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教育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s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份让我们期待已久的“纲要”。历时一年半,数十次易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终于在2010年2月正式向社会公布。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还是没有让我们彻底失望。
  坚持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这份“纲要”的指导思想。让我们更加欣喜的是,“纲要”的制定者以一种“真的猛士”的精神直面中国教育当下的问题,并将其作为制定“纲要”的一个重要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所言:对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都力求有所呼应,有所回答。事实也是如此。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大,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这些为人民群众广泛批评的教育问题,都实事求是地一一出现在“纲要”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像“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和“教育行政化趋向严重”这类敏感的话题,“纲要”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勇气一一触及。
  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2009年1月,“纲要”曾经征求过民意。此次又一次集思广益,足见国家对这份“纲要”的慎重。是的,这是一份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纲要”。它的制定,将决定我国未来一个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和基本政策取向,换句话说,它对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义,决定的不仅是愿景,还包括路线图和时间表。正是因为“纲要”身上承载的这份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追问:“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是不是完全正确?“纲要”着力要解决的教育问题是不是切中时弊?“纲要”提出的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是不是到位?“纲要”制定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是不是科学可行?等等。为此,我们约请了一些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领导以及中小学校长,基于各自的岗位和认识进行解读和评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悟读“纲要”是一个过程。此中如果能够生发出一些真知灼见并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对中国未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或许也是一种贡献。
其他文献
英语环境是小学生学好英语的基本条件,同时,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英语环境的连续刺激,这一点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通过系统优化英语环境来改善教与学的氛围,逐步形成蕴含丰富信息的环境资源。  教材文本是语言性环境之“本”。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环境由教师、学生、教科书及其他相关语言资源组成。在课堂交际圈里,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实现教学。它是基于教材文本话题的“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牧羊式的
“以学定教”,主要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理念,把教的目光铆定在学生的“学”上。它包含两个层面:  课程内容层面:以学生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层面:以学生的需要制定教学方法。  过去,我们谈得较多的是教学策略层面,即从“教”的角度,思考用什么教学方法来体现“以学定教”。“学生需要什么”,应从课程内容层面,探讨教学内容的确定,这样思考“以学定教”,或许更有价值。以下笔者以说明文《鲸》为
一、“课堂公约”的研制背景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课堂规范不可缺少。可以说,自班级授课制诞生起,课堂教学规范就相伴而生了。不过,就现实教学而言,课堂规范大多为单向性的指令,即总是教师在“规范”学生,且“规范”的随意性很大,系统性不强,空话套话成堆,效果甚微。究其原因,恐怕还是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中心思维在作怪。  教育交往理论认为,课堂是师生互动对话、共生发展的天地,课堂规范在本质上应该是师生共
一、我的教育追求与探索    教了一辈子语文,思考了一辈子语文。语文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永恒话题,就像爱情一样。  刚教语文时,是“跟着感觉走”——觉得教什么就教什么,觉得该怎样教就怎样教。好在自己从小喜欢读书,喜欢舞文弄墨,有点书法、朗读、写作等方面的功底,虽然基本上是分析和“满堂灌”,但让自己的语文教学还没行完全走偏,还比较重视写字、读书、作文,学生在写字、作文方面尚取得了些许成绩,部分学生对
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一些音乐教师不注意音乐课程自身的特点,片面追求个性教学风格和热闹的课堂气氛,忽略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感悟能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进入了误区,出现了一些浮躁现象,以致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健康推进。  现象1:在《荧屏之声》中,一位教师在讲述了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之后,为了加深学生的感受,安排了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要求学生用手中的打击乐器为一小段动画片配音乐。顿时,教室里如同炸开了锅
[摘要]本文结合10余年的科学认读实验,对识字教育究竟应该何时识、如何教的问题,亦即识字教育的科学化问题进行了探讨,不仅明确提出了“科学的识字教育应从3岁开始”的结论,而且对为什么科学的识字教育应从3岁开始进行了回答,同时指出了进行科学的识字教育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识字教育 科学认读 儿童    识字教育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说它是个老问题,是因为识字教育很久很久以前就已
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编写,多是以“主题”或者“话题”的形式出现的,而这些主题或者话题是偏向人文意义的。课文的选择是按照“主题”和“话题”的内涵,也就是按照人文内涵进行编排。这种编排方式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按照话题组元的方式,有利于课文内容的整合。但是,语文教学不能只有“人文”的一面,还应该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策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如何利用已有课文中的单元,进行语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为了反映生活,要想准确地反映生活,就必须了解生活。了解生活的方法是学会观察,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电闪雷鸣”“狂风暴
永远的乡村教育  张俊平 朱从卫    为了本期关于“乡村教育”的独家策划,我们整整酝酿了两年。  当下,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迁。伴随着日益加快的城市化的脚步。乡村的处境也变得愈来愈不尴不尬:一方面。村里的人只要有一点办法和可能。总是想着“逃离”;另一方面,城里的人每逢休息日或节假日,总是将乡村作为休闲放松的理想去处。正应了钱钟书先生《围城》里的一句话: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湖小的长跑体现了湖塘桥速度;湖小的成长彰显了湖小力量:湖小的发展成为武进教育的范例!由内而外的湖小力量来自何处?    基石:来自政府的推力    教育集团成立以来,武进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镇村两级领导给予充分信任,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为武进新城区的居民提供了便捷、优质的教育服务,为解决“上学难”、“上好学难”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