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高中语文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其语文这门功课综合素质的高低。在高考时,语文试卷当中的写作所占的分值是相当大的,由此可见写作的重要性。当下时代,时政新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每一个时政新闻都有可能成为语文试卷上写作的考点,这就要求学生平时一定要多关注时政新闻,并且可以精准地抓住每条时政新闻所说的要点,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在此,将分析高三学生在面临高考时,高三语文教师平时对时评写作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考;时评写作;教学策略
一、精心选择素材,激发写作思维
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一个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身边有一类人,不管讨论什么问题都说得头头是道,就像是有说不完的话一样,这就体现了这一类人的思维是极其敏锐的。而在时评写作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总是那么几句话,反反复复,写出来的作文索然无味,根本没有让读者看下去的欲望。所以这就需要高三语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时评写作能力。
首先,应该利用时政新闻来挖掘出写作的新思路。高中生在写时评写作类作文时,往往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没有思路,自己所看到的信息就是一些表面的信息,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这些表面信息,来看到新闻的实质,看到这则新闻背后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就需要我们有极强的思维能力。前期,高三语文教师需要精心选择一些简单的时政新闻,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来想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对时评写作有一个最初的了解;中期,就可以找一些稍微難的时政新闻,来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且针对学生的想法,教师再进行下一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明白这些新闻都是在讲什么;后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一个时政新闻,并且对其进行深度的剖析,从而锻炼自己的时评写作能力。
二、巧抓写作时机,灵活呈现材料
在我国,上语文写作课时,对时政新闻这些素材的补充往往都是以文字的形式直接给学生念,或者投影到PPT上,然后让学生在课下收集,这就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是怎么收集的?收集以后有没有进行深度的分析?还有一系列的问题将会出现,这些问题并不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教师只会在考试时,看哪位学生写作文时用到了时政新闻,哪些没用到。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会让学生对时评写作感兴趣,也不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会因为教师只通过“读促写”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高三教师需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学生的时评写作能力,还可以改变一下时政新闻素材的呈现方式。
首先,在上写作课之前,高三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时政新闻素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的最佳机会。在学生了解新闻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加以评价,不懂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在学生进行时评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以前学生知道的新闻素材里挑选几则新闻,并且引导学生培养思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管学生表现得好坏,都要一直鼓励学生,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写作,不要局限于一个角度。最后,教师还可以只给学生一个写作立意的标准,不给学生新闻素材,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素材,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搜集能力,在学生完成写作时,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还要仔细批改学生的时评写作,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加以改正。
三、明确教师责任,注重教师引导
在学生进行时评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才是可以和时政新闻产生情感的主体。但是,在真实的课堂中,教师往往都会有一种“学生是写作的主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不会过多干预学生的写作,只是在每张试卷上标出一个个不理想的成绩。在学生进行时评写作的过程中,教师是必不可少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一步步地去引导,起着“察言观色,引导启发”的重要作用。
利用时政新闻去写作,这个过程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只是放任学生在那里纸上谈兵,怎么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学生时评写作时,教师如果发现了哪位学生的观点不对,一定要进行引导,把学生拉回来,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去;教师也要抓住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比较正确的几个观点,来给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回到正确的观点上。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这个角色就有了很大的作用,发挥着引导学生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时评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任由学生自己去进行时评写作,写出来的文章可能毫无灵动与生气,在这种写作的模式下,也完全看不到学生真实的想法,当然也肯定体会不到学生真正的情感,看到的只是一篇篇陈述新闻事实的文章。如何让学生真正地了解时评写作?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时评写作背后的道理?这些都将会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让高中语文教师在时评写作指导上下功夫,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体会到时评写作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时评写作能力的目的,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指导,使学生在考试当中有更大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高涵.基于新闻时政资源下的高中论述类文本写作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李雨宸.浅析融媒体时代地市台时政新闻写作方式如何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8):127-128.
关键词:高考;时评写作;教学策略
一、精心选择素材,激发写作思维
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一个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身边有一类人,不管讨论什么问题都说得头头是道,就像是有说不完的话一样,这就体现了这一类人的思维是极其敏锐的。而在时评写作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总是那么几句话,反反复复,写出来的作文索然无味,根本没有让读者看下去的欲望。所以这就需要高三语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时评写作能力。
首先,应该利用时政新闻来挖掘出写作的新思路。高中生在写时评写作类作文时,往往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没有思路,自己所看到的信息就是一些表面的信息,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这些表面信息,来看到新闻的实质,看到这则新闻背后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就需要我们有极强的思维能力。前期,高三语文教师需要精心选择一些简单的时政新闻,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来想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对时评写作有一个最初的了解;中期,就可以找一些稍微難的时政新闻,来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且针对学生的想法,教师再进行下一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明白这些新闻都是在讲什么;后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一个时政新闻,并且对其进行深度的剖析,从而锻炼自己的时评写作能力。
二、巧抓写作时机,灵活呈现材料
在我国,上语文写作课时,对时政新闻这些素材的补充往往都是以文字的形式直接给学生念,或者投影到PPT上,然后让学生在课下收集,这就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是怎么收集的?收集以后有没有进行深度的分析?还有一系列的问题将会出现,这些问题并不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教师只会在考试时,看哪位学生写作文时用到了时政新闻,哪些没用到。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会让学生对时评写作感兴趣,也不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会因为教师只通过“读促写”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高三教师需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学生的时评写作能力,还可以改变一下时政新闻素材的呈现方式。
首先,在上写作课之前,高三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时政新闻素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的最佳机会。在学生了解新闻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加以评价,不懂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在学生进行时评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以前学生知道的新闻素材里挑选几则新闻,并且引导学生培养思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管学生表现得好坏,都要一直鼓励学生,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写作,不要局限于一个角度。最后,教师还可以只给学生一个写作立意的标准,不给学生新闻素材,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素材,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搜集能力,在学生完成写作时,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还要仔细批改学生的时评写作,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加以改正。
三、明确教师责任,注重教师引导
在学生进行时评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才是可以和时政新闻产生情感的主体。但是,在真实的课堂中,教师往往都会有一种“学生是写作的主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不会过多干预学生的写作,只是在每张试卷上标出一个个不理想的成绩。在学生进行时评写作的过程中,教师是必不可少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一步步地去引导,起着“察言观色,引导启发”的重要作用。
利用时政新闻去写作,这个过程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只是放任学生在那里纸上谈兵,怎么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学生时评写作时,教师如果发现了哪位学生的观点不对,一定要进行引导,把学生拉回来,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去;教师也要抓住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比较正确的几个观点,来给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回到正确的观点上。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这个角色就有了很大的作用,发挥着引导学生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时评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任由学生自己去进行时评写作,写出来的文章可能毫无灵动与生气,在这种写作的模式下,也完全看不到学生真实的想法,当然也肯定体会不到学生真正的情感,看到的只是一篇篇陈述新闻事实的文章。如何让学生真正地了解时评写作?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时评写作背后的道理?这些都将会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让高中语文教师在时评写作指导上下功夫,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体会到时评写作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时评写作能力的目的,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指导,使学生在考试当中有更大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高涵.基于新闻时政资源下的高中论述类文本写作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李雨宸.浅析融媒体时代地市台时政新闻写作方式如何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8):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