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语文课堂的翅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让语文课堂由“圈养式”转化为“开放型”,让学生快乐地学语文,真正爱上语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开放式 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圈养式”的教学方式,教者一味地把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创造性,有创新精神。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教师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质疑、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不同看法。让语文课堂由“圈养式”转化为“开放型”,这成为新型语文课堂的精髓。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语文,真正爱上语文,值得我们探究。
  一、如何利用好课前五分钟?
  语文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汪洋恣肆的。它包含的内容太多,绝不是理解一篇课文、品味一首美诗就能了事的。在正式上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我,调动课堂气氛。具体做法:每天由一位学生轮流到台前演说,可脱稿也可读稿,师生听完后要发表意见和建议,做出点评。时间五分钟左右。学生演讲的内容自我选择,形式多种多样。
  1.名篇佳句赏析。
  好的作品生命力旺盛,那些名篇佳句,更是师生喜闻乐见的精品。于是,这样一个平台成了师生美文共欣赏的园地。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雨巷》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选择最喜爱的作品品评,分析语言的优美,构思的精巧,说出自己喜欢的道理,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可以背诵自己欣赏的名家名篇,师生一起感受北国的大好风光,领略江南的婉约细致,感受“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壮阔,体会“绿水人家绕”的静谧和温馨。
  2.倾听他人的心声。
  日记,是学生心灵的展示,个性的彰显,喜怒哀乐的披露。学生的心声将在这里找到第一批读者和听众。日记中有发自内心的呼唤,有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是学生生活、学生心理的浓缩。像《给父母的一封信》《我在这里找到了自信》《在镜子里发现自己成长》等日记均博得同学们经久的掌声。在这里,讲台成了交心台,学生心声的吐露为师生提供了相互理解的平台。虽然仅仅是课前短短的五分钟,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怎样活跃课堂,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课堂是教学的平台,是知识授予的园地。语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互动过程。黑塞说过: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开放型的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以下是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1.教师创设新颖、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把语文课堂的教学空间拓展、拓大。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手段。例如:在引入课文时,渗透谜语。
  下面我以《六国论》为例,谈谈如何巧用谜语。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在黑板上板书以下内容:(1)非攻;(2)众擎易举;(3)领终身俸等谜语。谜语猜完后,我对难以理解谜语进行了详细讲解。学生听了,一个个都对这些构思精巧、浑然天成的谜语连连称好。同时,许多学生第一次认识到,原来猜谜语不但如此生动有趣,可以娱情益智,而且需要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能力,语文学习的天地原来如此广阔。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浓厚,枯燥的文言文不再让学生感到头大,相反大家都投入到课堂中,收到了意象不到的教学效果。这样寓教于乐的课堂何乐不为呢?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随着低沉舒缓忧伤的乐曲《枉凝眉》的响起,同学们身不由己地被乐曲带进大观园,愉快地畅游了一回。接着我在投影仪上展示了《红楼梦》的前五回内容梗概,让学生对前因有基本了解,中间还贯穿红楼人物关系图和荣国府的格局与布置。这些用幻灯片展示既清楚明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分析人物时,我用课件制作了几位主要人物的档案,把人物的相貌、性格描述了一番,并用电视剧《红楼梦》的演员剧照穿插其中。这样让学生对人物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在宽大的屏幕上他们认识了体弱多病、敏感纤细的林黛玉,叛逆多情的“混世魔王”贾宝玉,泼辣虚伪、果敢精明的王熙凤,等等。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都争相要表达对几位人物的看法和理解,课堂气氛高涨。学生由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3.把“话筒”交给学生,鼓励、引导学生多说、多思考。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不应该以标准答案扼杀学生求知、抒发个人独特见解的积极性,要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例:如学习戏剧《雷雨》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周朴园、繁漪、鲁贵、周萍等人物形象。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侍萍这一点,历来很有争议。于是我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周朴园怀念侍萍有没有动真情、动真心?学生的意见不一,各有看法,于是各抒己见,从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类共有的情感、特定的前提等方面进行辩论。大家在倾听别人意见、对别人看法提出质疑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合作,营造了互为补充、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并且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对人物的理解更有深度了。
  透过一扇窗看外面的世界,吸取古今中外的博大精深。“开放型”的语文课堂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把,使他们不再觉得语文枯燥,每一个渴求知识的心灵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港湾。在开放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逐渐找回了“自我”,不再做“沉默的羔羊”,而是让自己的心灵主动地走进多姿多彩的语文课程,享受语文的快乐。教师如果能成为润物无声的春雨,就会发现学生也像雨后春笋一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著.学科教学论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丁怡,马玲.教师角色的变化.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其他文献
摘 要: 班主任在场时,学生可能会慑于老师的权威而唯唯诺诺,但班主任不在场时,班级就可能乱成一锅粥,唯恐天下不乱。班主任连外出开个教研会都提心吊胆,总担心调皮学生趁机造反、班级大乱。对班主任个人而言,长期的心力交瘁将最终把身体拖垮,使教育工作只剩下责任和义务,毫无幸福感可言。  关键词: 班级管理模式 班干培养 团队力量 幸福感 班主任工作  在我们的身边,时刻存在一种管理模式。早晨,刚到进校时间
摘 要: 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实施收费必将给地方院校的奖学金评定体系带来重大改革及影响。针对地方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特点,构建、完善以奖学金评价指标、奖学金评定主体、奖学金激励机制为一级指标体系的研究生奖学金评定体系,不仅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更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研究生 奖学金 医学院校 评定体系  研究生奖学金是国家为了资助优秀研究生在学期间
2015年,我参加了苏州新区一中、苏州一中、西交大苏州附中3校联办的“打造美妙课堂”公开课的活动。什么样的课堂可以称得上是“美妙的课堂”?我问了很多人,答案有很多。有人说,美妙的课堂具有“各美其美,不可復制”的独特性;也有人说,美妙课堂具有“美人之美”,相互欣赏、平等参与的互动性;还有人说,美妙课堂应由学生评价,具有“回味无穷,牢记一生”的延续性和生命力。可能正是因为“美妙”与否关乎课堂参与者的主
摘 要: 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是教师培训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参加培训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到不同年龄、教龄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者等方面的需求,分析传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 骨干教师 培训需求  一、研究背景  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高低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摘 要: 初中生学习语文,需要能够自主发现,自主发问,自主思考。学生围绕什么发现,发现些什么,或者又能够发现些什么,都应当是语文教学必须思考和实践的话题。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初中语文教学 阅读  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引人思考的话题是怎样让学生神游于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应当说一般的课堂教学,教师似乎很少关注使学生神游于作品之字里行间的问题,充其量只是解决了一些比较肤浅的问题。这很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
摘 要: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展开学习活动。  关键词: 学习起点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生成资源  一位教育家曾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要把学生引向一个地方,首先得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可见学习起点把握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本
摘 要: 自主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受用终生。课程纲要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本文阐述了自主学习的内涵及在本学科中的重要性,旨在从教学实践谈教师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设计实惠的任务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自由天地。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人文内涵  1.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自主学习  1.1自主学
摘 要: 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对于不少高中学生来说,单纯进行知识点的灌输估计作用和价值不大。只有在教学中融入探究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才能力促高中数学改革的有效实施。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实践探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研究性教学 创设情境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
摘 要: 构建“高效课堂”,既是打造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又是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基于此,作者提出理性审视课堂精彩的教学策略,着力构建高效小学思品课堂。  关键词: 小学思品课堂 高效课堂 构建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思品课堂充满活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理性审视课堂精彩,努力探究课堂教学生成点,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1-2]。对此,笔者简单论述如下:  一、
学校每学期总要组织一两次家长会,这本是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好时机,可是,家长会真能达到预期效果吗?并不尽然,有调查显示,36%的学生听到开家长会心情就会紧张,担心老师告状,害怕家长打骂,希望家长会尽量少开。此外,在家长会后,有11%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变得紧张。原本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没想到得到相反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校区开始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家长会。  一、明确家长会的目标  1.明确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