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者以信息化社会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为出发点,针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一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了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永恒主题。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就是今天所说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特点
1.更接近于学生。传统教学模式,介于教师于学生之间,教师引导学生,可能就在于一支粉笔、一个动作之间,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师的身上, 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一点。但这个教学过程往往更贴近于学生,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相对同步一些,教师在板书的时候,教师的思维在粉笔之间慢慢划动,学生的思维也紧跟教师的粉笔进行着,在遇到难点的时候,教师会及时停顿下来,在黑板上给予提示,进行解答,教学相对保证完整性,教师的板书格局对学生引导也很重要,一边是教师梳理出来的知识,一边是教师随意涂鸦的重点要点,教师很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握教学进度。尤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步一步在黑板上的演算,对学生是一步一步的引导,而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演算过程中对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意在板书时写错, 引起学生的注意与讨论,加深学习印象。 而在现代教学中,教师掌握不好,往往一个幻灯片可能将讲授内容就全部展现出来,然后在进行教学,相对缩短了学习过程,注重了教学形式,导致了教学活动表面热闹,但学生的认知不够深入,并没有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有效利用。
2.教学过程相对完整。传统教学中,不会借助大量辅助教学设备,基本可以根据教师的备课进行教学,教师容易控制整堂课的时间、节奏。而现在过多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对教师本身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且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在硬件方面往往一节课可能因设备故障而受影响,既破坏了一节课的完整性也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心情; 在软件方面,一个误操作,软件受到破坏,也会影响到教师,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学特点
1.再现与扩充功能,体现教育公平。现代教育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所讲对象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互相转化,从而使教育、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从太空到海底、从自然到社会、从异国到本土,都可以通过电教手段表现出来,让学生如亲眼目睹。它使教育更趋于公平, 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大容量多媒体软件和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资源,可以使学生多渠道获得知识,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2.集成与仿真功能,提高教育质量。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现代教育技术能把图像、声音、文字的教学材料融台在一起, 使学生获得来自视听等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 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开展情境教学,从而创设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状态下,自主地、积极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1.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现代教育技术集投影、电影、电视、计算机、语音实验室等多种教育手段为一体,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多媒体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对信息载体处理的多样性、对信息媒体操作的交互性及对多种信息媒体处理的集成性的特点,能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形式,将一些原本抽象、不易感知的课本内容以声、视、图的立体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示出来,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起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改革传统教学愈来愈显得必要。改革了过去满堂讲授税收相关理论的做法,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际工作中的原始单据模拟实际申报缴纳税款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经济活动过程。例如:模拟个体工商户申报缴纳税款的全过程,形象讲述纳税申报表的内容、计算和填制,提高教学效果。
2.现代教育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众多新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教学技术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设计。
多年来,教育技术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改革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面显示出了强大和独到的作用,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注重编制和运用教学媒体,并进行教学设计,以优化教学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有宽广深厚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不断加强《税法》课程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教材建设。要以最新税法规定为依据,按照纳税人的分类情况设置税种申报顺序,设计编写适用的各税种的相关票据以及纳税申报表,并需要配有实务操作题供学生实践使用。在教材建设中要重视案例模拟的实践教学。所谓案例模拟实践教学,就是把具体的纳税申报材料由老师通过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再通过讲解案例和现场申报、完成作业等几个环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纳税信息的处理、应纳税额的计算以及纳税申报等环节的具体问题。采用案例模拟教学,关键是要选择适当的模拟材料,一方面要突出税法理论上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又要具有操作性,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税法》课程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创新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建立《税法》课程的项目化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可以更好地进行税法实践,但结合院校自身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单独建立,也可以和会计实训基地建在一起。实训室主要配备模拟实训资料、电子报税软件和税法教学光盘,应能供正常实践教学、电子报税软件操作演示以及学生进行手工模拟实训、岗位实训等。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就要依靠当地税务部门的支持。因为纳税申报是由税务部门主管的,很多报税业务更新很快,所以要想达到好的实践效果,必须取得当地税务部门的支持。可以定期聘请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到院校为学生讲解有关报税流程,也可以直接到税务大厅现场听取工作人员的讲解。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使得教学活动更能突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发展性、全体性、开放性、基础性等特点,真正实现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促进对学生的智慧潜能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现代意识教育。
作者简介:
李玉梅(1965.12-),女,河北省张家口市人,副教授,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财税理论和政策。工作单位:张家口教育学院。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永恒主题。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就是今天所说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特点
1.更接近于学生。传统教学模式,介于教师于学生之间,教师引导学生,可能就在于一支粉笔、一个动作之间,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师的身上, 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一点。但这个教学过程往往更贴近于学生,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相对同步一些,教师在板书的时候,教师的思维在粉笔之间慢慢划动,学生的思维也紧跟教师的粉笔进行着,在遇到难点的时候,教师会及时停顿下来,在黑板上给予提示,进行解答,教学相对保证完整性,教师的板书格局对学生引导也很重要,一边是教师梳理出来的知识,一边是教师随意涂鸦的重点要点,教师很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握教学进度。尤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步一步在黑板上的演算,对学生是一步一步的引导,而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演算过程中对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意在板书时写错, 引起学生的注意与讨论,加深学习印象。 而在现代教学中,教师掌握不好,往往一个幻灯片可能将讲授内容就全部展现出来,然后在进行教学,相对缩短了学习过程,注重了教学形式,导致了教学活动表面热闹,但学生的认知不够深入,并没有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有效利用。
2.教学过程相对完整。传统教学中,不会借助大量辅助教学设备,基本可以根据教师的备课进行教学,教师容易控制整堂课的时间、节奏。而现在过多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对教师本身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且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在硬件方面往往一节课可能因设备故障而受影响,既破坏了一节课的完整性也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心情; 在软件方面,一个误操作,软件受到破坏,也会影响到教师,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学特点
1.再现与扩充功能,体现教育公平。现代教育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所讲对象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互相转化,从而使教育、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从太空到海底、从自然到社会、从异国到本土,都可以通过电教手段表现出来,让学生如亲眼目睹。它使教育更趋于公平, 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大容量多媒体软件和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资源,可以使学生多渠道获得知识,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2.集成与仿真功能,提高教育质量。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现代教育技术能把图像、声音、文字的教学材料融台在一起, 使学生获得来自视听等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 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开展情境教学,从而创设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状态下,自主地、积极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1.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现代教育技术集投影、电影、电视、计算机、语音实验室等多种教育手段为一体,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多媒体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对信息载体处理的多样性、对信息媒体操作的交互性及对多种信息媒体处理的集成性的特点,能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形式,将一些原本抽象、不易感知的课本内容以声、视、图的立体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示出来,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起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改革传统教学愈来愈显得必要。改革了过去满堂讲授税收相关理论的做法,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际工作中的原始单据模拟实际申报缴纳税款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经济活动过程。例如:模拟个体工商户申报缴纳税款的全过程,形象讲述纳税申报表的内容、计算和填制,提高教学效果。
2.现代教育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众多新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教学技术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设计。
多年来,教育技术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改革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面显示出了强大和独到的作用,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注重编制和运用教学媒体,并进行教学设计,以优化教学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有宽广深厚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不断加强《税法》课程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教材建设。要以最新税法规定为依据,按照纳税人的分类情况设置税种申报顺序,设计编写适用的各税种的相关票据以及纳税申报表,并需要配有实务操作题供学生实践使用。在教材建设中要重视案例模拟的实践教学。所谓案例模拟实践教学,就是把具体的纳税申报材料由老师通过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再通过讲解案例和现场申报、完成作业等几个环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纳税信息的处理、应纳税额的计算以及纳税申报等环节的具体问题。采用案例模拟教学,关键是要选择适当的模拟材料,一方面要突出税法理论上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又要具有操作性,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税法》课程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创新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建立《税法》课程的项目化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可以更好地进行税法实践,但结合院校自身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单独建立,也可以和会计实训基地建在一起。实训室主要配备模拟实训资料、电子报税软件和税法教学光盘,应能供正常实践教学、电子报税软件操作演示以及学生进行手工模拟实训、岗位实训等。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就要依靠当地税务部门的支持。因为纳税申报是由税务部门主管的,很多报税业务更新很快,所以要想达到好的实践效果,必须取得当地税务部门的支持。可以定期聘请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到院校为学生讲解有关报税流程,也可以直接到税务大厅现场听取工作人员的讲解。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使得教学活动更能突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发展性、全体性、开放性、基础性等特点,真正实现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促进对学生的智慧潜能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现代意识教育。
作者简介:
李玉梅(1965.12-),女,河北省张家口市人,副教授,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财税理论和政策。工作单位:张家口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