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奥巴马遭遇万人大游行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华盛顿广场公园南侧,1981年开业的意大利餐厅ⅡMulino,与纽约大学的校舍、办公楼及教学楼混杂在一起。这是一家当地颇有名气的高档餐厅,菜品和价格都是一流的。
  9月14日,一流的餐厅迎来一流的客人。这天中午,ⅡMullno餐厅破天荒关起了大门,餐厅还在营业,但顾客只有两个。在餐厅靠近墙角的一张桌子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自己的前辈——克林顿面对面坐着,一边认真享用菜肴,一边小声交谈着。在他们旁边的另一张餐桌上,坐着各自的随员。
  这顿安静的午餐,足足吃了一个半小时。在奥巴马和克林顿亲热地走出餐厅、钻进各自轿车之前,他们只留给好奇的记者几分钟时间拍照“留念”。奥巴马什么都没有说,克林顿则起劲地称赞这里的菜肴“缝康”。他说:“我们吃了鱼、意大利面和蔬菜沙拉……都非常有利于健康,特别是我这样一个平常就非常讲究健康的人,也觉得这顿饭的确健康。”
  奥巴马和克林顿决不会被一顿健康的午餐吸引到这里,但是他们却极有可能因为健康这个话题而走到一起。在奥巴马的日程上,至少已经有一个重要内容和“健康”二字牢牢锁在了一起。
  
  奥巴马先生:您变脸了!
  
  两天前(9月12日),一场大概是奥巴马就任以来最大规模的政治风暴,席卷华盛顿的主要街道。这一天,来自全国的上万名群众聚集在一起,用大游行的方式反对奥巴马准备在最近推出的一系列政治“变革”。
  标语牌上,粗大的字体昭示出示威者的复杂心情。有人担心未来的医改政策会让他们的报税单变得更沉重:“奥巴马,我们不希望变成你‘新政’的提款机。”也有人对奥巴马的改革承诺心存怀疑:“我们要听你的实话!”还有人干脆就是谩骂:“奥巴马,你简直就是个骗子!”更有人直接进行讽刺,他们举起一幅经过修改的照片,奥巴马的鼻子和上唇之间被添上一抹浓浓的小胡子,让他看起来和希特勒的头像是那么相似。在照片下方,示威者把奥巴马竞选时最有号召力的口号——“我们需要变革”改成“我已经变了”。讽刺者的用意一目了然,他们已经把奥巴马和臭名昭著的纳粹党魁相提并论。
  发生在华盛顿的万人大游行,是最近一个多月席卷美国多座城市的一系列政治风暴的高潮。8月28日,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市成为“茶党快车”(Tea Party Express)接力大游行的“第一棒”(“茶党”源自1773年波士顿茶党的反英抗税暴动,后来专指乱哄哄的争吵、骚动)。从这里开始,以“我们国家应该更美好”为首的一些号称“不属于任何一个政治派别的”小规模政治组织,利用各种方式鼓动老百姓走上街头,从一座城市转移到另一座城市,辗转34站之后,把华盛顿作为“茶党快车”的最后一站。这场群众接力大游行只有一个“主旋律”:向奥巴马和他的政府施加压力,逼迫他们放弃正在国会讨论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
  群众的愤怒让奥巴马在大街上遭遇尴尬,而议员乔·戚尔逊先生的突然发飙,则让奥巴马在国会颜面扫地。9月9日,当奥巴马正在国会阐述他的医改方案时,这位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共和党议员突然冲动地站起身来,当着电视直播的镜头直斥奥巴马的医改方案“一派谎言”。第二天,当众羞辱总统的威尔逊议员受到支持者英雄一样的追捧,美国颇有人气的保守派电台主持人拉什·林鲍公然站在他的一边表态说:“照我看,威尔逊先生没有什么需要道歉的地方。”
  步入9月,奥巴马的人气指数“就像坐了滑梯一样”狂跌猛泄。上任之初,奥巴马的支持率曾如梦幻般逼近70%,然而100天之后,他的支持率就下滑到60%。如今,来自盖洛普民意调查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奥巴马的支持率又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从而成为他就职以来各类民调中的最低纪录。与一路下滑的支持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奥巴马施政表示不满意的群众比例已悄悄攀爬到40%,创下总统履新以来的最高纪录——奥巴马,你究竟遇到了什么?
  
  医疗改革,进亦难,退亦难
  
  “茶党快车”接力大游行矛头所指——医疗体制大改革,是奥巴马迅速失去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现有的医疗体系,是按照自由市场原则逐渐成形的。创立之初,企业由于缺乏劳动力,在没办法大幅增加工资的情况下,心甘情愿把医疗保险当作一项福利吸引工人。上世纪50年代,美国企业不再为劳动力发愁,保险公司也开始挑肥拣瘦,根据顾客的健康状况灵活调整保费,结果到1957年的时候,美国大约有一半退休者因为无力支付医疗保险而求助于慈善事业或公立医院。1965年,林登·B.约翰逊总统推出“医疗补助制度”(即由各级政府资助的、以穷人和伤残者为对象的医疗保障制度)和“老年保健医疗制度”(即政府为65岁以上老人设置的医疗费减免制度)两项改革之后,美国的医疗体制基本按照中产阶级依靠商业保险(政府强制企业给雇员支付),贫困人口依靠“医疗补助制度”和“老年保健医疗制度”的原则,摇摇晃晃地走到现在。不过,美国的现行医疗体制。其实并不值得称颂。
  它花钱太多。美国现行医疗体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高达18%,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法国所占比例仅11%);但是覆盖却低,每年2万亿美元的巨额医疗开销之下,竟然仍有4600万人被遗漏在任何医疗保障体系之外(占美国总人口的1/6弱,美国也是发达国家里惟一没有实现全民医疗保障的国家)。数据是硬道理,美国婴儿死亡率列世界排名第19位,与波兰和捷克挤在同一个档次。在全球19个发达国家里,美国在心血管等“可预防的”重大疾病的死亡率排名竟是第一,这说明它的医疗预防工作一塌糊涂。许多依靠商业保险看病的人在昂贵的医疗费面前害了怕,担心看病的花销刺激保险公司增加保费、或者削减保险覆盖内容,小病不愿看,大病不敢看,一直拖到无药可救。高成本、低覆盖、低效率的美国现行医疗体制,难道不应该立即大动手术吗?
  是啊,奥巴马没有理由不对自己的改革计划充满信心。特别是碰上现在这个“好时候”。在强大的工会面前,美国职工享受的企业福利往往让他们的欧洲同行羡慕得两眼发红,但是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福利制度却是造成美国产品成本过高,竞争力不足的重要元凶。金融危机让负担沉重的美国企业雪上加霜,以至于肥的被拖瘦,瘦的被拖垮。假如现在蹦出一个完全由政府接手的低成本医疗新政,他们能不高兴吗?
  企业无奈,个人更是经济不景气的直接受害者。大批职工失业回家,或者无力偿还房屋贷款,他们失去商业医疗保险的荫护,而又没有沦落到申请“医疗补助”的窘迫田地。这部分两头都没着落的人,看病只能走急诊的路子。但是,公立医院向政府报销过他们的急诊费用之后,患者的信用纪录就要被涂上“污点”,影响他今后的求职, 如此恶性循环,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然而,奥巴马的宏伟计划,却遭遇到意想不到的阻碍。现实主义者担心这个庞大的计划花钱太多,让刚刚呈现回暖迹象的美国经济不堪重负。1万亿美元的预算不知让多少纳税人心惊肉跳!在“茶党快车”接力大游行中,一名示威者当着美国有线新闻网的镜头直言不讳:“我已经买不起很多东西了!”另一名抗议者马上在旁边补充说:“我们来这里是想让政府知道,我们既不需要医疗改革,也不希望增加税收……政府应该做人民希望的事,而不是变着漂亮戏法从我们兜里掏钱。”
  理想主义者则担心一个政府主导的医疗体制破坏美国自由市场的基本原则,把国家引向危险的方向。人们还记得,1993年克林顿推行医疗改革的时候,甚至有人把共和党前总统、演员出身的里根请出江湖。让他和其他演员高举苏联的镰刀斧头旗告诉老百姓:如果让政府掌握医疗,美国就会从一个自由世界变成这副模样!在“茶党快车”华盛顿站的大游行中,新闻记者同样捕捉到类似的口号:“白宫的计划会把国家推向共产主义,正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国军人,决不会为这样的政府战斗甚至献身!”面对这些“无知”的群众,被金融危机一路捧上神坛的世界杰出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嗤之以鼻:“假如没有政府的强制政策,现在还有哪个老板们甘愿替雇员支付商业保险?”然而,这一次偏偏就没有人愿意听听他的意见。
  于是,奥巴马陷入困惑。他试图通过一次又一次演讲打消人们心中疑虑,结果给自己招来辛辣的嘲讽:“总统先生,希特勒和您一样长着一张蛊惑人心的巧嘴!”在国会,尽管民主党占据多数议席,但在今天这个强调独特与个性的年代,这样的优势并不能保证民主党议员在投票时百分之百忠于自己的政党。自从奥巴马提出医改方案以来,国会内部立场比较保守的“蓝狗民主党人”一派对这个计划的怀疑与批评,早就不是秘密。
  
  向前辈取经?
  
  奥巴马和克林顿的亲密午餐,让熟稔美国历史的人想起一张泛黄的老照片。1961年早春,新总统肯尼迪来到戴维营,与刚刚卸下一身重担的艾森豪威尔共同接见记者。例行的联合见面结束以后,他们肩并肩沿着戴维营的小径向树林深处走去。在危机四伏的60年代,早春时节树木尚未复苏,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暗的树林深处,两位总统的背影,流露出无尽的孤独与沉重。来自美联社的一名记者,敏锐地抓住这个动人心弦的场面接下快门, 一年以后,这张黑白照片帮助他拿到普利策新闻摄影的头奖,而肯尼迪和他的前任到底说了什么,没有人能猜得到。
  9月14日,记者在Ⅱ Mulino餐厅看到类似的一幕。大家猜测,向前辈取经可能是奥巴马这顿饭的主要目的。1993年年初就任的克林顿总统,也是在9月份提出自己竞选时承诺的医改方案,而他所遭遇的反对理由,和今天的声音并无二致。短短数月,美国医疗协会和各大保险公司急不可耐地抛出数亿美元,攻击克林顿的医改计划“彻底违背了美冒中产阶级的价值观”,所有努力付之东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美国老百姓一次又一次埋葬医改方案的时候,许多人竟然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国家的医疗体制值得骄傲:“它可能的确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它毕竟已经运转了这么多年。直到现在我还相信,我们的医疗体制是全世界最棒的!”
其他文献
2010年10月下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由于国际援助的减少,朝鲜正面临新的粮食危机,至少350万妇女和儿童需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其实,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就一直处于核危机和人道主义危机的双重阴影之下。为了保障自己的政权安全,朝鲜一直在发展核武器。而发展核武器导致的国际社会制裁又恶化了朝鲜的经济形势,加重了人道主义危机。加之朝鲜本身的天灾和人为等因素,朝鲜国内粮食、能源等物资严重缺乏。    内
伊朗诗人伊拉吉·米尔扎曾经在他的剧本《穿着黑色葬衣的女子》中写道:“如果伊朗妇女继续穿着犹如葬衣的黑色大袍,那一半的伊朗人都已死去。”在女性占去半边天的伊朗,最近进行了第十届总统大选。不同以往,,这次大选的四位候选人被许可在选举前的两周时间里进行各种拉票宣传。在宣传中,候选人答专家提问、答记者提问和一对一的辩论固然引起选民的关注,但吸引人们眼球的还有候选人身边的女人们。  当改革派候选人穆萨维携夫
“绿升蓝降”,民进党又有了底气,中生代准备接班实现世代交替;立场不变,态度上的务实不过是小打小闹。    民进党下台后,经过一年多的盘整,在新任党主席蔡英文的领导下逐渐走出谷底,上升步伐加快,重新燃起对2012年“大选”的期待。此时,蔡英文一手主导的民进党“十年政纲”也呼之欲出。    根本路线不会变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民进党内部要求路线检讨的声音此起彼伏,由于刚遭遇建党以来最严重
陈菊的大陆之行虽然受到少数“独派”的抨击,但得到多数民众和舆论的肯定,对增强其政治实力具有非常正面的意义。  5月21日至24日,民进党中常委、高雄市长陈菊率团来北京、上海参访,并会晤北京市长郭金龙、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上海市长韩正等。虽然陈菊此行刻意淡化政治色彩,主要目的是推销高雄世界运动会,但其作为民进党内现职最高的行政首长,仍然受到两岸各界的极大关注。陈菊是民进党创党“大老”,一直以“人权
3月5日,在俄亥俄、得克萨斯等州举行预选的“次级星期二”中大获全胜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累计取得1260张党代表票,超过获得共和党提名所需的1191票,获得本党提名。麦凯恩在党内的主要对手迈克尔·赫卡比宣布退出竞选,转而支持麦凯恩。至此,可以说麦凯恩进军白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他若想成功当选美国总统,至少还要过三关。    共和党保守派的“认同”关    事实上,出生海军世家的麦凯恩在
人造细胞的诞生是基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性事件,它让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生命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社会风险的增长。    美国一家名为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私立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5月20日报告说,他们培育出第一个由人工合成基因组控制的细胞,他们将人工合成的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植入另一种无核细菌体内,最终使植入人造DNA的细菌重新表达并开始自我繁殖。这是人类向人造生命迈出的关键一步,其意
现代主义艺术是“以太”式的伪问题?    初到世界艺术之都巴黎,最渴望阅读的是“前卫艺术”,但这却又是最令人困惑、尴尬的阅读。  当年毕加索请马蒂斯看他的立体主义开山作《亚威农的少女》,马蒂斯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真实观感:“我像是被一个擦汽车的纱团蘸上了汽油塞进了喉咙!”可是,倘若我在观看时也产生“蘸汽油的纱团塞进喉咙”的感觉却绝对不敢说,因为我自惭,觉得自己孤陋寡闻,太疏离新潮。  然而,当我发现披
豆角乾坤    翟 崑[email protected]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几年前,我在《世界知识》的专栏里倡议搞个“亚洲合作贡献奖”,纪念那些为亚洲合作亚洲振兴而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国家个人等  时值东盟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我认为应该颁发给东盟一个“合”文化奖  获奖理由:正如东盟在1967年8月8日成立时所期望的那样:经过四十年的创意经营,如今的东南亚地区
在任何年代,青年人都是最易感受新思想、最愿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因此,即便在外界看来极为封闭的朝鲜,年轻一代身上也散发着一种朝气和活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年轻人相比,虽然他们依然面临着冷战遗产所带来的生存压力,但更多的却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这种间接的、传导性质的冲击,不仅给他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直接变化,也在无形中深刻地改变着他们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    流行的新玩意儿  ● 轮 滑  朝鲜人
小心,别“赚了吆喝,赔了买卖”!    好像总统出行    7月底,奥巴马乘坐租来的专机对阿富汗伊拉克科威特约旦以色列德国法国和英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盛大海外之行说它盛大,是因为对于美国总统候选人来说,其出行的规模和排场是史无前例的,随行人员不光有自己的各种政治顾问,还有包括三大广播公司在内的众多媒体的记者团队而且,在没有白宫资源和势力可以借助的情况下,七天之内奥巴马与七个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了私人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