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时评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an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高中语文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其语文这门功课综合素质的高低。在高考时,语文试卷当中的写作所占的分值是相当大的,由此可见写作的重要性。当下时代,时政新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每一个时政新闻都有可能成为语文试卷上写作的考点,这就要求学生平时一定要多关注时政新闻,并且可以精准地抓住每条时政新闻所说的要点,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在此,将分析高三学生在面临高考时,高三语文教师平时对时评写作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考;时评写作;教学策略
   一、精心选择素材,激发写作思维
   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一个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身边有一类人,不管讨论什么问题都说得头头是道,就像是有说不完的话一样,这就体现了这一类人的思维是极其敏锐的。而在时评写作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总是那么几句话,反反复复,写出来的作文索然无味,根本没有让读者看下去的欲望。所以这就需要高三语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时评写作能力。
   首先,应该利用时政新闻来挖掘出写作的新思路。高中生在写时评写作类作文时,往往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没有思路,自己所看到的信息就是一些表面的信息,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这些表面信息,来看到新闻的实质,看到这则新闻背后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就需要我们有极强的思维能力。前期,高三语文教师需要精心选择一些简单的时政新闻,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来想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对时评写作有一个最初的了解;中期,就可以找一些稍微難的时政新闻,来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且针对学生的想法,教师再进行下一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明白这些新闻都是在讲什么;后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一个时政新闻,并且对其进行深度的剖析,从而锻炼自己的时评写作能力。
   二、巧抓写作时机,灵活呈现材料
   在我国,上语文写作课时,对时政新闻这些素材的补充往往都是以文字的形式直接给学生念,或者投影到PPT上,然后让学生在课下收集,这就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是怎么收集的?收集以后有没有进行深度的分析?还有一系列的问题将会出现,这些问题并不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教师只会在考试时,看哪位学生写作文时用到了时政新闻,哪些没用到。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会让学生对时评写作感兴趣,也不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会因为教师只通过“读促写”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高三教师需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学生的时评写作能力,还可以改变一下时政新闻素材的呈现方式。
   首先,在上写作课之前,高三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时政新闻素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的最佳机会。在学生了解新闻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加以评价,不懂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在学生进行时评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以前学生知道的新闻素材里挑选几则新闻,并且引导学生培养思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管学生表现得好坏,都要一直鼓励学生,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写作,不要局限于一个角度。最后,教师还可以只给学生一个写作立意的标准,不给学生新闻素材,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素材,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搜集能力,在学生完成写作时,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还要仔细批改学生的时评写作,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加以改正。
   三、明确教师责任,注重教师引导
   在学生进行时评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才是可以和时政新闻产生情感的主体。但是,在真实的课堂中,教师往往都会有一种“学生是写作的主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不会过多干预学生的写作,只是在每张试卷上标出一个个不理想的成绩。在学生进行时评写作的过程中,教师是必不可少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一步步地去引导,起着“察言观色,引导启发”的重要作用。
   利用时政新闻去写作,这个过程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只是放任学生在那里纸上谈兵,怎么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学生时评写作时,教师如果发现了哪位学生的观点不对,一定要进行引导,把学生拉回来,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去;教师也要抓住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比较正确的几个观点,来给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回到正确的观点上。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这个角色就有了很大的作用,发挥着引导学生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时评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任由学生自己去进行时评写作,写出来的文章可能毫无灵动与生气,在这种写作的模式下,也完全看不到学生真实的想法,当然也肯定体会不到学生真正的情感,看到的只是一篇篇陈述新闻事实的文章。如何让学生真正地了解时评写作?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时评写作背后的道理?这些都将会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让高中语文教师在时评写作指导上下功夫,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体会到时评写作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时评写作能力的目的,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指导,使学生在考试当中有更大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高涵.基于新闻时政资源下的高中论述类文本写作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李雨宸.浅析融媒体时代地市台时政新闻写作方式如何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8):127-128.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教学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要求,不仅要重视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成绩,同时对其综合能力的发展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将其引入语文学科教学中,以更好地构建师生关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展开探究。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人对客观事物产生较为稳定的态度的过程就是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摘 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的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是每位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就高中语文阅读课上情境教学的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课;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提出
古诗词语言之简练、文字之优美、意境之深远令人长久传唱不衰、回味无穷.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加强古诗词的教学显得尤为必要,但是部分学校和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
摘 要:高三学生已经步入总复习阶段,卷帙浩繁的复习内容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因而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高三生物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涵盖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也是构筑起高三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教师需要科学地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地设置教学程式,对其加以强化提升。由此入手,在分析核心素养与翻转课堂内涵的基础上,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生物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技巧和文字理解能力的学科,其教学宗旨是培养小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及语言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文,单从字面意义上来说,“语”即语言,是对文字的系统编排和管理,“文”则是文化,是对文化
高中古典诗词是生动的教育范本,诗中作者坚强不屈的性格,强烈的爱国热情,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的友情、亲情都是值得学习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立足课本赏析,在阅读和鉴赏中融入诗歌,与作者交流,进而关注生活,提升自己。   一、课外阅读、诗词早读结合,积淀文化情感   古典诗词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历史、宗教、文学尽收其中,因此,学生想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内容,困难重重,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学生的文化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相对重点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应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帮助,让学生能在积极的教学状态下,学习更多的、有效的内容。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长时间地进行练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推动作用。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引导,不仅能加强对学生课内阅读内容的探究,对课文的拓展阅读也非常重要,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时有更好的表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有着积极的教学
摘 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用思维导图,可以降低初中生化学知识的学习难度,使课堂教学过程足够精彩,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整体优化互动效果,进而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因此,对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研究,对相关策略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思维导图;应用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与生
摘 要:对在线教学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一些问题,做好多样化教学,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更新教学理念,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关键词:在线教学;翻转课堂;小学数学   一、在线教学背景下小学课程线上翻转课堂教学的现状   线上教学期间,各个学校开展线上翻转课堂的教学有更多的扩展,是教学中的一种全面的创新型学习方式。但在运用中還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以“人的本位”思想为根本,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理解美、欣赏美、实践美、创新美,达到美术教学的育人目的。培养学生在美术实践中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美术课程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围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