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提高行业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g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中提到,要“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
  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联合,走校企合作、共赢发展之路,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湘电集团
  “九共建”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一、基本情况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湘电集团主办,湖南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督办指导的一所全日制高职院校。湘电集团全力支持学校建设,积极破解办学机制创新难题,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湖南电气职院与企业融为一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企业办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湘电集团实力雄厚,在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行业中具有引领性、方向性和代表性。湘电集团系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公司资产总额达245亿元,拥有分、子公司12家,控股、参股公司10家,上市公司1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研制开发新产品1000多项,100多种重大新产品开创了中国第一。获国家专利196项,获国家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50余项。是“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公司技术中心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18位。
  二是湘电集团实施“6 3”战略,发展势头强劲。十二五期间,湘电集团大力实施“6 3”产业发展战略,推动风电成套装备、大中型交直流电机、电机电控成套系统、矿山运输成套装备、工业泵、船舶全电系统6大核心产业优化升级,打造行业龙头;加快培育和壮大太阳能热发电成套装备、新型城市轻轨整车、新能源汽车3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具有国际化运作体系的大型企业集团。
  三是集团公司视学校为企业人才培养的“血库”,大力支持学校发展。集团公司董事长有三句名言。“不重视教育的领导不是一个好领导”“电气职院是湘电集团人才输入的‘血库’,湘电集团是电气职院的人才培养基地”“湘电集团有多大,电气职院的舞台就有多大”。目前,湘电集团技术工人中55%以上是湖南电气职院培养的学生,中层管理干部队伍中48%、班组长及车间主任级队伍中的60%都是湖南电气职院的毕业生。集团公司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用于湖南电气职院添置教学设备和改善教学环境,让学校共享集团公司的产品工艺、产品技术、专利、高端人才资源。
  二、主要做法
  (一)共同探索产教结合机制创新
  系企共建双主体“二级学院”,形成企业办学基础上的“校企共同体”。集团公司的各分、子公司与学校各系部开展人才培养的具体合作实践,湘电集团的电气事业部与学校电气工程系共同建立了“电机学院”;湘电风能公司、动能事业部与电气工程系建立“风能学院”;中德海诺电梯公司与机械工程系建立“海诺电梯学院”等二级学院,破解校企合作停留表面而无法深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难题。由机械教育发展中心牵头,组建由湘电集团等6家大型新能源企业、湖南电气职院等6家高职和6家中职为核心的全国机械行业新能源技术装备产业职教集团,形成跨地区协同育人的格局,为新能源装备类专业搭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二)共建专业
  集团公司领导带队,组织学校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与安装、电机与电器、机电一体化等5个重点专业对湘电集团及下属相关的 11个分公司进行专业调研;共同制定了重点专业“三领域、三证书、五段式”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产业,围绕湘电集团9大主业办专业,新增“(太阳能)光伏发电”“汽车运用技术(电动汽车)”“焊接技术”等专业;将机电一体化专业定位于电梯装调及维护保养方向,使培养目标明确,行业特色凸显。
  (三)共建教学团队
  学校从集团公司选聘一批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作为风力发电、电机与电器、机电一体化等重点专业的企业专业带头人,实行“专业双带头人制”;团队从集团公司引进经营管理、技术研发和车间生产这三个领域的人力资源,按分厂组建3个校企共同体的管理团队、技术团队和车间团队;建立企业教师弹性授课制,解决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相冲突等难题。同时,湘电集团实施了企业和学校关键岗位三年一轮换制度,建立“专任教师”与“企业教师”身份互换制度,以此来推动校企共建专业,促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形成。
  (四)共建课程
  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模块化、典型产品和行动领域课程体系;以职教新干线为平台,每位专职教师和一名企业技术人员或技能大师合作开发一门优质空间资源课程;引入企业真实的项目或任务,校企共同制定职业标准,合作开发26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省院级精品课程21门,开发校本教材、实习实训指导书84本。
  (五)共建实训基地
  根据“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堂与车间统一、教师与师傅统一、学生与学徒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作品与产品统一”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三个校企共同体均建立了“厂中校”和“教师工作站”;集团公司把“董日中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建在校内实训基地。
  (六)共同教学
  集团公司向学校提供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选派最优秀的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全程介入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和课程教学。新工艺、新技术由集团公司的技术团队授课。学生顶岗实习采用现代“师徒制”,实现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学徒、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教师与师傅、作品与产品、评价与标准、操作与工艺、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   (七)共建校企一体数字化校园
  校企共同制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融通了湘电集团企业网络,建设了校企信息一体化基础平台;实施“百门优质课程上空间”计划,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施“3G实景课堂建湘电”工程,建设了企业生产全工作过程实景与学院课堂教学互动信息平台。
  (八)共育校园文化
  校企共同在教学全过程中融入湘电集团的企业文化精神,按照校企育人标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营造文化氛围,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湘电‘力道’文化”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和适应企业文化。
  (九)共同开发产品
  与湘电集团公司电机事业部成立了“电机研究所”,与湘电风能公司成立了“风电技术研究所”,与海诺电梯公司成立了“电梯技术研究所”,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为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方面提供服务。校企优势互补,共同开展社会服务。
  中兴新思教育集团
  建构教育和产业融合的互动桥梁
  中兴新思教育集团成立于2006年,依托中兴通讯股份公司和中兴通讯学院的资源,致力于搭建电子信息产业和教育行业融合发展的桥梁,以资源共享的方式,与高校共同培养电子信息行业人才。
  一、基本情况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2011年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跃居全球第一位。公司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在全球有107个分支机构,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中兴通讯学院作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大学,是中兴通讯全球化进展的国际化市场战略重要支撑平台,目前培训网络已经覆盖全球90 多个国家,为国内外运营商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深度化的涵括电子信息产业链的6000多门管理和技术课程,覆盖700多个岗位。
  在教育部的政策引导及行指委推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工作指导下,中兴新思教育与近百所院校开展不同深度的合作,共建中兴联合教育中心、中兴新思学院(3G学院)等,紧握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行业复合型人才需求,在行业人才培养标准、高校师资的技术跟踪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校企一体特色办学等方面开展探索。截至2012年,超过100名中兴新思企业工程师进入合作学院进行现场授课,培养超过700名高校的“双师型”教师,服务于全国在线学生近1万名。
  二、主要做法
  (一)开发与产业升级同步的专业
  在行指委指导下成立“校企融合协会”,协会由高校师资、企业大学代表、企业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代表组成,通过深度调研电子信息产业热点和人力资源需求现状和趋势,分析行业的典型岗位要求,整合优化中兴通讯企业大学的培训资源,深度参与了原电子信息教指委和通信教指委牵头的通信技术和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的标准和专业规范的建设及修订工作,构建了以实际工作领域的技术要求为基础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开发对应的教材、课件及实际工作场景再现的实训环境,其中教材已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广泛应用到高校的实际教学中。
  中兴新思教育分别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示范院校合作开发精品课程,其中《光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程控交换设备调试与维护》《3G技术与基站工程》等课程获得2009年省级精品课程,《GSM基站建设与维护》《TD-SCDMA基站系统开局与维护》等课程获得2010年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中国3G牌照发放时,开设3G移动通信专业,为行业培养3G建设和维护人才;在国家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时,开设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为三网融合培养和储备建设与维护的工程人才;在北京市正式开始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试点工作时,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职业教育分级制通信技术专业改革项目。
  (二)构建长效性双师培训机制
  借助中兴通讯领先技术能力和企业大学的定制培训能力,在全国建设10个工程实践基地,以提升高校师资的技术跟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保障双师能力的长效性培养,中兴新思教育通过混编的方式,将中兴新思认证的学校教师和企业培训师混编成一个授课团队,既实施高校的学生培养,又交付企业大学的企业客户运营商技术培训。通过提高授课的技术难度,以讲带动高校师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加强实际动手能力,以达到长效性的双师培养目的。目前已开展7期的全国高校师资培训,已有1500人次参加。
  (三)积极参与行业认证的修订和推广工作
  2009年起,积极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讯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通信行业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和推广工作。在行指委指导下,对原通信行业职业分类中的职业和工种进行增删,对职业、工种定义和工作内容进行修订,并将行业认证的标准嵌入到课程体系中,面向高校学生实施,将专业课学习过程和认证标准有效衔接,学历教育和行业认证同步,实施“双证”学习考核。
  (四)搭建产业和高校互动桥梁,促进专业建设及教研教改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中兴新思教育从2009年起就积极、深入参与到国家教育部和工信部行业大赛中,全力支持了4届大赛,承担大赛赛项设计、任务书设计、师资培训、技术服务、经费赞助、平台赞助、裁判等工作。通过大赛,引入行业的技术热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三网融合,行业人才需求热点——3G网络优化技术,促进高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通过举办电子信息专业区域研讨会,促进教研教改。2012年度,在浙江、湖北、陕西三省举办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研讨会,近百所高校的院系领导和专业带头人参加研讨,共同探讨信息行业智变转型下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的培养。
  与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相关行业企业、协会组织、高校合作举办校长年度论坛,通过搭建行业、企业、高校交流桥梁,共同了解科技和教育前沿的发展,共同关注职业教育和产业的融合,服务产业转型发展。   (五)校企一体共建学校
  新思教育在共建共管共赢的合作机制保障下,校企双方投入优势资源,建设合作学院。“学院”是双方的合作载体,可以是二级学院,也可以是院中院。以“四引入建设,双主体管理,企业全程培养”为运营机制,通过企业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在专业建设和培养过程中全介入,实现专业与行业发展融合同步,培养合作学校师资的技术跟踪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符合产业升级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的实用人才。目前已在全国建设15个中兴新思学院(3G学院)。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同时,新思学院服务延伸到区域的高校、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在实现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的同时,面向区域全开放,打造没有“围墙”的全民职业教育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
  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基本情况
  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拥有管理权的集团独资、合资、合作酒店以及委托管理的酒店70家,其中香港和澳门地区酒店共5家,内地酒店分布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商务和旅游城市。多年的业主身份,使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对酒店业主的感受有着十分深刻的体会,辅以良好的品牌声誉、全方位的营销渠道和完善的中央预订系统,公司承诺管理费与业绩挂钩,采用灵活的合作方式,培育酒店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培养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实效,建立企业职业教育体系
  搭建三级培训体系。公司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将其列为公司人力资源管控整体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制定了“三级培训体系”,即公司层级负责制定培训相关的管控指引、流程及制度;开发、设计培训课程;组建内训师队伍;推行培训积分制;监管、评估培训效果;搭建企业学院;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建立E-learning平台。酒店层级负责执行落实各项培训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培训项目;建立酒店内训师队伍;执行监管酒店培训积分制度及建立酒店知识管理系统;店际交流层级为设立旗舰店、模范店;落实店际交流培训、管理人员轮岗培训及管理实习生培训等工作。三级培训体系的建立使内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自主研发培训课程。公司结合企业特性,汲取先进培训理念,针对职工特点,自主研发主题课程,涉及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如,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自主开发了“真情耀客”服务理念及系列培训课程。自课程推广以来,共覆盖37家酒店,涉及1800余人;研发了《入职培训》系列课程,促进员工企业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帮助新员工了解公司战略发展需求,企业使命、愿景及价值观;以《管理角色认知》为酒店管理人员主题课程,深入酒店送教上门,共开办15场,覆盖22家酒店的524位中高层管理人员;自主研发了《敬业心 耀客情》系列课程,并在系统内全面推广。
  (二)学用结合,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
  建立企业学院。为适应集团化经营管理的需要,逐步改变完全依赖引进外援或是院校培养的传统模式,建立自我“造血”、“输血”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具有港中旅特色的主题学院。2010年“港中旅酒店学院”正式成立,已先后开展了两期总经理培训班,一期餐饮高级管理实务培训班。作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教学组织灵活创新、课程设置范围广泛、课程内容注重实际、实操性强。授课认证的近100名学员中,已有30名学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7名学员已晋升至总经理岗位,成为企业管理人员成长的摇篮。
  与高等学院战略合作。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及南开大学建立“维景奖学金”。自设立以来,已经有百余位优秀学生获得了此项奖学金。公司长期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建立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通过双方卓有成效的合作,建设培养旅游行业基础研究人才的教育基地,共同探索培养高素质旅游行业基础研究人才的有效模式。
  推广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作为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教师实践企业”,目前承接了2012年全国青年教师在酒店板块的实践项目。目前,12名来自全国各大重点旅游院校的优秀教师,已分别在酒店板块所属北京、杭州、三亚等酒店开始实践。板块公司本着“结合旅游院校及企业发展需要,以加强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采取“师带徒”模式,通过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专题讲解、交流研讨、列席例会、专题会等形式,进行部门轮训;并结合当地特色酒店实例考察、总结提交实训论文;通过集中交流,使各位教师充分了解港中旅企业文化、各岗位的职责、各部门管理制度、运营模式等具体内容,并通过企业实践探索和改进专业教学方法,完成一项专业教学改革案例设计。
  (三)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模式
  公司一直以来十分关注国内旅游教育的发展,多次参与相关论坛,开展和深化校企合作。2012年10月,受教育部邀请,参加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暨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发展论坛。在会议上,与各大旅游院校进行了深入洽谈,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探索建立特约招生、2 1 或1.5 1.5教学实习模式。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吉利大学等正式签约,成立“港中旅酒店人才培训基地”或“港中旅维景班”,建立特约招生1.5 1.5教学实习模式。
  (四)树立行业标准,强化素质能力培养
  管理岗位培训。中旅饭店总公司作为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是由国家教育管理机构批准的一所专门培养旅游饭店高、中级管理人才的专业培训机构,是唯一一家企业民办教育机构。培训中心自成立以来,依托本系统30多家大型饭店为培训基地,为多家酒店进行了成建制岗位技能培训。培训中心受国家旅游局及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的委托,已成功举办了近300期各种类型的岗位培训班,对全国近千家饭店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中心与全国多个省市旅游局、旅游饭店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内容的专业培训。培训中心加强与外界的联络,扩大港中旅的知名度,先后与云南省烟草系统酒店管理协会、河南省旅游协会联合举办过多次培训班和大型研讨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万能工培训。“万能工”是针对酒店的客房及其他公共区域的设施设备进行有计划维修管理而设立的一个科学、高效和专业化的特殊工种,目的是保证饭店各区域的设施设备运行在一个高标准的工作状态,使饭店的管理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让饭店的经营效益实现最大化,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收益。该课程自研发后,被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作为“持证上岗”的岗位课程进行广泛推广,目前已开办70余期,持证人数已达3000余人。目前,在国内近500家酒店设立了“万能工”岗位。参加认证的工程管理人员已成为酒店行业的技术骨干,该课程的推广在工程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万能工”管理培训已成为中国旅游饭店业核心培训课程,充分发挥了酒店工程管理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本专题资料由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视频会提供,本刊编辑整理)
其他文献
作为畲族、客家共同参与建醮的仪式,赣南道教节日祈祥法事仪式及其音乐中折射的畲、客族群关系是颇具历史与现实意义的一项论题。如从"认同"的视角对此进行观照,畲、客仪式参与
仔猪黄痢的发病时间较早且其病原菌为大肠杆菌,所以又称为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因为仔猪黄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在给藏猪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降低了猪肉出栏。根据
摘 要 以上海的一所高职院校为例,采用文献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澳大利亚TAFE体系下高职英语说写课程(CSWE)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提高CSWE课程应用有效性的建议,为中国高职院校的高职英语“职业化”和“国际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澳大利亚;TAFE;英语;说写课程;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9-0039-04  我
摘 要:后進生转化工作一直是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一项艰巨任务。要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班主任就必须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班主任要善于在后进生身上找优点,发现积极因素,及时鼓励和表扬,使之发扬光大。  关键词:班级管理;后进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2-0022-01  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后进生转化工作一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教育体验,使得高职英语教学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以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方式激发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文章分析“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英语口语;作用;问题;应用策略;英语专业人才  
混合式学习是不同媒体的选择和混合,更是不同教学模式的混合,还是学生学习理念的回归。基于实践能力形成过程的混合式学习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证明:混合式学习对于学生实践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