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医学综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kfxn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发病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甚至瘫痪或痉挛。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因此针对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尤为重要。电刺激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调控和外周传导技术,已逐渐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不同方式的电刺激对皮质兴奋性的效果不同,其中脑深部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的作用最强,且具有选择性好、创口小、安全、直接等特点,具有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巨大潜力。未来通过规范化的多中心试验,进一步完善电刺
其他文献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diseaseofprematurity,MBDP)是由于机体钙磷代谢紊乱导致骨矿物质含量减少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我国目前对MBDP尚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统认识,在临床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现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采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方法(Grading of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Evaluation),制定MBDP临床管理专家共识,从MBDP的高危因素、筛查/诊断、预防、治疗及出院后随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时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IRI组和Dex预处理组,各12只。制备心肌IRI模型,取血比较三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心肌组织,比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MDA)水平,检测心肌
目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价剖宫产与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关联。方法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12年建立的多中心母婴队列,于2017年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从前庭平衡、触觉防御和本体觉3个维度评价392名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功能。剖宫产出生为暴露因素,阴道分娩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剖宫产与感觉统合各维度失调的关联。结果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1.9%(86/392),前庭平衡、触觉防御和本体觉失调率分别为5.9%(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