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下的城市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静,平静,净化,宁静,纯洁,简朴,纯真,欢乐……这是梭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但遗憾的是,这也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唯一负担不起的生活成本。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公布的全球1081个城市采集的空气质量数据显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含量最少的前50个城市几乎被加拿大和美国包揽。含量最多的城市分别在伊朗、蒙古、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中国,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最少的城市为海口(814位)、南宁(892位)等。
  这些信息所含数据来自91个国家,包括首都所在城市和超过10万居民的城市。根据这一史无前例的空气质量数据汇总情况显示,许多城市的空气污染已达到威胁人们健康的程度。
  难怪著名院士钟南山曾表示:“50岁以上的广州人肺都是黑色的。”因为生活在大城市,人们吸入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重金属和病毒,它们来自工厂排污、机动车尾气、建筑粉尘、大雾、灰霾、香烟、空调以及数百万人的体味。
   一个“霾”字,上面是“雨”,下面是“貍”——“伏兽也”。古人的先见之明可见一斑。而近些天来,京沪以及其它多个城市弥漫“灰黄色”、“灰蒙蒙”甚至“一股硫黄味”的所谓“大雾”,真凶正是存在于雾中的“霾”。其中,PM2.5,则是“灰霾”的元凶。
  气象科学家吴兑早前便研究出灰霾与肺癌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即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7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
  现在,还想让国人在“指灰为蓝”中“偷着乐”显然已不现实,人们也不能再以“早就习惯这种空气了”来表达对于自身健康的漠然了。
  只不过,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大雾,究竟如何才能消散?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011年11月13日晚,上海的夜空,在灯光照耀下,呈现一种“模糊的灰黄色”,似乎蒙上了一层面纱,不那么通透。参加完聚会,准备回家的黄晶刚跳上一辆出租车,就听见司机抱怨:“你看这天,雾蒙蒙的,看都看不清。”
  来自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当天上海空气质量三项指标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双双超标,达到轻度污染。尤其是13日晚7点至14日凌晨3点,申城的空气污染指数更是一路飙升,一度超过300,达“重度污染”。
  查看具体指标,13日白天,上海可吸入颗粒物指标达127,二氧化氮为105,均超过了100的警戒线,为轻度污染。可从当天下午5时起,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突然连续6小时走高。上海环境监测中心专家介绍说,污染物主要随着北风一路南下,汇集到了上海。
  14日早晨7点半,早就看到网站上关于灰霾预报内容的黄晶,上班前没忘记叮嘱婆婆,要到下午三四点才能带刚满一岁的小宝宝出门玩耍,“记得还要给宝宝戴上婴儿专用的口罩”。
  黄晶记得气象专家的告诫:一旦遇到灰霾天气,每天上午的8点到10点,下午的5点到8点,也就是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期都是空气中PM2.5数值最高的时间段,要减少到户外活动。一般来说,在下午的3点左右,是一天中空气最好的时候,污染物浓度低,“可以开窗透气,出门空气也会比较好一些”。
  嘱咐完婆婆,黄晶戴上口罩,便匆匆出门。穿行于车流不息的上海街头,透过这座城市上空的薄雾,她看见,太阳在失去光泽的天空中若隐若现。“又是个半阴不阳的天气。”黄晶不禁嘀咕了一下。
  为了少吸点儿那些质量不高的空气,当天黄晶选择了乘坐地铁。但空气中弥漫着的烟味,汽车驶过扬起的灰尘,使刚出站的她迅速又戴上口罩,因为感觉“一出来嗓子不舒服”。
  其实,“一有雾空气就不好”这样的情形,远不止京沪两地。据悉,从10月起华东地区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污染指数都超标。
  而准确地说,连日“大雾”应是连日“灰霾”。
  对于黄晶而言,“灰霾”已经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字眼了。“现在网上讨论得多热啊!随便抓个人去问问,大家连‘PM2.5’都知道了,哪会有人还不知道‘霾’呢?”黄晶的语气显得理所当然。
  就像每天晨练的人们所说:“如果是起雾,那种湿气是非常舒服的,但这种‘灰雾’全是脏东西,回家一洗脸,毛巾上都是黑黑的。”
  说得更精细一点,一般来说: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而在80%至90%之间的,是雾霾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市民而言,生活在灰霾天气中,“憋气、咳嗽、头晕、乏力、犯困、反胃、恶心、易怒……”医学专家们所列举的上述身体反应,是或多或少存在着的。适应灰霾天气的过程曾经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温水煮青蛙”,缓慢地适应着周遭,想要脱身之际,也许觉之已晚。
  所以,在大都市中生活,身心的坚强是必需的。黄晶有个同学就对空气质量感觉特别敏感,因为他患有或轻或重的鼻炎,“13日那天,难得一次的同学聚会,他就缺席了。打电话去问才知道,原来是前几天鼻炎犯了,后来又发展成了重感冒”。
  11月16日,已经公开征求过意见、历经20多次修改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正式宣布,再次征求意见,并首度纳入“PM2.5”作为监测指标。
  “能够将PM2.5监测数据纳入空气质量的相关标准,这显然已经是一种进步。”不过,在黄晶看来,公布数据只是未雨绸缪的第一步,如何提升空气质量,改善环境才是治本之道。
  
  “可入肺颗粒物”
  
  “微博上,看到很多人,包括潘石屹都在家或者办公室添置了空气净化器。但我觉得,这东西解的只是一时之困。如果总体的环境得不到改善,空气质量长期偏差的话,我们总不见得永远不开窗吧。”黄晶说,“我始终觉得如果能有天然的东西,还是自然点儿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出门尽量少开车,平时多注意环保。”
  11月15日下午,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门口热闹非凡。候诊区的长椅上坐满了家长,婴儿的啼哭声和孩子们的吵闹声不绝于耳。同样的人满为患,也出现在了雾化治疗室里。
  尽管这样的场面每每到了秋季入冬期一贯如此,但记者从院方了解到,今年前来就诊的患儿数较之去年同期有了明显提高。
  岳孟源,是这里的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和医务部主任。几十年来,她主要从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肺间质性病变、呼吸系统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诊治。
  据岳孟源介绍,由于13日严重的雾霾天气,14日、15日两天呼吸科的门诊量经粗略估计增长率就在18%以上。这一天,岳孟源的半天专家门诊从上午8点直到下午2点,始终忙个不停,不间断地接诊了数十个病例。其中,许多是因为天气原因,前来看哮喘和鼻炎的患儿。
  据了解,雾中有包括螨虫、尘埃、细菌、病毒、硫酸盐、铅、锰等在内的20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均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引发相关疾病。
  WHO曾估计,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因吸入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中的细小微粒而死亡。PM2.5微粒属于等于或小于5微米的微粒,从呼吸科的专业角度看直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就能够随呼吸进入到肺部,可能引起哮喘发作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引发心脏病、肺癌。
  在《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指南》中,PM10的年平均值为每立方米20微克每立方米,但已公布的数据显示,某些城市的PM10已达到每立方米300 微克,更不用说PM2.5的数值了。
  在许多城市区域,常常出现细小颗粒污染程度呈持续性增高情况。细小颗粒污染通常来自发电厂和机动车等燃烧源。WHO呼吁,要提高对城市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风险认识,要实施有效政策并密切监测城市里的这一情况。如果PM10从平均每立方米70微克降至年平均值每立方米20微克,预计将减少15%的死亡——这被认为是一项重大公共卫生成果。
其他文献
正如在当下中国,之所以会有“剩女”的话题,正是因為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女人在婚姻中是幸福的”价值前设,却完全没有人关注“女人自由的权利”,即选择结婚或者不结婚,生育或者不生育的权利,而她只有在拥有这种自由的时候,才有进一步探讨幸福的可能。     1971年,“文革”闹了五年,没有画展, 《第二性》是一部关于女人的书,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试图在上下两册
口罩,基本靠“抢”      套用一句俚俗的广告语,“今年送礼送什么?送礼就要送口罩”。是的,这个冬天里销量增幅最大的应该就是口罩了吧。   根据今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公布的全球城市空气质量榜,在91个国家 1081座城市中,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室外空气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排名最靠前的海口也不过是814名,而包括北京在内有18座直辖市或省会城市排在1000名之后。   据悉,此次世卫
宪法保护信仰自由嘛,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只允许一种信仰,则无论如何是反人类、反人性的。    本届世界杯弄到最后到底看啥都搞糊涂了。  人说一爪、一马、一豪乳而已。  就说那头怪怪的头足类,鼓一蛙眼,细看真还双眼皮,七场球的预测居然场场中的,决赛那会,人人头上码着一堆吸盘,场内一举一动,无不满脑子凑合着一条八爪鱼的臧否,还真看个“球”呢!  那晚包个歌厅,一帮朋友要来啤酒使劲地疯,满屋的脚丫味和猥
一个德国人,不是专业历史学家,也不是汉学研究者,却要写书告诉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你信吗?  10年前,托马斯·布兰特(Thomas Brandt)刚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他的印尼籍华裔太太卡特里娜就不信:一个西方人怎么可能比中国人更懂得中国的历史,更何况布兰特不会说中文、之前从没去过中国,怎么驾驭得了如此宏大的课题。  布兰特无畏,他不要用文字来征服读者,而是以图案吸引眼球。他的
旅欧画家姚逸之最近回到故乡上海,趁美术界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重审一次70年代以来主流美术的面貌,在参观了好几个画展后若有所思地对我说:所谓经典作品不是由画家吹成的,而是要靠时间来证明。红色题材的作品今天来看仍然涌动着激动人心的力量,除题材本身的崇高与厚重外,还要靠画家的时代意识与扎实的基本功。中国的绘画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以来对西方美术的主动吸纳,已经唤醒了现代意识,但要真正通向世界艺术的堂奥,寻找
洋人最时髦的说法是,为了放慢全球变暖,宠物还是改狗为兔的好,改鸡也行。    哥本哈根的环保大会没有开成一次团结的大会和胜利的大会,有点不欢而散的意思。虽说国际大腕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最后也没形成一份有约束力的文件,与会各方还相互埋怨、指责。英国的环境部长更跳出来使坏,非说是由于中国的破坏(英文“sabotage”),会议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英国人也是高抬中国了。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列强林立,发展中
“他突破了专业化日趋严重的学术界:科学—人文,行政—教研,专家—通才,乃至古今中西之争的藩篱。他是一位有人文气质和博雅见识的教育领袖。他以横跨东西的视野向我们展现了客观认识和同情了解异质文化的学养和洞见。”著名学者杜维明如是盛赞的正是张信刚教授。  张信刚出生于一个西医世家,其父为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在父亲与劳榦、董作宾、李济等历史学家的雅集中耳濡目染,他萌生了对历史、地理的最初兴趣。1962年,
随着美国东部时间7月21日凌晨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落,美国为期30年的航天飞机项目正式画上句号。从此,美国迈入后航天飞机的时代。  30年的航天飞行改变了人们看待世界、看待宇宙的方式,美国也为此付出了巨额的资金、大量的精力乃至宝贵的生命。美国共研制过5架航天飞机,每架造价高达20亿美元,30年共发射100多次,每次升空都要“烧”5亿美元,再加上庞大的维修和保养费用,这些支出给
1855年5月11日,香榭丽舍大街,人们蜂拥而至,在塞纳河和香榭丽舍大街之间的世博会工业宫与艺术宫,争睹世界博览会的风采。  国王拿破仑三世和王后在骑兵的护卫下,骄傲地为世博会揭幕,这里有数不清的农作物种子、大块的肥皂、齿轮和曲轴以及巨大的机器引擎,预示着古典时代即将寿终正寝。  巴黎市民为这些新发明所震惊的同时,似乎更愿意在艺术馆里流连忘返。巴黎,作为迷人的浪漫艺术之都,世博会怎么能少了艺术家的
郭美美事件,余波在漾。为了提升自身透明度,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7月31日上线捐款信息平台,以履行一个月前对公众的承诺。  但是公众的诸多非议并未因此消解,各种各样的指责扑面而来,诸如嫌贫爱富,数字粗略,数字缩水等等。  对于红十字会来说,郭美美事件是一次危机,抑或是一次改革的契机?红十字会如何重塑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身为中国公益慈善业界“大象”的红十字会,该怎么转身?  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