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呈现与解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a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⒈(2016·贵州卷)默写。
  (1)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3)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
  (4)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7)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8)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解析】
  这几道题属于补全型默写题,考查的都是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只要平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这些诗句熟练地背诵并默写下来,能够注意诗句中的易错字,不写错别字就可以了。如(2)句中的“蓝”易写成“篮”, (2)句中的“侯”易写成“候”, (5)句中的“笼”易写成“茏”, (7)句中的“弘”易写成“泓”。
  【参考答案】
  (1)雪拥蓝关马不前(2)不求闻达于诸侯(3)门前流水尚能西(4)会当凌绝顶(5)烟笼寒水月笼沙(6)黑云压城城欲摧(7)士不可以不弘毅(8)生子当如孙仲谋
  ⒉(2016·西宁卷)诗文默写。
  ⑴ “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⑵“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⑶ 杜甫在《望岳》中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
  ⑷《〈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子曰: , 。”
  ⑸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阐释古仁人无论身处何地始终不忘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
  。”
  【解析】
  第(3)、(4)、(5)这几道题属于理解型默写题。解答此类题需注意两点:一要准确掌握诗文名句的意思、正确写法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二要正确理解题意,根据题目提示准确选定相应的句子。如果审题或文意理解有误,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文句选定错误。要想答好此类试题,平时需要加强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积累。
  【参考答案】
  (1)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2)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⒊(2016·河南卷)古诗文默写。
  (1)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 。”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陶渊明的“ ,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
  “ , ”(《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解析】
  第⑷题是迁移型默写题。解答迁移型默写题的关键是要正确领会试题设置的语境,根据语境,从指定的诗词中确定符合语境的诗句。由“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这个首括句,我们可以确定所填的诗句均与“风雅”有关。再根据“一束花,一抹山”“ 一架琴,一卷经”以及题干中提示的诗题和作者,我们不难联想到相关的诗句。
  【参考答案】
  (1)长风破浪会有时(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4)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⒋(2016·泰安卷)古诗词中有许多含有“云”字的句子,你知道有哪些?请写出三句。
  【解析】
  本题属于归类型默写题。解答这类考题应特别注意提示信息,根据提示信息写下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答案不唯一。只要所写诗句中有“云”字,不出现错别字即可。
  【参考答案】
  ⑴白云千载空悠悠⑵直挂云帆济沧海⑶白云生处有人家
  ⒌(2016·广州卷)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兵革之利,威天下不以山溪之险。
  B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D蒹葭苍苍,白露未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E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F经纶世务者,望峰息心;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
  【解析】
  本题考查判断古诗文默写的正误。考查的六个古诗文的句子分别出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得到多助失道寡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夜雨寄北》、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望岳》、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蒹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覆盖了初中三年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背诵篇目。
  A应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属搭配错误。
  B“问君” 应为“君问” 。
  D“白露未霜”应为“白露为霜”,属字词错误。
  F应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属语序错误。
  【参考答案】
  C、E
  ⒍(2016·安徽卷)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解析】
  此题是指定型默写题,要求考生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这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题目相对简单。
  【参考答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其他文献
天天姐姐:  你说一个人最易得到的是什么,最难坚守的又是什么?  之所以提笔就向你抛出了这个问题,是因为它已困扰我太久太久,久到我已快要忘记这种难以承受的痛苦折磨是何时开始的。  我今年十九岁,读大学一年级,某著名学府的医学系。  从小我就是个让父母倍感自豪的孩子,遗传了妈妈漂亮的容貌,我很是招人喜欢。上学后一路品学兼优,从幼儿园到高中。报考大学时,我服从父亲的愿望,报考了医学专业,因为爷爷和他都
语文学习是一种终身学习,语文素养的提升也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教什么、提升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听”这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听老师讲解《沁园春·长沙》,我们感受到了伟人的气魄和胸怀;听鲍国安先生朗诵《赤壁赋》,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豁达和豪迈;听同学们探讨《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念fu)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萧珊。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曾任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中国作协主席
【技法点拨】  因为感到没有什么可写,不少同学都以为写作议论文很难。其实议论文写作跟所有文体的写作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困难之处。只是议论文的写作和其他文体式样的写作在风格和特点上略有不同,加上大家练习的机会不多,所以有一种畏惧的感觉而已。一旦我们稍加训练,掌握其写作技巧,你就会发现原来议论文是最方便写作的一种文体。为什么?因为议论文的一大特色就是有感而发,言之成理,有理有据,辅以辞采。  论点的辨
湘云笑道:“教他把我怄的也没了法儿了,尽他混唚去罢。我也没那个闲嘴骂他了。”黛玉道:“妹妹,你说妹夫当日有个行乐图儿,还是在家里收着呢,还是带了来了呢?”湘云道:“带了来了。”黛玉道:“既是你带了来了,乘着这会子没人,你就取来交给我,省得过会子他们来了,又该问得了。”湘云听了,便从衣箱里取出一个轴子来递与黛玉。黛玉接来展开一看,只见上面画着一个少年,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就是瘦弱些儿。黛玉见了不觉点
抽象和概括是两种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概念、原理、命题的形成都需要进行抽象与概括。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掌握数学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形成恰当的原理、命题,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下面结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的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并提出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一、获取自然的数学原型,提供必要的抽象素材  
《挪威的森林》在日本广受年青人的欢迎,是日本最畅销的小说之一,村上春树因此而更为人知悉。该书封面由村上春树亲手设计,以红绿色为上下册封面主体并加注:“百分之百的爱情小说”。  第3章 黑暗中的裸体(1)  重逢之后的第二个星期六,直子果然打了电话过来。隔天我们便又约会了。应该可以说是约会吧?我想不出其他更适当的字眼。  和上回一样,我们在街上踱步,偶尔随意走进一家店里喝咖啡,之后又继续踱步,等到吃
头一回来潮时我去他那里哇哇直哭。总之我俩就是这么一种关系。所以他死了以后,我就 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同别人交往了,甚至不知道究竟怎样才算爱上一个人。”  她伸手去拿桌面上的酒杯,但没拿稳,酒杯落到地上,打了几个滚,葡萄酒洒在地毯上。我弯腰拾起酒杯,放回桌上。我问直子是不是想再少喝一点,她沉默了半 天,突然身体颤抖起来,开始啜泣。直子把身體弓成一团,双手捂脸,仍像上次那样上气不接下气地急剧抽咽。玲子扔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 ,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2] 。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3] 。  1996年至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
儿时,我家住在一个乡村学校。我们姐弟三人跟着乡村里的孩子捕鱼捞虾,父亲端起我们捞的一盆鱼虾,全掀翻在河沟里;我们跟着其他孩子上山打柴,父亲一把火,將那堆柴禾化为浓烟和灰烬。其实,那时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这样做之后,总恶狠狠地留下一句话:将军路上不追兔!对父亲乖张的行为,我们大惑不解,大姐翻着白眼:“我们没有追兔子呀?”二姐挠挠头:“何况我们又不是将军!”都不理解父亲这句话的意思。  闲下来,父亲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