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之问”的再讨论:经济不平等与美国的再分配困境

来源 :美国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i_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美国有着高度发达和极度不平等的两副面孔,这使得罗伯特·达尔关于“谁在真正统治”的质问有着继续讨论的意义.20世纪的美国经历了两次经济不平等的高峰,在两次高峰之间,激进的再分配政策将美国带入福利国家行列,缩减了贫富差距并造就了“中产阶级美国”.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经济不平等空前严重,财富高度集中,收入差距扩大,而通过再分配纠正不平等则困难重重,企业高管与普通劳动者之间出现巨大的薪酬差,无论是削减高管薪酬还是提高最低工资都极具争议;提高累进所得税率与减免企业税等决策之间充满利益博弈,折射出经济增长与分配正义的艰难平衡.在自由价值、资本逻辑和政党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国的再分配机制未能发挥纠正不平等的应有作用,反而助长了富裕阶层通过控制财富来主导政治过程.
其他文献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与那些保守的"复古派"和激进的"西化派"不同,梁漱溟把全球资本主义的历史情境纳入自己的思考,并试图在这个视野里探索理论和制度的创新.他论证了中国原有的亲缘和地缘力量在中国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他相信重建以"家庭"或"伦理"为特征的中国社会结构将引导中国走上一条超越"资本主义"的现代道路.他对"团体""合作""地缘""礼俗"等概念的重新使用,明显地强调了社会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公平""平等"等问题.他的"乡土中国"再造方案不仅构成了中国现代性的一个奇异的景观,也为
摘 要: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美学思想可以划分为前期与后期两个阶段。其前期的美学思想一般称为“心理美学”。美学大讨论之后,朱光潜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将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与自己的美学理论相结合形成其后期美学思想,其后期的美学思想也被称之为“哲学美学”。朱光潜之所以能完成美学思想的转型,主要原因在于其前期美学的主要观点“美在心物间的关系”,已经包含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萌
摘 要:亚里士多德强调文学活动应该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认为文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有助于道德德性的形成。道德教育与审美快感在文艺的“净化”作用中统一起来。悲剧人物虽然不是完人,但性格必须善良,不善良就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之情。性格是潜在的,行动是现实的,人物性格必须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特别是要从一些重要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只有通过悲剧人物的行动,才能判断悲剧人物的德性。从诗学的角度而言,悲剧摹仿的内容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