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英语大纲提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了贯彻这一目标,体现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实践导向的原则,越来越多的老师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用到中职英语课程教学中。然而实践发现:优等生成了课堂的主角;学困生则成了配角。那么,如何提高学困生在中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中的实效性,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呢,文章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中职学困生 小组合作 实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了贯彻这一目标,体现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实践导向的原则,越来越多的老师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用到中职英语课程教学中。然而,如果细心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的场景,就会发现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却隐藏着不和谐的音符,那就是学困生群体。
这些中职学困生大部分文化基础尤其是英语差别很大,学习兴趣缺乏,动机不足,且学习习惯较差。有相当比重的学生到职业学校学习的目的是混张文凭以便就业,所以在学习时他们不愿下工夫。再从当前中职学生的就业方向来看,大部分专业对英语的要求都不是很高,有些专业甚至没有要求,这样一来,降低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欲望。针对这些情况,如何使学困生能真正参与课堂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出发,分析总结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低效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一、学困生在中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中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布置任务时不够清楚。小组合作学习前,有的教师没有结合中职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水平进行必要的讲述,导致任务布置下去,学困生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2.教师在学生角色分配上指导不够。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往往随意性大,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各小组成员学习能力、性格等个性差异,使小组成员不能均衡搭配,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往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副其实的常任报告员,形成小组活动被一二个“积极分子”垄断,而其他学生“陪坐”的局面。
3.教师对时间的掌控不到位。教师有时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致使许多问题的讨论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解或缺乏深度。或要求过高,学困生根本无法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教师的观点和看法。长此以往,学困生对合作学习就失去兴趣。
4.教师评价主观化。在评价小组学习时,教师习惯把肯定的眼光、赞许的言语、发言的机会投向有优秀学生的小组,那些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声中信心百倍,发言积极,甚至为教师的公开课增光添彩。相反,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稍逊,往往在无形中失去发言、表现和被肯定的机会。
(二)学生方面。
通过近几年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笔者发现中职学困生的参与状态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形式性协作。能够倾听别人的争论和观点,但不能提出质疑。在整个小组活动过程中,能把小组成员的答案写到小组作业纸上,乐于为同伴服务。
2.被忽视。在小组讨论中能够部分接受别人的观点,自己对问题的没有任何独特观点,发言不能切中要害,多数不能引起同伴关注。
3.最小参与。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虽然表现出参与热情,但对别人提出的大部分观点缺乏判断能力。不能加入有效的讨论之中,但又不想拖小组的后腿。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就抄袭组内别人的答案。
4.完全游离。不关心小组讨论或争辩的问题,整个活动过程都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即使别人主动提出帮助,也不愿意或没能力接受。在小组中表现出消极情绪,对小组能否进步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如何提高学困生在中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中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学困生在中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中的实效性呢?要引导学困生主动参与,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策略着手:
(一)激励参与,消除自卑心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励优等生学会聆听。当学困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时,让优等生能静静地倾听,给学困生表达的机会。这样一来,学困生的自卑感随之消失,心扉打开了,信心也就慢慢培养起来,参与合作学习就不是一件难事。
(二)精心搭配,加强组员沟通。
精心构建学习合作小组是加强组员沟通的保证,让每位学生明确本人和小组的职责任务是决定小组合作质量的前提,让每一位学困生产生集体荣誉感和竞争力是合作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先要费心思地划分学习小组,做到科学合理。我们可以这样构建:小组以4人为单位,搭配比例为一个优生、一个中等生、两个学困生,这样利于同学间的帮助与竞争。其次,教师要把合作任务具体分解落实到小组和学困生头上。
(三)主动交流,激发交流欲望。
交流对学困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他们的基础差,无话可说;表达能力差,怕交流;自卑感强,怕笑话,不愿意交流。为了克服这些不良的想法,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我会听,我会说,我会写”的专题会,让学生大胆发言,克服以上这些毛病。如:班上有个叫赵军的学生,天生有点口吃,在小组合作整个过程经常一言不发,学生平时也不大愿意和他交流。可自从开展了“我会听,我会说,我会写”这一活动后,赵军在小组合作时也愿意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慢慢地自信起来,加强了和同学的交流。
(四)创造机会,体验合作成功。
成就感是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学生体验成功的概率越多,获得的成功感就越强。创造成功感就越强,创造成功的积极性越高。为此,教师要经常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本班学困生刘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很积极,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为此他很自信。有一天他找我说:老师,我有能力当组长,您能让我试一试么?我当时很震惊,也很激动,欣然答应了他的请求。结果在实施过程中,他积极工作,认真学习,学习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五)提高实效,评价倾斜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对学生采取评价倾斜策略,即对能有效帮助学困生的小组实行评价升级制度。各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团队进行组间竞争,帮助学困生的业绩作为小组间竞争的一部分,与小组的成绩挂钩。教师要比较学困生在组内和课堂上不同时段的表现,在这方面表现出色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励(加分、小红花等)。这种评价倾斜能使每个学生更具责任感和成功感。
总之,只有使学困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小组合作中,才能实实在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学困生虽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只要教师心中有他们,乐于为他们的进步动脑筋、想办法,相信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参考文献:
[1]乔秀兰.对两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反思[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29).
[2]夏谷鸣.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交互活动的走向[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6).
[3]黄金岩.实用英语教学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9).
[4]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218).
关键词: 中职学困生 小组合作 实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了贯彻这一目标,体现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实践导向的原则,越来越多的老师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用到中职英语课程教学中。然而,如果细心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的场景,就会发现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却隐藏着不和谐的音符,那就是学困生群体。
这些中职学困生大部分文化基础尤其是英语差别很大,学习兴趣缺乏,动机不足,且学习习惯较差。有相当比重的学生到职业学校学习的目的是混张文凭以便就业,所以在学习时他们不愿下工夫。再从当前中职学生的就业方向来看,大部分专业对英语的要求都不是很高,有些专业甚至没有要求,这样一来,降低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欲望。针对这些情况,如何使学困生能真正参与课堂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出发,分析总结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低效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一、学困生在中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中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布置任务时不够清楚。小组合作学习前,有的教师没有结合中职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水平进行必要的讲述,导致任务布置下去,学困生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2.教师在学生角色分配上指导不够。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往往随意性大,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各小组成员学习能力、性格等个性差异,使小组成员不能均衡搭配,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往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副其实的常任报告员,形成小组活动被一二个“积极分子”垄断,而其他学生“陪坐”的局面。
3.教师对时间的掌控不到位。教师有时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致使许多问题的讨论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解或缺乏深度。或要求过高,学困生根本无法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教师的观点和看法。长此以往,学困生对合作学习就失去兴趣。
4.教师评价主观化。在评价小组学习时,教师习惯把肯定的眼光、赞许的言语、发言的机会投向有优秀学生的小组,那些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声中信心百倍,发言积极,甚至为教师的公开课增光添彩。相反,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稍逊,往往在无形中失去发言、表现和被肯定的机会。
(二)学生方面。
通过近几年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笔者发现中职学困生的参与状态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形式性协作。能够倾听别人的争论和观点,但不能提出质疑。在整个小组活动过程中,能把小组成员的答案写到小组作业纸上,乐于为同伴服务。
2.被忽视。在小组讨论中能够部分接受别人的观点,自己对问题的没有任何独特观点,发言不能切中要害,多数不能引起同伴关注。
3.最小参与。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虽然表现出参与热情,但对别人提出的大部分观点缺乏判断能力。不能加入有效的讨论之中,但又不想拖小组的后腿。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就抄袭组内别人的答案。
4.完全游离。不关心小组讨论或争辩的问题,整个活动过程都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即使别人主动提出帮助,也不愿意或没能力接受。在小组中表现出消极情绪,对小组能否进步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如何提高学困生在中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中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学困生在中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中的实效性呢?要引导学困生主动参与,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策略着手:
(一)激励参与,消除自卑心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励优等生学会聆听。当学困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时,让优等生能静静地倾听,给学困生表达的机会。这样一来,学困生的自卑感随之消失,心扉打开了,信心也就慢慢培养起来,参与合作学习就不是一件难事。
(二)精心搭配,加强组员沟通。
精心构建学习合作小组是加强组员沟通的保证,让每位学生明确本人和小组的职责任务是决定小组合作质量的前提,让每一位学困生产生集体荣誉感和竞争力是合作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先要费心思地划分学习小组,做到科学合理。我们可以这样构建:小组以4人为单位,搭配比例为一个优生、一个中等生、两个学困生,这样利于同学间的帮助与竞争。其次,教师要把合作任务具体分解落实到小组和学困生头上。
(三)主动交流,激发交流欲望。
交流对学困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他们的基础差,无话可说;表达能力差,怕交流;自卑感强,怕笑话,不愿意交流。为了克服这些不良的想法,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我会听,我会说,我会写”的专题会,让学生大胆发言,克服以上这些毛病。如:班上有个叫赵军的学生,天生有点口吃,在小组合作整个过程经常一言不发,学生平时也不大愿意和他交流。可自从开展了“我会听,我会说,我会写”这一活动后,赵军在小组合作时也愿意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慢慢地自信起来,加强了和同学的交流。
(四)创造机会,体验合作成功。
成就感是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学生体验成功的概率越多,获得的成功感就越强。创造成功感就越强,创造成功的积极性越高。为此,教师要经常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本班学困生刘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很积极,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为此他很自信。有一天他找我说:老师,我有能力当组长,您能让我试一试么?我当时很震惊,也很激动,欣然答应了他的请求。结果在实施过程中,他积极工作,认真学习,学习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五)提高实效,评价倾斜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对学生采取评价倾斜策略,即对能有效帮助学困生的小组实行评价升级制度。各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团队进行组间竞争,帮助学困生的业绩作为小组间竞争的一部分,与小组的成绩挂钩。教师要比较学困生在组内和课堂上不同时段的表现,在这方面表现出色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励(加分、小红花等)。这种评价倾斜能使每个学生更具责任感和成功感。
总之,只有使学困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小组合作中,才能实实在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学困生虽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只要教师心中有他们,乐于为他们的进步动脑筋、想办法,相信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参考文献:
[1]乔秀兰.对两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反思[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29).
[2]夏谷鸣.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交互活动的走向[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6).
[3]黄金岩.实用英语教学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9).
[4]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