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分析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IVC)病变隔膜的形态学特征,探讨病变隔膜的形成机制.方法 大体观察2007年10 月至2010年l2月根治性切除手术切除的10例布-加综合征下控静脉病变隔膜形态特征,并利用光镜、电镜对比观察病变隔膜与 7例正常肝后段下腔静脉壁的组织结构差异.结果 术中见病变隔膜位于下腔静脉入右心房2.0 cm范围内.隔膜边缘较厚,中央偏薄,表面与IVC内膜相连.9例隔膜下方I
【机 构】
: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H外科,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H外科,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H外科,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H外科,450052郑州大学第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分析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IVC)病变隔膜的形态学特征,探讨病变隔膜的形成机制.方法 大体观察2007年10 月至2010年l2月根治性切除手术切除的10例布-加综合征下控静脉病变隔膜形态特征,并利用光镜、电镜对比观察病变隔膜与 7例正常肝后段下腔静脉壁的组织结构差异.结果 术中见病变隔膜位于下腔静脉入右心房2.0 cm范围内.隔膜边缘较厚,中央偏薄,表面与IVC内膜相连.9例隔膜下方IVC有附壁血栓,5例病变隔膜局部有钙化.光镜下病变隔膜组织由粗大的均质胶原纤维及成纤维细胞构成,胶原排列紊乱,部分胶原纤维呈透明变性.隔膜边缘为不等程度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少量肉芽组织和新生血管等病理改变;正常下腔静脉壁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结构完整.电镜下病变隔膜组织中可见较多的纤维细胞,表面有少量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内线粒体大部分嵴和膜脱落融合、模糊不清或缺失,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偶见凋亡细胞,但体积缩小;正常下腔静脉壁大内皮细胞排列规则,呈条带状分布,内皮细胞内可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吞饮小泡,内皮细胞下为少量排列较稀疏的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结论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隔膜形成以纤维细胞增生为主,肝后段下腔静脉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隔膜的形成过程。
其他文献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据统计,2008年全球新发肝癌病例748 300例,死亡695 900例,其中有一半病例在中国.纳米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纳米药物治疗肝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或称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在人体内经过水解产生可生物降解的代谢产物乳酸和羟基乙酸[1],故PLGA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载体及相关生物材料当中.我们以硫酸长春新碱(V
目的 检测维生素K2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肝癌衍生生长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3种肝癌源性细胞株(HepG2、HUH-7和SK.Hep-1)进行细胞增殖实验。噻唑蓝(MTF)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维生素(2(0、10、30、100ixmol/L)干预后肝癌细胞数量。以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0、100μmol/L维生素1(2干预后3种肝癌源性细胞株(HepG2、HuH.7和SK—He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rH-ES)是我国学者自主研发的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对 肿瘤血管生成具有广谱抑制作用.动物实验及部分临床试验结果证明rH-ES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明显疗效[1],但目前rH-ES在晚期恶性复发肿瘤的应用报道较少.我们随机选择了一组中晚期肝癌,用rH-ES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的外周血自发微核形成、血管生长因子变化等生物学指标,探讨rH
阿片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长时间使用停药将发生戒断综合征.脊髓是介导吗啡依赖戒断反应的一个重要部位,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吗啡依赖及戒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右旋美托咪啶(DEX)具有镇静、镇痛及抗焦虑等作用,可抑制脊髓感受伤害性反应[2]。
目的 探讨Livin、Survivin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胆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病理诊断明确的40例胆囊腺癌和20例正常胆囊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ivin、Survivin和Ki-67在胆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胆囊腺癌组织中Livin、Survivin和Ki-67的阳性单位值分别为(40.89±11.20、38.90±7.97、43.25±12.42
我们通过检测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简称LC3,MAP1LC3-Ⅱ)蛋白的表达,探讨其相互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62例肝癌患者组织标本,并随机采集癌旁组织41例(距肿瘤边缘1~2 cm)及正常肝组织30例(距离肿瘤边缘>6 cm)作为对照组.LC3定位于细胞质、部分胞核内,以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
目的 探讨福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肝癌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76例肝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的总miRNA,使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146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iR-146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相对表达量0.75±0.07)低于癌旁肝组织(1.2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
目的 探讨CD133 mRNA及蛋白表达与胶质瘤细胞未分化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对富含AC133表达的胶质瘤干细胞进行了2周诱导分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分化前后CD13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D133总蛋白表达,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表面及细胞内AC133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中AC133蛋白的表达.结果 AC133表达随胶质
目的 观察淫羊藿提取液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液流变学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淫羊藿高剂量组、淫羊藿低剂量组,每组8只.后3组采用臀肌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制备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的同时淫羊藿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含生药浓度1.5、0.9 g/L的淫羊藿提取液10 ml/kg,模型组及空白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共6周.结果 经灌胃6
目的 观察骨关节炎(OA)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探讨其在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20只中国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A组)、实验组(B组),每组10只,A组未造模,B组采用Hulth法制成OA模型,4周后取胫骨平台关节软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标记细胞凋亡检测法分别检测关节软骨和滑膜中的MM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