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花源是陶渊明隐逸思想的载体,瓦尔登湖是梭罗隐居思考的现实场所,二者既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又在本质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前者是虚境,表现为对物质的超越,是一种儒道会通、安贫乐道的精神图式;后者为实境,是以梭罗为代表的西方学者追求隐逸的有效尝试。立足于现实生活,对物质的低需求和对基本生活的精细经营,使梭罗走了一条异于陶渊明的隐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