课堂上,目前缺少的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观念和方法。为此,教师在教学调控上要重视亲和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是否具有“亲和力”,我认为体现在教材内容选择和运用上,要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学习,选择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人、事和物,选择学生最关心和喜爱的内容,而不是机械地、冷漠地灌输专业知识;选择语言要是学生中流行的、通俗的,使选择的内容更美、更温馨、更有人情味,因此,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和欲望。如,七年级上册《你、我、他》一课中,选择展示本校学生迎着朝阳走入校园的大幅照片投影在银幕上,同学们各种脸型、各种性格特征、各种灿烂表情,使学生产生试图观察和表现身边同学的愿望。带学生校园写生,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环境,表现自己熟悉的方面,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等。
  三、在教法选择上渗透亲和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在教法选择上必须显示亲和力,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适合学生的口味。在课堂上,高明的教师总能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善学。师生之间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将单一的教师讲解示范变为讲解、讨论、示范、观摩、互评等多向交流的形式。这样既能营造轻松和谐、热烈平等的课堂氛围,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表现,表现教师的“亲和力”。
  在辅导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我降低标准,不用“画得像不像”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大大地鼓励了我的学生,使他们对学习美术充满了兴趣。作为老师,特别是从事充满色彩艺术教学的教师,千万不要吝啬用最美好的语言激励你的学生,如,“你画得真棒!”“你的画色彩搭配得真漂亮!”“你比老师画得好”……学生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学生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四、在教学语言上体现亲和力
  1.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是体现教学亲和力的最重要的形式,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一面镜子。如果讲课时教师语言干瘪无味,缺乏情感、文采,学生就会毫无兴趣,也就达不到语言训练的要求。教学语言要有独有的风韵格调。比如说,内容要准确科学,说话态度要亲切自然,表达感情要朴实动人,声音语调讲究抑扬顿挫,语言格调庄重得体又诙谐风趣等。
  2.充满魅力的教学语言如同一块磁石,把学生紧紧吸引住;如同一把钥匙,开启学生思维,使学生豁然开朗,兴趣盎然。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只用几句幽默的话就引得学生开怀大笑;有时,通过范读激发学生的情感,个个声泪俱下、泣不成声。可见,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最有表现力的、最有感染力的、最有亲和力的。
  总之,亲和力是新课改理念下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调节剂,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兴奋剂,是构筑学生知识大厦的黏合剂,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催化剂。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用爱心、情感、智慧来酝酿、发展、壮大这种亲和力,使之成为素质教育的不竭动力。美术课要想上好,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互动起来,老师不仅要研究如何教,还要研究不同学生的心态,要对症下药,要有人格魅力,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受美的快乐,这样才能使课堂效率提高得更快、更好,真正做到教与学的愉快合作。
  参考文献:
  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广东省茂名市龙岭学校)
  ?誗编辑 张珍珍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过程中的一门必修学科。受地域及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语感普遍较为薄弱。英语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注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强化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语言基础训练,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形成语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英语教学 语感  语感(language sens
一、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学习“规范”,让“规范”深入人心  每当新的一学期开始,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上好第一次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
摘要:作为自媒体,微博以其便捷、集成、交互的传播特点,极大地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解构了精英话语权,对传统平面媒体产生了冲击和影响。传统平面媒体一方面表现出利用微博寻找新闻线索、发布信息、进行品牌宣传的融合态势,另一方面,面临微博挑战,也要发挥自我优势,进行自我革新,打造和提升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微博 平面媒体 融合 竞争    2010年是网络的微博年,《新周刊》甚至提出
[摘 要]我国行政主体理论是从西方引进来的,这一概念在引进之初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结构的不断变化和行政主体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我们须结合社会的政治结构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完善行政主体理论。  [关键字]行政法 第三形态 行政主体  现代行政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以“国家行政权—公民自由权”为轴,国家行政权处于
网络新闻色情化现象由来已久,一方面内容上选择与“性”有关的新闻狂轰滥炸,另一方面对新闻色情化处理,或挖掘细节,或配以暴露性照片、视频。新闻色情化研究对新闻色情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有一定的批判意义,但大多以罗列现象为主附以臆断式的结论,未对现象作深入的探究并缺乏方法论的指导。①本文就“艾滋女”事件的网络报道(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进行个案研究,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对样本文本进行精神分析,以透视新闻色
摘 要:课改前课堂主要以讲授为主,倾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新一轮基础教育物理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制定了物理课程三维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坚持科学教育的三维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模式;教学改革;探究学习  现阶段高中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向更高一级的学府输送人才。激烈的高考竞争又让我们不得不让学生学得
[摘 要]阐述了大学生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性,并针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较差的现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如:,准确掌握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基本知识,保证阅读练习与听力练习同时进行,多听多练,精听为主,泛听为辅,多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克服心理障碍等,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听力水平;提高策略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college stud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集中凸显,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群众心理异常复杂,政府频频面临舆论困境的考验。而传媒渠道空前增多的泛媒体时代,不仅传播时速空前快捷,而且传播主体空前泛化,传受双方的角色和身份难以辨认,“拟态环境”的营造者趋于多元,政府危机传播易步入误区。本文运用传播学的理论来探讨政府危机传播的误区及其走出的策略。  把草率贴标签等同于及时引导民意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危机传播惯常使用的宣
摘要:本文以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作为专业化传媒集团的用工制度及性质进行个案研究,反思中国报刊业中对于劳动者有特殊意义的“身份问题”及业界改革和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身份 编制 弹性制度 全球化    研究动机  本文作为复旦大学曹晋教授主持的2007年上海市“曙光项目”——“中国图书出版集团化问题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问题意识源自中国当下媒体集团化改革的诸多论争,笔者渴
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很大程度上在于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掌握的英语知识不能和初中英语学习顺利衔接,再加上缺乏英语学习环境,仅仅利用课堂时间来学习,掌握的英语知识非常有限,在英语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久而久之,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有持续的关注度,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展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