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是著名作家阎连科回忆自己童年和家乡的作品。该书写了作者小时候发生在家乡田湖寨的故事,以孩子的眼光写了“文革”中的往事,写与小伙伴见娜的离别,写自己离家出走去寻找李白的冒险……全书语言朴质又不乏幽默,感情细腻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家乡亲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发酵鼓胀着,使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离家出走的英雄气。也就英英武武、义无反顾地到了伊河最宽、最浅的河滩了。有来往的行人们,举着他们的衣物和行囊,踏水朝着对岸蹚。我曾经在前一年的盛夏里,同邻人孩子们到这伊水来洗澡,狗刨着游到河中央,被漩涡卷进急流里,差一点死在这河里,后来是被我邻家的另一户张姓孩子救了出来。救我出来后他提着我的双腿,脚上头下抖了大半天,让我把喝进去的伊河水全都吐出后,说了一句极为经典的话:
“淹一次你就学会游泳了。”
我学会游泳了。
可以独自不恐不惧地走过齐腰深的伊水了。和别人一样,脱光衣服,举过头顶,半游半蹚地将过河水时,从迎面审慎游来一个过河的人,他很惊异地望着我,大声说:“这娃儿,你去哪?不怕淹死吗?”我没有告诉他我是离家出走,正有一股破釜沉舟的勇气在我身上激荡着。我只是很不屑地朝他看了看,更加虎胆无畏地游过河心去。
河心的水流没过我脖子,流水差一点把我漂起冲倒在急水里。及至到对岸,湿漉漉的再穿衣服时,我就拥有了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了。走小路,过村庄;在村头遇到了土狗追着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惊马从我身边飞过去,弹起的灰尘落在我脸上,我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异。我是要离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样,独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顶的九皋峰(一定要写诗),我当然不能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我就那么独自沿着东山下的村庄走,不和人说话,不和人来往,旁若无顾,视若无人,至多在有些寂寞无聊时,从地上捡起一根细柳枝,边走边在地上扫一扫;至多在看见路旁的树上有了金黄的知了壳时,摘下来在手里拿一会儿,觉得无趣没有意义了,把柳枝和那知了壳,一并扔到路边草地里。
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条“牛瞪眼”的小路上。路是泥土路,可那干硬的路面上,接连不断嵌有突出的碎石子,好像那石子是专门镶在地上,等人爬山时正可以蹬着石子用力样。山在头顶,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阳烧在我的发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已经把在峰顶要高呼的口号想好了,我不呼唤“毛主席万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那样的话。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用我最大的嗓子对着天下唤:“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那一天的离家出走,我决计要它成为我人生之宣誓,写在我生命的旅途,成为我命运开始的最巍峨的纪念碑。可我没想到,我宣誓的胳膊都还未及举起来,就被变故和偶然,把我双脚、双臂的方向改变了。原以为,人生是一条必然的河,哪知人生中的偶然才是必然过河的垫脚石。那些不可思议的事,都是无法逃躲偶然的。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第三个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这村名,烦),就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到了终于可以看清山顶时,以为峰顶到来了,诗也可能到来时,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号那一刻时,却从不远处的山崖边,蠕蠕动动爬上来一个人,收拾捆绑他在崖头砍拾的柴火(又是柴火),我们彼此一望,都怔着惊着了。
(选自《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
阎连科 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阎连科被文学界普遍认为是莫言之后最有希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之一,被誉为“荒诞现实主义大师”。其作品曾获奖二十余次,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几种文字。代表作有《日光流年》《受活》《丁庄梦》《风雅颂》《四书》等。2014年5月,阎连科获卡夫卡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该奖。
责任编辑 周锦宜
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发酵鼓胀着,使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离家出走的英雄气。也就英英武武、义无反顾地到了伊河最宽、最浅的河滩了。有来往的行人们,举着他们的衣物和行囊,踏水朝着对岸蹚。我曾经在前一年的盛夏里,同邻人孩子们到这伊水来洗澡,狗刨着游到河中央,被漩涡卷进急流里,差一点死在这河里,后来是被我邻家的另一户张姓孩子救了出来。救我出来后他提着我的双腿,脚上头下抖了大半天,让我把喝进去的伊河水全都吐出后,说了一句极为经典的话:
“淹一次你就学会游泳了。”
我学会游泳了。
可以独自不恐不惧地走过齐腰深的伊水了。和别人一样,脱光衣服,举过头顶,半游半蹚地将过河水时,从迎面审慎游来一个过河的人,他很惊异地望着我,大声说:“这娃儿,你去哪?不怕淹死吗?”我没有告诉他我是离家出走,正有一股破釜沉舟的勇气在我身上激荡着。我只是很不屑地朝他看了看,更加虎胆无畏地游过河心去。
河心的水流没过我脖子,流水差一点把我漂起冲倒在急水里。及至到对岸,湿漉漉的再穿衣服时,我就拥有了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了。走小路,过村庄;在村头遇到了土狗追着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惊马从我身边飞过去,弹起的灰尘落在我脸上,我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异。我是要离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样,独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顶的九皋峰(一定要写诗),我当然不能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我就那么独自沿着东山下的村庄走,不和人说话,不和人来往,旁若无顾,视若无人,至多在有些寂寞无聊时,从地上捡起一根细柳枝,边走边在地上扫一扫;至多在看见路旁的树上有了金黄的知了壳时,摘下来在手里拿一会儿,觉得无趣没有意义了,把柳枝和那知了壳,一并扔到路边草地里。
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条“牛瞪眼”的小路上。路是泥土路,可那干硬的路面上,接连不断嵌有突出的碎石子,好像那石子是专门镶在地上,等人爬山时正可以蹬着石子用力样。山在头顶,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阳烧在我的发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已经把在峰顶要高呼的口号想好了,我不呼唤“毛主席万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那样的话。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用我最大的嗓子对着天下唤:“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那一天的离家出走,我决计要它成为我人生之宣誓,写在我生命的旅途,成为我命运开始的最巍峨的纪念碑。可我没想到,我宣誓的胳膊都还未及举起来,就被变故和偶然,把我双脚、双臂的方向改变了。原以为,人生是一条必然的河,哪知人生中的偶然才是必然过河的垫脚石。那些不可思议的事,都是无法逃躲偶然的。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第三个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这村名,烦),就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到了终于可以看清山顶时,以为峰顶到来了,诗也可能到来时,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号那一刻时,却从不远处的山崖边,蠕蠕动动爬上来一个人,收拾捆绑他在崖头砍拾的柴火(又是柴火),我们彼此一望,都怔着惊着了。
(选自《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
阎连科 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阎连科被文学界普遍认为是莫言之后最有希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之一,被誉为“荒诞现实主义大师”。其作品曾获奖二十余次,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几种文字。代表作有《日光流年》《受活》《丁庄梦》《风雅颂》《四书》等。2014年5月,阎连科获卡夫卡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该奖。
责任编辑 周锦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