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导之争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p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一段时间,美俄围绕着东欧反导系统问题,你来我往展开了一系列外交行动。两国军方也纷纷动作,配合外交桌上的唇枪舌战。本来就因《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后续问题而人心惶惶的欧洲,更在美俄之间的较量中倍感焦虑。冷战时期的大规模军备竞赛会再一次降临欧洲吗?
  
  美俄的交锋
  
  2007年10月美国国务卿赖斯,国防部长盖茨飞往莫斯科参加“2 2”会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明确指出美国必须以冻结其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作为妥协。但是赖斯坚持美国不会停止其在部署反导系统上的努力,会继续同盟国进行谈判和磋商。
  会前会后布什、赖斯和盖茨都在不同的场合表明美国在波兰和捷克部署的反导系统并不是针对俄罗斯,而且仅十枚的拦截弹并不会对俄罗斯的战略力量构成威胁。尽管美国声称导弹防御计划主要是针对来自流氓国家的威胁,特别是伊朗,而俄国官员认为美国的反导系统是旨在削弱莫斯科战略导弹力量的特洛伊木马。
  2008年3月,双方又一轮“2 2”会谈在俄罗斯举行。一位俄罗斯官员表示,双方就进一步彼此限制核武器的框架性协议谈判取得进展,但是俄罗斯的领导人仍然对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表示严重关切。
  美国除了加紧与盟国的谈判外还加紧了导弹防御系统的测试与开发工作,仅2007年美国就进行了8次试验。
  针对美国频频进行的导弹拦截试验,俄罗斯也做出反应。2007年2月20日,俄罗斯战略导弹与航天部队司令索洛夫佐夫警告称,如果波兰和捷克同意美国在其境内部署反导基地,俄罗斯将会重新将两国列为其中短程导弹瞄准的目标。5月29日,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首次试发射了一枚新式洲际弹道导弹。8月,俄恢复远程战略轰炸机例行战斗值班飞行。12月,俄暂停履行《欧洲常规军事力量条约》。
  在这一系列的交锋中,我们看到的是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和谈判桌下的剑拔弩张,双方态度非常坚决,特别是俄罗斯声称将会拨款近5万亿卢布,其中约80%的资金将用于购买现代武器装备和对原有装备进行现代化改造,重点是战略武器。俄国对东欧反导系统为何反应如此强烈?
  从核战略层面来看,虽然美国已经退出《反导条约》,俄罗斯也吞下了《莫斯科条约》这个苦果,但是这些远没有比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更能刺激俄罗斯的神经。姑且不论拦截系统是否有效,仅仅从它敏感的部署地点更让俄国人真切的感受到美国的战略优势。俄罗斯之所以能够保持其大国地位和同美国讨价还价的能力主要依靠的就是它的战略力量。现在清楚地看到与美国战略力量上的差距,俄罗斯会奋起直追吗?
  从国际政治层面看,冷战虽然结束,但是俄罗斯并没有成为美国的盟友。美国依然将俄罗斯视为遏制对象。“9.11”事件后,“反恐”更成为美国处处压制俄罗斯的借口。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俄罗斯会像冷战时代那样大力扩张核军备,以核武器为盾牌,抗衡美国的压力吗?
  那么俄美之间的战略平衡真的打破了嗎?美计划部署在东欧的这10枚拦截弹,会成为新一轮战略武器竞赛的信号吗?
  
  
  建立模型
  
  通过简单的数学建模,利用简单的图形方法来分析俄美之间的战略平衡关系。假设美国的反导系统全部针对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并且能够有效拦截俄罗斯的战略导弹。
  首先设俄美双方的核武器数目分别为x和y,为了叙述方便,x,y均视为实数,从俄方角度看,如果仅当拥有的核武器x以某个确定的函数关系超过美方的核武器数y,比如x>f(y)时才确定自己是安全的,那么可以在xOy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画出一条单调上升曲线即x=f(y),称为俄方安全线。线的右方成为俄安全区,即在俄安全区内任意一点p(x,y),俄、美拥有的核武器数分别为x、y,俄可以确保自身的安全。曲线x=f(y)在x轴上的截距的含义是,当美方的核武器全部用完时,俄方只要有xO数量的弹头就可以给美方致命打击以保护自己的安全。同样,从美方的角度看,也有美安全线y=g(x)和美安全区,y=g(x)也是单调升的。通过证明我们知道两条安全线相交于M点(xmym),称为平衡点,xm和ym是双方都确认安全条件下分别拥有最少的核武器数目,两个安全区的公共区域是双方安全区,在安全区内任意一方的第一次全力打击无法彻底消灭对方的核武器,这也是核军备竞赛的稳定区域,现在加入美方反导因素,我们假设在美方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之后,俄方为了使在第一次核打击中保存下来的反击弹头经受住反导系统的消耗并且能给美方以毁灭性还击,必须将xO数量的弹头增加到到xO’,于是俄方的安全线右移为x=f1(y),平衡点从M到M1,也就是说双方的安全形势发生变化,已有的平衡被打破,军备竞赛即将升级。(见图1)
  
  模型分析
  
  我们可以根据俄美双方公布数据的模型分析结果确定xO的值,对比美国反导系统的开发部署情况,判断在2012年左右,xO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从而判断未来5年内军备竞赛是否会发生,如果发生,将会在一个怎样的烈度下展开。
  引入中国军控协会根据《莫斯科条约》及美俄两国公布的核武器及载具的发展计划进行的模拟评估,假设美俄双方严格依据《莫斯科条约》部署核武器,到2012年美国将实战部署2196枚核弹头;俄罗斯将达到2171枚。
  
  利用兰德公司为美国空军设计的FALCON模型(Force Allocation Model)计算出2012年后美国对俄罗斯发动先发制人的核袭击后俄罗斯幸存下来的弹头数(见表1)。FALCON模型是兰德公司1988年为了支持削减战略武器(START Ⅰ)条约,计算美国需要保持多少数量的战略核武器能够满足核威慑的需求而开发的核交战模型。1991年7月兰德公司又对FALCON模型进行了改进,以支持START Ⅱ条约的谈判。利用FALCON模型计算美国对俄罗斯的毁伤,首先假设美国利用可实战的全部战略核武器(扣除战略储备),对俄罗斯实施先发制人第一次核打击(俄罗斯处于日常警戒状态),首先攻击俄罗斯的战略武器基地,最大限度地摧毁其有生核力量,然后攻击同核力量有关的基础设施以及指挥控制系统等领导目标。通过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试图摧毁俄罗斯的国家军事能力。通过计算美国核武器对俄罗斯目标的摧毁概率来计算俄罗斯可能幸存下来的核力量。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到2012年俄罗斯保留2171枚战略核弹头,如果美国对俄罗斯发动打击军事目标的进攻,美国能够消灭俄罗斯绝大部分的战略核力量,但是俄 罗斯仍然能够有242枚弹头生存下来。也就是说俄罗斯在遭受美国第一轮打击后最少需要保存242枚核弹头才能进行核反击。
  所以xO的值为242,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的反导系统对xO的影响有多大呢?
  就目前的发展和部署情况看,2008年陆基拦截导弹将达到30枚,其中26枚导弹部署在阿拉斯加的格里利堡基地,4枚部署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到2013年拦截导弹总数将达到54枚,其中本土部署44枚,波兰部署10枚。海基武器系统方面:2008年共将有3艘巡洋舰,15艘驱逐舰具备拦截近中程弹道导弹的能力,其装备的标准3型防空导弹将达33枚。到2013年,将装备132枚标准3型防空导弹。此外还有大量的爱国者3型移动拦截导弹。
  考虑到海基拦截弹和移动拦截导弹主要是针对中短程导弹,无法有效防御携带核弹头的战略导弹,再加上其他反导系统技术上的不确定性,美国即使在2013年左右完成在东欧的导弹部署,它真正能够用来进行战略导弹防御的路基拦截弹仅在54枚左右。比对xV的值即俄在第一轮核打击之后剩下的242枚弹头,即使美国的拦截弹全部发挥作用,也无法全部消耗掉俄国残留的弹头,因此可以看出俄国并不需要大规模扩张其核军备来应对反导系统的威胁,而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虽然在核力量对比中美国无可争议地获得了优势地位。从图上来看xO会向xO’发生一定程度的位移,并不明显,因此从旧平衡点M到新的平衡点M1的變化也不会很大,大规模的军备竞赛不会发生,在东欧部署的10枚拦截弹更不会是打破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可以预见的是低烈度的军备竞赛会在小范围内展开。
  
  军备竞赛会不会发生
  
  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在矛与盾的斗争面前,矛更经济更实用 ,因为导弹的突防技术比较成熟而且易于掌握反观反导系统,不但技术要求非常高,花费也相当惊人。所以俄罗斯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资金与精力就可以维持一支有效的核打击力量;美国要想开发覆盖全球的反导盾牌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承担相当大的技术风险。
  就美国而言:首先,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挑起大规模的全面军备竞赛。这是美国和欧洲不愿意看到的。美国在核力量方面已经占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优势会维持下去,但是对于美国来讲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核优势转化成对俄罗斯的全面战略优势。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互相毁灭的军事优势,美国除了面对新一轮劳民伤财的军备竞赛将一无所得。其真正的目的在于趁俄罗斯国力虚弱之际,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生存空间,最大可能地削弱竞争对手和实现其战略布局。
  其次,在反恐的旗帜下,美国在部署反导系统时师出有名,也照顾到了国内民众的情绪。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举措同时限制了伊朗和俄罗斯。而且通过其欧洲的军事存在进一步整合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以巩固其在北约的领导地位。
  对于俄罗斯来说:首先,俄罗斯虽然近年来国力有所恢复特别是石油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给经济注入了不少元气,但是和美国相比实力差距仍然非常明显。俄罗斯没有力量来维持高调的军备竞赛。
  其次,在核武器方面,俄罗斯大量的弹头和载具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有限的军费使俄罗斯无法像前苏联那样和美国进行全面的军备抗衡,最现实的策略只能是延长一部分老式战略武器的使用年限,试验和装备一支少而精的战略反击部队,通过多弹头,末端变轨这些成熟可靠的突防技术仍然可以和美国维持一种非对称的战略平衡。
  虽然反导之争还没有结束,并且会随着俄美两国新领导人的产生而增加更多变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像冷战时期那样的大规模军备竞赛不会爆发,俄美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还将持续下去。
  
  (责任编辑:王 栋)
其他文献
前不久,马来西亚华人公会(马华公会)总会长、马来西亚政府交通部长翁诗杰应中国共产党邀请率团访华。马华公会是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最大的华人政党,是马来西亚执政联盟中的第二大党。翁诗杰总会长2008年10月就任马华公会总会长,这是他就任后首次出访。访华期间,翁诗杰总会长热情地接受了本刊专访。  记者:刚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您及您率领的代表团,请您谈一下对这次会见的感想?  翁诗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萨尔曼·巴希尔/文  巴中友谊通常被描述为“全天候”和“经过时间考验的”,它植根于人民的心灵中,建立在完全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在过去这些年里,这一友谊发展成为和平与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成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友好睦邻关系的典范。  巴基斯坦于1950年1月4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于1951年5月2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去年,两国共同纪念建交55周年,穆沙拉夫总统2
在以往藏文史书里,多把聂赤赞普作为藏族历史的开端。他是传说中吐蕃历史上的第一位赞普(王),留下有确切记载、完整的王统世系,传到松赞干布时已是第33代。藏地文明的许多第一,都可以追溯到他这个源头,是他创建了藏地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  聂赤赞普出生波密,当他开创的王位传到第八代藏王止贡赞普(公元前200年)时,止贡赞普从小好勇斗狠,同大臣比武时被杀。据工布德木玉荣增石刻文字及分析,止贡赞普的妻子害
跟踪报道青藏高原湖泊科考队个把月,发现科考工作不仅要有相当的专业水平,要当好一名科考工作者,还须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练就10大“武功”。以青藏高原湖泊科考队为例,科考队员还必须具备这些超乎常人的体魄和特质。  一是要技能多。湖泊科考,工作地点基本是野外,这就要求队员必须会开越野车,车技得娴熟;车坏了要懂得如何修理;湖泊作业得上湖,队员还得会掌舵开船。  二是要力气大。野外物资重如发动机、橡皮筏、作业
日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的专访,回顾一年来党的对外工作的新发展,畅谈新体会。  记者: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是今年全党全国的一件盛事,也是本年度世界政党政治的大事,举世瞩目。请问党的对外工作为十七大做了哪些贡献?  王部长: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今年党的对外工作就是以迎接十七大、服务十七大、宣传十七大和学习贯彻十七大为主线展开的。在党际
“今天,我认为,不仅对我来说,而且对整个英军而言,都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2月21日,在标志性的苏格兰风笛军乐声中,英军驻德国比勒费尔德市(Bielefeld)卡特里克营地内缓缓降下了两国国旗。至此,英国结束了战后在德国的75年驻军生涯,将最后一座军事基地的控制权移交归还德国。  1945-2020年,过去的75年间,超过100万的英国官兵在这个中欧国家服役和生活着,英德两国之间经历了从征服
林周的縣城航拍图 图 /张静  从拉萨出发一路向东,清晨的阳光中带着泥土的气息,往达孜大桥方向,拉萨河南岸的拉松西嘎山和它的邻居们披着雪白的薄纱静静伫立。钻出纳金山隧道,大约一个小时后,车窗外成片宽阔的平野自山脚延伸,视野夹着热烈的阳光极致舒展。这是占拉萨市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的林周县,也是西藏自治区第三个粮食总产量过亿斤的农业大县。此时正值春耕前后,已有大面积的土地被翻耕,等待着新一轮的播种。选苗
“家庭客栈”  深秋的一天,我们住进措高村一户农家,那就是次旦玉珍的“家庭客栈”。见有客人来,次旦玉珍热情地将我们带到自己的木屋里。这间小木屋由工布藏族的传统建造方式建成,木地板上铺着地毯,屋里的承重木柱上挂着一只大大的鹿角。次旦玉珍说那是家里传下来的。屋内空间大小适中,液晶彩电、空调等现代化家用电器与传统民居的炉灶相得益彰。从家里的铺陈和次旦玉珍大姐脸上挂着的笑容都不难看出,他们生活得很舒心。 
斯那定珠 图/孙农巴拉格宗的神与人  他是书写天人传奇的铺路者,倔强地追逐着故土的神迹。在雪山峡谷的悬崖峭壁之上,凿出一条神奇的天路,全长50多公里,有100多个发卡弯,海拔跨度达2000米,圣境与凡尘终于相接。  香格里拉的最深处,斯那定珠家的院子在巴拉村的靠前位置。木质小门通通朝向蜿蜒在峡谷深处的岗曲河。  眼前正是藏历八月的天气,雨季,一种难以捉摸,飘忽不定的天气。但青稞开始成熟了。因禾穗含
准确把握大国关系变化及其趋势是科学判断当前国际局势的重要尺度和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2007年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