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回归思想在服装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ul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服装行业面辅料、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各式各样的服装出现在人们眼前,为单调的原始服装增添不一样的色彩的同时,也失去了原始服装的耐看性。自然的创造,不仅仅存在于设计服装的意义上,还在于传达着对生活的理解,能够唤醒人们曾经失去的记忆。自然创造了万物,我们从万物中寻找设计的灵感,自然回归就是回到自然中,感受大自然。自然元素最能体现回归自然的风格,在服装设计中,服装的面料可直接取于自然或少经加工的自然产品,如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制品。伴随着当今社会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服装都是通过车间批量生产出来的,残留在服装上的是加工制造过程中留下来的油味,失去了原有的自然香气。回归自然的设计思想应材料取之自然,制作也应为人工手工制作,将制造者的感情在一针一线中表达出来,让衣服更有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服装;自然回归;创造
  一、时装发展潮流——自然回归
  21世纪是发展自然生态、低碳经济的时代,自然回归理念的服装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服装发展潮流,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将人、服装、自然融合在一起。因此在自然中寻找灵感成为回归设计的焦点,就像大自然表达的手法一样,带着无过多加工的物质和森林气息探索创新设计的新思路。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与科技所带来的成果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穿衣风格成为大多数当代人推崇的风格。
  二、灵感来源
  自然回归的灵感设计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建筑等领域的设计中,同样,在服装的设计中自然回归的生态理念也逐渐被利用起来。纵观服装的发展历史,服装的设计灵感不再局限于题材单一、古板保守的瓶颈中,灵感来源于自然的服装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其通过服装的设计表达出人们对自然对生命万物的热爱,并利用一定的创意手法进行设计。
  (一)素物
  “素”,是不华丽最接近平淡的一种方式,更有禅学之美。自然创造最原始的理念便是以素物来表达,心灵抑或外表的素雅细腻最能传达出设计的理念。
  其实,不以具象物去延伸设计而是用一种生活的感受就是“素”的诉求。在触及这种对自然感受的时候,很多有情调的东西就会慢慢地聚在一起,就像动物生活在最自然的空间一样,我们被最自然之物包围着,比如,素色、无加工、天然、自然肌理、枯枝年轮等等。素物便理所当然成为我们设计师灵感来源之一。
  (二)自然理念的做法
  “交给自然吧。”这是在设计之初最想让作品能够体现的一个点。最能体现自然风格的就是材料直接取自于自然或者少经加工物。原始社会开始,人类便学会用树皮、兽皮以及羽毛等作为服饰,如今,麻织物最可以体现这一特点,因为既有自然的粗犷亦深含草木的质感的它搭建了衣服和自然之间最亲近的桥梁,将人、服装、自然联系在了一起,体现丰富自然朴素的特点。
  (三)自然创造创新设计理论
  服装创新设计是指在服装造型、色彩、材料、工艺、流行性等因素的思想、设计方法上的创新。创新是服装设计永恒的重心,是一件服装作品最终效果的关键所在,是服装作者传达其理念的手段。
  自然给了作品最好的底料,但仍希望它更有表达自然的味道。面料在用自然的方法甚至思想层面上去再创造,可让染料和有色泥土混合,让衣物埋在其中,随着自然的风化和洗涤形成新的肌理,更加深一层次去脱离“人工”。
  三、设计的意义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逐渐的连贴近自己肌肤的衣服都是被车间批量化生产出来的,这些衣服徒有外表,毫无人情味。选题的意义在于把服装从工业化社会中松绑,归由造物主赋予衣服灵魂和生命力。人出于自然,附于身上的衣物不应单纯由冷冰冰的机器生产出来,人手工制作的感情加上了大自然对衣服的包容,让衣服这一物存在得有意义。
  四、设计的过程
  (一)设计理念
  浮华,止于森影之间。自然创造,不依附表面而深存于灵魂,执着于理解自然。人类围绕自然在转,森影的设计情调栖息于花草之间。
  衣饰用纯粹的手工与天然材料制成,犹如一系列木制的花瓶,通过设计者亲手缝制的衣物,把设计当做一种自然的生活态度,而手作让人珍惜,珍惜手工之物的稀有性与感情。
  过去最自然的生活是手工留下的痕迹,手工的温暖、衣物中隐藏着故事,因此应珍惜这些心愿。
  (二)理念的表达
  很多灵感来源都是根据实物或者比较具体的物件去发散思维,然后诞生新作品,但这可能已经很不适合现在的时代,可以说是从国外引进的比较老的方法。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因此我们应该基于此往深度去想,完成有意愿表达、有层次的设计。
  自然创造就是在自然这个基体上不断去挖深,向两边思维发散想象,在深层意义上去传达出作品的素养。所以它是探究性的,不拘泥在表面。
  (三)表达技法
  本设计的创造技巧当中多用到“染”,不同的染法,就像理念当中说的,为了更加深刻去表达自然的理念,抛弃一切工业的染法,手工煮水提取植物当中的色素进行染色和增加衣服的气味。
  (四)主题表现
  整个设计理念当中,简单统一地贯彻了“自然”理念。人与自然共生、接近自然的生活是从理解这样的自然带给我们的态度开始的。衣服就是皮肤之外,跟皮肤最亲近的一层东西,它的价值在于情感的传递和表达,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流行、时尚都是不重要的。舒适自然、有感情、有内蕴才是作品希望表达到的。
  (五)结构设计
  以最简单的裁剪,在结构上崇尚最优雅的变形。自然创造基础的设计性是将衬衫与原定围裙结合,在自然和带森林感的感官色彩上添加别致而舒适的个性设计。
  为更能增加服装的宽松舒服感,不仅要保证笔直顺滑的裁剪,在缝际线的地方更向背部移,从而让人的前进流动自然。但无论如何,从选材料到版型结构的设计都是以简单而不失特色的整合为主。在衣服上添加口袋和飘逸的条形,更能为表达主题的雅致服务。
  (六)色彩设计
  自然界的色彩在人的视觉上显得最为舒服,褐、深绿、哑白都是丛林中的主色调,舒适的配搭很能表达自然的调性。“无”色彩设计,交给自然创造色彩。
  (七)材质选择
  没有一种布更能比纯麻类将衣物带回自然的世界。工业的发展过快,大量的化纤和人造织物充盈着市场,而片刻的“宁静”却越来越少有了。在材质的选用上人们都希望用原始的材料,如纯麻、皱麻、黄麻、麻绳、木纽扣、枯叶、枯树枝、木果实等,都离不开自然。
  (八)设计工艺流程与成品展示
  手缝与花艺插枝尽显制作的淳朴性。扎染出木纹肌理,让装饰的花纹不为人所操控。用植物煮出带色的水泡染衣物,色彩过渡自然而气味清新。
  (九)创新的价值
  不要过多的修饰,只要最自然的感受。在充满浮喧的世界,人们希望有洗涤心灵的净土,因此在设计过度的时刻有着对自然设计返璞归真的诉求。
  五、未来的展望
  與其说设计是做一样产品,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它不强调所谓的流行,而是以平实的态度将物品的价值和理念真实地体现出来,并在似有若无的设计中,将衣物升华至感悟层面。希望这样更贴近自然,使设计能深入浮世,用贴近自然、更贴近自然、再贴近于自然的物品来柔化内心,向人们展示素雅的美具有的感动人心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崔荣荣.服饰仿生设计艺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陶玲,孙静.服装设计中以自然为灵感的意象表达方法研究[J].艺术科技,2014(7).
  [3]王蕾.论服装造型的仿生设计方法[J].艺术百家,2006(7).
  [4]张子建.气韵设计理论[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13.
  [5]陆广夏,孙丽.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马爽,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朱琳,河北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给当代大学生心理带来了强烈冲击,容易产生许多压力和思想矛盾.高校辅导员作为现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在引导学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应用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102例腹泻患儿,分为观察组51例实施综合性护理,对照组51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治疗效果
面向对象的方法是下一代语言中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OOPLs)介绍了程序语言领域中许多新概念以及有用的概念.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了三种主要的OOPLs: Simul
本文结合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物理教学网站的建设目标以及实践,简要叙述了建设大学物理网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搞好网站建设促进创新教育的展望。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一、 活动准备  1. 回顾:正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的图像是什么形状?画图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 学习几何画板软件操作:  (1) 建立直角坐标系:“绘图”——“定义坐标系”.  (2) 描点:“绘图”——“绘制点”.  (3) 连线:“标识工具”.  3. 小组内练习“几何画板”的以上操作.  【活动说明】回忆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并认识到可以用描点法来画函数的图像,激活原
宣传思想工作是我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管理区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垦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随着文化全球化、自媒体技术的发展、思潮多元化等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研究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