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奥数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0003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7月末结束的第5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中国队以208分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6名队员获得5枚金牌和1枚银牌。
  作为“奥数金字塔”的最顶层,奥数国家代表队无疑是众多家长关注的焦点。比如,如何才能学好奥数、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奥数、奥数成绩如何转为“升学红利”……
  就这些问题,《瞭望东方周刊》日前专访了本届奥数国家代表队领队兼主教练熊斌。这位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从1988年开始任中国代表队教练,自2004年多次担任中国代表队的领队,还先后担任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华东师大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心主任等职务。
  对于社会一再批判的“奥数热”,熊斌认为,这是因为奥数竞赛已经承担起升学选拔的功能。而在教育均衡化取得一定进步之前,这种情况“无解”。
  光靠勤奋是不够的
  《瞭望东方周刊》:你最近强调,中国只有5%的学生适合学奥数。从国家代表队这个层面讲,适合学奥数的孩子有何特点?
  熊斌:这个数字的来源是因为国际上有个统计,资优生在同一个年龄段大概只有5%。资优生天赋比较好,更适合学奥数,智力上更突出。但他们不一定都要去学奥数。
  我们讲适合学奥数,是学堂上数学学得比较扎实,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有一定兴趣的学生。适合奥数的学生之间也有差异,奥数学习要根据学生特点安排不同内容和难度,我觉得以上课能听懂、课后花点功夫就能掌握为准。
  当然他们本身还属资优生,要把数学学好还是需要一点天赋的,否则到不了一定的高度。到了奥数国家队的这些孩子,天赋都是非常高了,越往后走,光靠勤奋是不够的。
  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既聪明又刻苦。我带的小孩很多从小学习奥数,外人看来成天做数学题,其实他们本身有兴趣,跟踢足球、玩电子游戏一样乐此不疲。
  小学生学习奥数,更多出于家长安排;到了初高中,家长的作用已经没那么大了,孩子不喜欢可以不学。我接触到的奥数竞赛取得佳绩的学生,极少数可能带有功利性,但底线是他们至少不厌恶奥数。
  我们是这么看孩子是否适合学奥数的:培训期间,我们会找一些适合他们的题,看他学了多少东西,基础怎样。还要看毅力如何,有的小孩做不出就算了,有的还会琢磨,来找我们讨论。也要看他的喜欢程度,有的小孩从小对数字敏感,看到数学题就有兴趣解决。
  此外,他们的兴趣还比较广,有的喜欢物理,有的对建筑感兴趣。我今年带的一个学生从小就喜欢建筑,后来保送选了清华建筑系。而且这几届学生基本上不偏科,拿金牌的学生都是上海中学总分第一或前五的。
  另外,偏好社交的孩子也不少,每年国家队6个人,那种内向沉静的孩子基本也只有一两个。
  《瞭望东方周刊》:你带过的国家代表队成员中,是否存在地域特征?
  熊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代表队的来源在全国各地还比较分散,现在基本集中在北上广、武汉等这些大城市了,中小城市偶尔出一两个天才。像黄冈中学我带过的最后一个学生是在2005年,江苏的启东中学是2001年。
  我个人觉得,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优秀人才纷纷往大城市汇集。从遗传学角度,出现天赋好的学生概率高些。优秀教师也被大城市吸引,启东中学、黄冈中学这些年流失了不少优秀教师。
  大城市优势还在于高校优势,奥数、物理等竞赛都离不开高校支撑。大学老师会到学校讲座,指点迷津,帮他们少走弯路,而很多问题并不是中学老师能解答得好的。
  《瞭望东方周刊》:这些国家代表队的成员,成年后的情况如何?
  熊斌:2000年之前,分布在各行各业的都有,到大学后专业选择宽泛,有的去华尔街做金融,有的进入企业。2000年以后,八九成的孩子读大学还是进了数学系,出来后做数学科研与教学偏多。尤其近几年,在美国、加拿大,或在北大、复旦这些国内知名高校做数学教师的人挺多。
  我想,这背后的原因是,2000年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算好,考虑工资因素多点。2000年之后,学生家境不错,更加遵从自己的兴趣了。
  “奥数热”是必然现象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看待奥数目前在中国的情况?奥数在中国既然这样热,肯定有一定的原因。
  熊斌:奥数1894年发源于匈牙利。1956年由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引进来,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数学人才。当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举行了奥数竞赛。
  现在的“奥数热”偏离了当年的初衷。变味是从1998年开始的,因为那一年义务教育减轻负担,取消小升初统考,奥数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小升初人才选拔的角色。
  当前的“奥数热”,一是因国内名牌高校会让很多金牌选手免试入学,而各地的重点中学也把奥数成绩作为入学测试的标准之一;二是很多师生又把“奥数题”和数学考试中的“压轴题”混为一谈,为了解决“压轴题”,就要学习奥数。
  我想主要还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大家都想上重点学校,学校也希望招到优质生源。升学压力如此巨大,奥数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后,必然出现大家挤独木桥的情况。大概5%的人适合,处于6%~10%的人就白白放弃上重点中学的机会吗?以此类推,家长和学生都不甘心,奥数就热起来了,学生负担也就重了。
  从这个角度讲,奥数过热是一种社会的必然,这不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问题。
  因为奥数是目前选拔人才相对较好的途径。毕竟还是数学题,不允许统考了,学校希望从数学、英语、作文等特长生中招些好的学生。相对而言,数学好的学生进入中学后,理科课程所占比重大些,所以学习好的概率也大些。   而且奥数学得好的学生一般也是聪明的、出类拔萃的,受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比没经历过的考得好,包括高考。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更深刻。
  所以培训班、协会、报社等会承办一些民间奥数比赛,学校与他们达成某种默契,看竞赛组织得怎样,考什么样的题,挑选生源。
  “奥数热”的问题,中小城市相对好一些。大城市生源多,家长对孩子期望高,重点学校又比较突出,所以“奥数热”更明显。中小城市如果几所学校都差不多,也没多少保送名额,“奥数热”的问题就不那么明显。
  上世纪70年代,韩日曾经出现课外特长择校热,后来做了一些促进教育均衡化的努力,公立教育有所改观、私立教育变得发达,才得以缓解。我们是自然而然地走到了这一步。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伴随出现这些问题。我觉得,现阶段这些问题是无解的,但是会随着社会进步而消减。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国家代表队领队,你如何看这些奥数培训班?
  熊斌:现在到处办奥数培训班,我从报纸上了解,上海的培训班还是挺多的。至少我身边朋友的小孩,周末基本都要去上奥数培训班。平时跟一些家长聊天,看他们带来的讲义,也聊聊孩子在奥数班的学习,感觉有些奥赛培训班打着奥数的旗号,可能只是学校课堂内容的重复,或者随便找些书来讲一讲。也许连老师都不清楚什么是奥数。学习奥数的学生多了,培训老师也很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社会上很多人都在讲,题越难就是奥数题;学校考试,题目一难就说是奥数题。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奥数竞赛的目的是发现数学人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设题会有些区分度,并非所谓难题、偏题才是奥数。
  奥数是平时课堂数学的拓展和延伸,仍然属于数学这门科学。奥数就是平常教学课上所不讲、也没有时间去讲的一些数学分支的基础内容,比如图论、组合数学、数论,以及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些领域的方法和简单应用不需要专门的数学工具,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奥数还有一些是现代数学思想方法,而不是知识和内容。这些中学内容就可以掌握,对开拓中小学生思维和知识面都有帮助。
  所以,奥数是有趣味的东西,有现代数学思想,有课堂内容拓宽,不仅仅是难题。所谓难题的标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也不一样。
  进入全国集训队的60人可保送名校
  《瞭望东方周刊》:奥数国家代表队是如何选拔的?
  熊斌:每年10月,通过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从10多万人中选出300多人。这300人在第二年1月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通过两天考试选出60多个人。这60多人选入国家集训队。我们在3月份上课、考试集训两周,再通过考试选出6人组建国家队。出国竞赛前再集中培训,这几年都借的上海市市北中学的地方。
  《瞭望东方周刊》:什么样的奥数成绩可以保送名校或加分?
  熊斌:保送至少要获得全国高中联赛一等奖。以往每年都有1200个保送名额,2014年起只有进入奥数全国集训队的60名学生才有保送国内名校的资格。加分情况还是比较多,比如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加30分、60分等等,各大学自主招生,每个学校给的政策不同。当然,学习奥数对高考数学也是有帮助的。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的奥数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什么位置?
  熊斌:中国的金牌数是世界第一,团体第一有18次,也是最多的。这十几年,团体总分始终是第一、二名。我们中小学基础教育做得好,人多能选出优秀人才,学校也重视。
  不过,在数学研究领域中,尚未有中国人获得菲尔兹奖、奈望林纳奖等最知名的数学奖项。俄罗斯、匈牙利、以色列、英、法等国的科学家比较多。
  欧美国家的奥数竞赛也很系统化的,很多都是大学教授在参与。尤其欧美跟我们不同,的确是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在参与,所以也不会很冷。相对来说,功利性的东西少了点。这次美国代表队原来的队员,因为对一个夏令营更感兴趣,就放弃了参加奥赛。
  一些国家是从国家层面加以重视。像以色列等国,都是用培养科技精英的模式,国家立法投入巨资,大学集中培养。以色列科技人口比是世界第一,我还是比较认同他们的奥数理念。
  韩、日奥数名次也比较靠前,韩国原来第五第六,2012年第一,2013年第二。日本一般也在前十名,都是走国家投巨资、大学参与、培养精英、科技强国的道路。我们国家还没有将“培养科技精英”很明确地提出来。
  《瞭望东方周刊》:成都、北京曾经出过严厉的“禁奥令”,你怎么看这类措施?
  熊斌:这个比较敏感,奥数过热,适合的、不适合的都在学。教育主管部门的本意还是减轻学生负担,取消挂钩。这个矛盾很难解决,好的学校要招优质生源,学生要进重点中学,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很难解决。怎么办?有人呼吁恢复小升初考试,其实一样,大家还是补课应对小升初考试,希望考入理想的中学。
  小升初这些问题,既然有竞争,总归有压力。相对来说,通过考试入学,还是比较公平的。也有人说共建生、条子生的事,一些现象是没办法改变的,也很无奈。其实和高考一样,进入好的大学,就是要竞争就是要学习。一方面要和学生一起顺应这种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切合孩子实际,不要由于面子和其他因素,人为加重孩子负担。当然,这些都已不是奥数本身的功与过,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了。
  《瞭望东方周刊》:你心中的奥数是怎样的?
  熊斌:不要太热,就是学生的课外活动。
其他文献
不管在哪个国家,西装革履、神采飞扬的银行家从来都是让人艳羡的,掌握金融大权的银行高管更是人们瞩目的对象。最近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密集“换帅”,迄今已有多家银行迎来了新掌门人。  据上交所消息,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6月3日晚间发布公告表示,近日收到银监会批复,银监会已核准易会满任工行行长的任职资格,核准牛锡明任交行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如果仔细梳理会发现,自今年4月以来,相关的银行界人员更替程序一直在
芦荟是一种很受宠爱的植物,相关产品琳琅满目。还有一种著名的中成药叫“复方芦荟胶囊”,因为几年前在英国被查出汞超标11.7万倍而闻名于世。汞超标跟芦荟没什么关系,芦荟只是受“复方”中“猪一样的队友”所累。  单就芦荟而言,它那些形形色色的“神效”靠谱吗?  虽然复方芦荟胶囊是“中药”,但芦荟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它传入中国不过几百年,埃及人在6000年前就已把它作为法老的殉葬品。在埃及,它被称为“不朽
对于完全可以从其他植物性食物中获取营养的人类,却往往为“味道”而食用其他动物,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吃”或者“饥饿难忍”,仅仅是为了对“味道”的极致追求,这到底是整个人类的悲哀又或者是什么?  燕窝,是用洞燕的唾液筑巢而成的,但是一筑再筑却被人类夺走。而割掉鱼翅的鲨鱼被扔回海里,满海尽赤,尽管鱼翅的营养价值也许未必高过粉丝。豪华宴会上,“红烧活鱼”被厨师用湿布包着头和尾在油锅里炸熟身上的肉,放在盘
手机短信功能开通,方便用户的同时,一些不需要的“垃圾服务”也纷至沓来,对手机用户构成了严重骚扰,比如一些小秘书提醒功能,内容包括电信服务商提供的一些游戏、新闻、有奖参与等。不管你愿不愿意,无论何时何地,它们打着“小秘书”的牌子,想来就来,数量之多,密度之频,让你不厌其烦又无可奈何。  最令人愤恨的是欺骗广告类,每条信息都当接收人是傻瓜,外面各种各样的反欺骗短信的宣传铺天盖地,但丝毫不能阻挡这些发短
《金瓶梅》的“梅”指的是庞春梅。她不仅是书中第三号女主角,而且是西门庆玩完以后十多回故事中唯一的中心人物。这个角色在文学意义上的重要性,可以用两句话来说:她是中国古小说中第一个用力描写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女奴,也是《红楼梦》里惹人喜爱的晴雯的前身。  春梅原本是西门庆夫人吴月娘房中丫环,后来拨给潘金莲使唤,因为有些姿色,16岁那年就被西门庆“收用”了。男主人占有婢女不需要什么理由,也不必给什么名分,她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精神卫生法》实施之后,全社会对于这一特殊人群如何接纳?病人的个人权益和公共安全之间应如何平衡?数起精神病患者伤人事件将这些问题推到了前台。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司法鉴定所所长、《精神卫生法(草案)》主要起草人谢斌就此接受本刊专访,并指出面对转变,全社会都要做好准备。  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率并不比正常人高  《瞭望东方周刊》:近期频发的精神病患者伤人案,造成
建文原先在一家食品厂当总经理助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加之改制潮,企业易主,建文也丢了工作。当时建文非常彷徨,不知该干什么。  在家里待了大半年,建文作出了一个决定,创办农家乐,地点是离城三十公里的山区。当时大家对建文的决定感到不可思议。众所周知,要经营好农家乐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农家乐当年刚刚兴起,客源稀少;建文选择的地点又离城三十公里,当时私家车没有普及,没有人会开
从1978年底至今,随着改革进程及财富积累,中国所有社会阶层,无论其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发生了诸多变化。  有的阶层无疑因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而得利,相比之下,有的阶层获利水平则有落差。失利者恐怕可以下岗工人为例- - -不少学者认为他们为改革付出了代价。对于有些阶层,比如官员,专业术语称“国家和社会管理者”,则可能存在争议。  一个例子是经济学家张维迎。他曾在名为《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文章中这样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强调将依法加强流通业用地管理,禁止以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等名义圈占土地,防止土地闲置浪费。  交通部:   25个空缺部管副职领导职位实施竞争上岗  6月4日,交通部决定通过竞争选拔的方式选任部机关和部属单位的部分空缺部管副职领导职位人选。据了解,本次竞争上岗共有25个空缺部管副局级职位,其中部机关4个,部属单位21个。
基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中国“国有企业”一直处于国民经济的核心地位。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模仿苏联建立了高强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且依据行政拨款的方式,设立了大量的国有企业,还依据“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的模式,由政府直接对企业行使国家所有权。因此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是作为国家所有权的客体、而不是作为民事主体存在的。这种体制下,企业没有也不可能有生产经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