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不可“玩”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1978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资治通鉴》载,南朝刘宋政权的一位亲王刘义康在政界惨败后,向沙门慧琳问道:“弟子有还理不?”慧琳说:“恨公不读百卷书。”意思是说刘义康由于不读书,没有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所以难免在政界失败。《宋书》曾记“义康素无学术,于大体,自谓兄弟至亲,不复存君臣形迹,率心径行,曾无猜防。”也指明他的致命弱点在于不学无术,不能“以史为镜”,吸取历史经验为现实的政治活动服务。
  有意思的是,史书向我们提供的另一些资料却说明:一些亡国之君恰恰是学识渊博,酷爱诗书的。梁元帝在西魏铁骑即将攻入建康时,“入东竹殿,命舍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将自赴火,宫人左右共止之”。“或问:‘何意焚书?’帝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资治通鉴》,卷一六五)
  一个被人视为因“不读百卷书”而身败名裂,一个感伤“读书万卷,犹有(亡国之)今日!”,在读书是否有益的问题上形成了尖锐的对立态度。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史官们有不少议论,其基本态度都倾向于“读书万卷,犹有今日”一派。唐太宗著名的谏臣魏征在《陈书·陈后主传论》中说:“古人有言,亡国之主,多有才艺,考之梁陈及隋,信非虚论。”魏征在此把“才艺”和“亡国”联系起来,意在揭示二者之间存在的某种必然关系。
  上文已经提到的梁元帝萧绎,史称“聪悟俊朗,天才英发。……既长好学,博总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辨敏速,冠绝一时。”“世祖(即元帝)性好书,常令左右读书,昼夜不绝,虽熟睡,卷犹不释。……作文章,援笔立就。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萧绎著书也很勤奋,曾著有《孝德传》等书三百四十五卷,这在封建帝王中是少见的。
  被隋文帝称作“全无心肝”的陈后主,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据《陈书》载,“后主嗣业,雅尚文词,傍求学艺,焕乎俱集。每臣下表疏及献上赋颂者,躬自省览,其有辞工,则神笔激赏,加其爵位,是以缙绅之徒,咸知自励矣。”
  以荒淫无度著称于史的隋炀帝,在文学上很自负,史书称他“自负才学,每骄天下士,尝谓侍臣曰:‘天下皆谓朕承借绪余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资治通鉴》卷一八二)隋炀帝如此自命不凡,固然让人啼笑皆非,但从中也可看出,对于文学,他决不是外行。
  至于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为人熟知的南唐李后主,则更是封建帝王中少见的在文学上有很高成就的佼佼者。他善属文,工书画,懂音律,作得一手绝妙好词。但终难免“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的亡国下场。
  身为人主,多有“才艺”为什么就要亡国?“才艺”和“亡国”有什么联系?魏征对此做了一些分析,他认为只为追求个人享乐而读书,而“不崇教义之本,偏尚淫丽之文,徒长浇伪之风,无救乱亡之祸矣。”(《陈书·陈后主传》)这里,魏征看到“淫丽之文”和“浇伪之风”对巩固政权的危害,敏锐地察觉到提倡什么文风关系时代的盛衰和国家的兴亡。魏征身为谏官重臣,立论多从政治角度着眼。对这个问题从思想上找根源,谈得较透彻的应是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他在《读通鉴论》中专门就“梁元帝读书亡国”的问题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王夫之认为:“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耽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王夫之认为,梁元帝之亡国,和读书无关在于:当时政治形势的发展决定梁朝必败;有关在于:梁元帝读书撰著在本质上和沉溺于声色犬马的享乐活动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是“玩”物,一个是“玩”书,“有所玩者,未有不丧者也。”王夫之的一个“玩”字,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才艺”和“亡国”之间的联结点。玩者,以追求个人私欲的满足而为目的的享乐活动也。玩物固然丧志,“玩”书亦“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使人堕落沉沦的不仅仅是声色狗马一类的物质享乐活动。考察一下那些亡国之君进行的文学活动,无不是以“玩”做为基本态度的。在他们眼中,文学不过是酣歌醉舞的替代品,是一种较高级的享乐活动。赋诗为文和渔猎声色一样,成了他们腐朽淫靡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王夫之认为,象梁元帝等亡国之君的“玩书”态度,是很危险的,“其穷也以教而锢人之子弟,其达也以执而误人之国家。”小则害人,大则误国。因为读书本身决不是目的,它要有利于“身心”“伦物”和“政教”,只是一种克己修身治天下的手段。读书要“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总之,要读书,先立志,“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这正是梁元帝等人至死不悟的道理所在。梁元帝以为是读书害了他,这实在是一个大误会。他所看到的只是表象,而王夫之则把这表象之下埋藏很深的本质原因挖掘了出来。
  
其他文献
最新解密档案显示,哈马舍尔德推动非洲和平触犯西方利益,  乘坐的飞机被雇佣军击落  达格·哈马舍尔德  出生于1905年7月,瑞典人。自1953年4月10日起担任联合国秘书长,1961年9月18日在刚果执行和平任务时遇难。  1961年9月17日,深夜。  非洲大陆一片寂静。一架飞机静静地飞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上空。零点刚过,飞机即将到达英属北罗得西亚恩多拉市(今属赞比亚)。突然,一声巨响传来。飞机跌
清史编委会编《清代人物传稿》,是一部大型的人物传记,篇幅暂定二十卷,包括人物两千人左右。上编第一卷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可惜个别作者未能如《凡例》所言,“传记中所叙事实,力求翔实可靠。”其中《阎尔梅万寿祺合传》所犯错误尤为严重。  《阎万合传》记康熙三年,阎尔梅为仇家所讦,“不得已再走他乡,逃至北京后躲进刑部尚书龚鼎孳的家中。……经龚鼎孳出面调停,祸事才平息下来。”“康熙五年春,阎尔梅将行,龚鼎孳等人
这个集子是北岛、李陀编的,我只是作者之一。  “七十年代”很重要,对我们这一代人很重要。很多人,很多事,都值得重新回味。  过去,我跟唐晓峰谈过这事。他跟北岛是老同学、老朋友。北岛移居香港后,他跟北岛说这事,北岛一听就说好。他是个说干就干挺能张罗的人,居然约了不少人。他和李陀编这书,出得真快,二○○八年出“牛津版”,二○○九年出“三联版”。原来只是说说,想不到这么快,书已经印出来了,一下就有了两个
〔摘要〕本文基于实际调查数据,从总体情况、生活状况、环境安全感、自信心理、交友状况、学习适应性、兴趣和期待七个方面分析安徽省怀宁县平山镇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干预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农村;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1-0058-04  近年来,众多学者及各界人士都
〔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重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与时俱进,是真实生活的浓缩精华。统编教材在原有基础上去粗存精、吐故纳新,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并提出思考建议,旨在启发教师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让文化积淀与心理成长相得益彰。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
庄子和庄子学派跟墨家一样, 也认为礼乐虚伪。而且, 他们也喜欢编故事嘲笑儒家。  有个故事是这么说的: 一天晚上, 两个儒家之徒去盗墓。大儒在地面望风, 小儒在墓里作案。大儒问:天快亮了,怎么样了?小儒答: 还没解开衣服呢!这死人嘴里有颗珠子。不过,这番对话是吟诗。  大儒问:东方作矣,事之何若?  小儒答:未解裙襦,口中有珠。  接着,那小儒一边在死人嘴里挖珠子,一边吟唱:青青之麦,生于陵陂(读
爱是一门艺术吗?——这确是一个十分新鲜而又有趣的问题。  自有人类以来,大概也就有爱了,而自有爱以来,也就有如此之多说不清、道不白的“爱的悲剧”、“爱的苦恼”、“爱的失败”、“爱的夭折”……  埃利希·弗洛姆在他这本轰动一时的小册子《爱的艺术》中感叹万分地说,对人来说,恐怕再没有什么事会象“爱”这样,总是首先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和期待开始,却又常常如此有规律地以失败告终。而更令人莫名不解的是,人类如果
利用从众心理刷量,带动真实转发  很多微博、微信大账号掺杂假粉这件事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但其实如果正确使用它们来刷量,会有不错效果。  中国人有从众的心理。如果大家看到条微博只有1、2个转发就很容易忽略过去,但是发现这条微博突然有一两百个转发,不管内容怎么样,你也会用心看一眼。所以刷量在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是为了骗人,而是为了带动更多真实的转发,让你的竞争对手感到恐慌。  有了刷量的意识,时机的掌握
《消息报》是全埃及销量最大的纸质报纸,日销量远超另外两大报《金字塔报》和《共和国报》。“报纸的销量令我们自豪,但更让我们感到骄傲的是2015年9月,我们‘老总’还陪同塞西总统去北京出席了‘9·3’阅兵。”今年9月25日,在开罗市中心“新闻街”的《消息报》编辑大楼,该报工作人员激动地向《环球人物》记者介绍。最难忘的是“航母杀手”  由于怕堵车,记者当天早早出发,赶到《消息报》时比约定时间提前了半个多
肯·福莱特  寂静的黎明,一位面容清秀的少年正匆匆赶去与他热恋着的有夫之妇幽会,如果一切顺利,他们会私奔。然而,这个他憧憬了许久的好日子,却被一场飞来横禍彻底地毁灭了。  这是肯·福莱特最新出版的小说《暗夜与黎明》的开头。故事发生在中世纪黑暗时代的英国,海盗肆虐,贵族阶级明争暗斗,神职人员贪婪纵欲,老百姓朝不保夕,丧失自由的奴隶任人宰割。在这样波云诡谲的历史中,3个年轻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他们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