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我们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 口语交际 能力 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口语交际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交流信息、摄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它最有可能表现出一个人言语水平。但是,在应试教育下,个别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往往只是涉及“说”的环节,更多地忽视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加之农村学生视野狭窄,语言环境单一,使得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越来越重要。我们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则是任重而道远。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口语交际”的训练主要通过挖掘课内外教学资源,采取多渠道,创设良好的情境,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渗透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等途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朗读和默读”结合,尽量让学生想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朗读和默读课文,可以严格训练学生的口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朗读课文能逐渐习惯文章的用词用句,使自己的口语和书面沟通起来。为使朗读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朗读指导应切实中肯,从语音、语速到停顿、语调,都要一一给予指导,使学生的朗读达到情真意切、字正腔圆、声音响亮、轻重事宜、快慢适度、语调生动、停顿恰当等要求。(2)培养朗读兴趣,形成规范朗读的良好习惯。(3)采取学生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默读、分段读、分组读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4)教师的范读、领读应起示范作用,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特定语言环境的“气音、颤音、拖腔、变声”朗读技巧。(5)教师平常应鼓励学生倾听和模仿录音进行朗读训练。总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才能达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读”的最终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说话兴趣,让学生爱说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好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进入某种如临其境的美好遐想境界,从而激发交际的欲望。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把握训练的良好契机,为小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环境,渲染说话气氛,让学生产生内在的动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真正喜爱说话。另一方面,教师要为一切学生的发展着想,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他们全员参与动口学习交际,选取有趣的训练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小组比赛、全班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在快乐的活动中合作交流,在轻松的语境中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教师可让学生观看配上优美动人的乐曲的录像片段,然后再让学生在声画同步的情景中自由地为画面配上解说词。因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强烈地感染着学生,能使他们说话兴趣油然而生,争先体验。直观、形象的内容、情境,让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使“口语交际”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口头复述”培养学生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
  要复述得好,就要求理解和记忆课文中的词汇、语句,甚至要将作者的语言风格表现出来,而且要能直接吸收课文和教师的成功语言。为培养学生“口头复述”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复述内容和表达上的要求。第二,基本要忠实原文,内容完整,前后连贯。第三,要抓住原文关键性词语,句子复述,尽量做到没有语病。第四,声音要洪亮,速度适中,仪态大方。第五,要给学生准备的时间,使他们得以把语言组织起来,考虑如何表达。
  四、挖掘语文教材资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在教材中专门编排一些训练课,课后安排练习题“讨论”内容,3—6年级语文教材有大量而丰富的文本内容、课文文情并茂,这些都是有待我们语文教师开发的可用资源。于是,我在平时的阅读和习作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讨论”,有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课后练习题提示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意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有目的地凭借课后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口答和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应用口语解答问题的能力。如北师大版《苏珊的帽子》课后练习题:“自如”是什么意思?苏珊为什么能自如地学校上课?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精读课文,然后再鼓励学生都积极参与进行同桌、分组或全班等形式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学生言之有物,最后进行评议。这样,学生就能把平时学得语言和自己的语言素养综合应用到讨论中去,从而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五、在语文教学环节和推普活动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意识
  教师要创设开放的语文课堂,让每个学生有展示的空间。教师可借助拼音、汉字教学活动,进行口言交际训练;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规范指导学生口语交际;可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口语标准交际;可以在合作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畅谈,逐步培养信心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普通话的规范与否直接会影响信息传递质量和思想交流的水平,更会影响人们口语交际能力。事实证明,城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农村的学生强。其主要原因是城市推普活动搞得好,以及外来人口多,很多场所需用普通话交谈,而农村这方面则截然相反。为此,我结合学生及当地实际,努力创设以说普通话为荣的环境,把推普工作渗透到校园、课堂,鼓励学生不论上课发言,还是课后交谈、与人会面,一律使用普通话。这样不仅在互动交流中纠正了语音,促使学生礼貌用语规范说话,还使学生交谈自然、大方,养成了规范口语交际的习惯。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见效,是一项系统的训练工程。教师只有在学生社会实践、学科整合教学、语文教学环节等方面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以拼音、汉字学习为起点,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以各种“读”的活动教学为载体,强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以习作教学为训练基地,深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并利用农村独有的日常生活教学资源让学生体验语言艺术魅力,树起学生学习信心,就可以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
  王庚龙(1962- ),汉族,男,出生于甘肃省张掖市,小学高级教师,工作单位为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小满镇中心学校。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高中教材古典咏愁诗歌,分四个方面来阐述引导学生鉴赏诗人咏愁的方法,一是要了解熟悉诗人的生平及时代背景,二是要熟悉并恰当运用有关咏愁的术语,三是体会诗人借助特
结合800 t/a海藻酸钙纤维生产设备的一些基本工艺参数,对湿法纺丝机和湿热牵伸机两种海藻酸钙纤维生产设备的研制进行了探讨。指出任何一种设备的结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
摘要:音乐鉴赏教学要发挥并利用音乐艺术的多方面功能,积极作用于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情感领域。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审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音乐鉴赏 教学 审美教育  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要重要得多,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他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因而美化。”由此可见,音乐鉴赏教学对审美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今城市发展中,林木景观多样化,生态系统健康化,生物物种科学化,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新理念。置身于城市绿色森林
【摘 要】提高学生作文成绩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成绩却是许多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本文从几个不同方面分析论述了提高作文成绩的可行性及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可行性 教学效果    作文,因其在语文试卷中的比重,让任何一个与高考有关的人不敢小瞧。语文高考题目“改革”到今天,作文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因作文是“长线工程”不能立竿见影而束手无策徒唤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