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好不+X”语料进行整理分析表明,现代汉语“好不+X”格式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进入了一个再格式化的发展时期。“好不+X”多格式并存、“好不+X”句的语用优先选择,是形成“好不+X”语义游移的重要诱因。
关键词:好不 语义游移 分析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好不+X”是由固定词“好不”与不固定的语言成分“X”组成的一种固定格式,这种格式的表层形式与内部结构意义不完全一致,如“好不容易”是“很不容易”的意思,“好不热闹”是“很热闹”意思,它具有肯定或否定两种语义的现象。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259)中提到这一特殊语言现象:还有一些词语用“好不+X”修饰之后,语义是游移不定的,根据上下文可以表示肯定(=好不+A),也可以表示否定(=好+不A)”。
“好不+X”现象早已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也有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过研究,有从历时角度研究“好不+X”发展演变过程的;有从共时角度研究“好不+X”在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的表现特点。本文着重对现代汉语“好不”语料进行整理分析,全面把握“好不+X”格式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以此探讨现代汉语“好不+X”语义游移现象产生的动因。
二 现代汉语“好不+X”格式分布
本文现代汉语“好不+X”的语料分别取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语料库(以下简称北大语料库)和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语言文本语料库(以下简称传媒大学语料库)。我们检索北大语料库(2.64亿汉字),整理提取出现代汉语“好不+X”格式句2465例;检索传媒大学语料库(6700篇广播电视节目文本,3.87亿汉字),整理提取出现代汉语“好不+X”格式句368例,从以上两个途径共获取现代汉语“好不+X”格式句2833例,并从“好不+X”的格式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好不+X”格式类型,是根据“好不+X”格式的内部结构和语义关系进行分类,分为肯定格式、否定格式和肯否格式三种基本格式。“好不+X”的肯定格式,内部结构为“好不+X=好(不)+X”,这一格式中的“不”的意义已经虚化,没有实在的否定义,其语义结构为“好不+X=好X”,表示肯定意义。如例(1)中a1的“好不惬意”等于“很惬意”的意思,b1的“好不热闹”等于“很热闹”的意思。
(1)a 乐手也都纷纷仿效,唱到兴处,也饶舌一段,[好不]惬意。(《人民日报》)
b一时之间,五个人嘻嘻哈哈,[好不]热闹。(琼瑶《青青河边草》)
“好不+X”的否定格式,内部结构为“好不+X=好+不X”,其中“不”有实在的否定意义,“好”是对“不X”的程度限制,这一格式的语义为“好不+X=不X”,都表示否定意义。如例(2)中a2的“好不情愿”等于“很不情愿”,b2的“好不容易”等于“很不容易”的意思。
(2)a老丁[好不]情愿地用右手抓住她的胳膊,将她拎了起来。(白桦,《淡出》)
b我[好不]容易替你做了这个媒,腿也跑折了。(张爱玲,《连环套》)
“好不+X”的肯否格式。在这种结构形式中,相同的语言成分“X”,进入“好不+X”格式后,既可构成肯定格式“好不+X=好(不)+X”,语义结构为“好不+X=好+X”,表肯定义,也可构成否定格式“好不+X=好+不X”;语义结构为“好不+X=好+不X”,表示否定义。“好不+X”具体表示肯定义还是否定义,要根据语境加以确定。如例(3)中,同样是“好不+高兴”,a3的“好不高兴”等于“很高兴”的意思,b3的“好不高兴”等于“很不高兴”的意思。
(3)a屋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大家说说笑笑,[好不]高兴。(雪克,《战斗的青春》)
b拍了半天,医生醒了,[好不]高兴地问。(张贤亮,《肖尔布拉克》)
统计发现,在北大语料库2465个“好不+X”句中,肯定格式有585例,占“好不+X”总数的23.7%;否定格式有1818例,占“好不+X”总数的73.8%;肯否格式有62例,占“好不+X”总数的2.5%。在传媒大学语料库的368例“好不+X”句中,肯定格式有36例,占“好不+X”总数的9.8%;否定格式有328例,占“好不+X”总数的89.1%;肯否格式有4例,占“好不+X”总数的1.1%。同时发现,在“好不+X”否定格式中,还大量存在“好不容易”和“好不容易才”格式。据统计,在北大语料库1818个否定格式“好不+X”句中,有“好不容易”句1328个,占否定格式的73.0%;在传媒大学语料库328个“好不+X”否定格式句中,含“好不容易”的句子有303个,占传媒大学语料库总数的92.4%。这两种格式中的不固定语言成分“X”已经进一步固定为“容易”和“不容易”,并形成更为稳定的语言形式“好不容易”和“好不容易才”。本文认为,这应是在否定格式基础上进一步固化的另外两种格式。
现代汉语“好不+X”存在五种格式:“好不+X”肯定格式、“好不+X”否定格式、“好不+X”肯否格式、“好不容易”格式、“好不容易才”格式。从“好不+X”格式类型的分布看,现代汉语仍存在大量的“好不+X”格式,但“好不+X”格式的分布并不均衡。北大语料库和传媒大学语料库的综合统计结果显示,否定格式平均使用率高达75.8%,肯定格式的平均使用率仅为21.9%,否定格式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肯定格式;也就是说,在现代汉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好不+X”否定格式。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好不+X”否定格式中,“好不容易”的平均使用率达到76.0%,“好不容易才”格式的平均使用率也为21.7%,“好不容易”格式和“好不容易才”格式占据“好不+X”否定格式的90%以上,现代汉语“好不+X”格式呈现多格式并存的特点。
三 “好不+X”语义游移动因
1 “好不+X”多格式并存
我们可以把“好不+X”格式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好不+X”否定格式独用期。“好不+X”否定格式是最早产生的格式,产生时间不晚于唐末宋初(袁宾,1984)。唐五代“好不+X”格式数量极少,只发现3例,都是否定的意思(张海涛,2007);第二阶段、“好不+X”否定格式和肯定格式并用期。元代出现肯定格式和否定格式并存现象,其中“好不+X”肯定格式有34例、否定格式有50例,否定格式用法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张海涛,2007)。“好不+X”肯定格式的出现,是“好不+X”句演变发展的转折点,使“好不+X”格式进入同形异构阶段;第三阶段:“好不+X”多种格式的并用期。现代汉语“好不+X”有五种格式并用。
“好不+X”的肯否式、肯定格式和否定格式属同形异构格式,“不”的意义的实在和虚化是形成其语义游移的特点的原因。否定格式中“好”辖制的范围是“不X”,“不”辖制的范围是“X”,“好”是上一层次的语法结构单位,“不”是下一层次的语法结构单位,各自有明确的辖制对象,意义实在,不可缺省。肯定格式中的“好不”,是由程度副词“好”和衬音词“不”(方绪军,1996)组合,“好”辖制的范围是“X”;“不”辖制的范围是“好”,没有实在意义,其作用是帮助“好”构成一个双音副词,两者是同一层次的语法结构单位。根据重新分析理论(刘坚、曹广顺、吴福祥,1995),由于实词性结构成分“不”的虚化,“好不+X”内部的语法结构、语义结构都发生了改变,并进行了调整;而重新分析的结果就是“好不+X”肯定格式和否定格式的并存,形成同形异构的复杂语言现象。
2 语用优先选择
从语用的角度看,“好不+X”肯定格式和否定格式都通过强调程度来表示主观感叹。“好不+X”否定格式是对“不X”的感叹,如:
(4)他愧疚地想:要做真正的男人了,这男人做得[好不]硬气!(孙见喜,《贾平凹的情感历程》)
(5)帮主与田相公皱著眉头站在一旁,模样儿显得[好不]耐烦。(金庸,《雪山飞狐》)
以上例中,都强调了“不硬气、不容易、不耐烦、不害臊”的否定程度深。同样是表达否定,我们试比较“X”、“不+X”和“好不+X”的语用效果,如:
(6)(小王)X:硬气、耐烦
(7)(小王)不+X:不硬气、不耐烦
(8)(小王)好不+X: 好不硬气、好不耐烦
“好不+X”肯定格式是对“X”的感叹,如:
(9)满院子的根雕,六七个人或雕刻,或描画,[好不]忙活。(《人民日报》)
(10)其时孙中山正在檀岛,夫妻见面,[好不]悲伤。(唐仕进,《孙中山的原配卢慕贞》)
例(9)是强调“忙活”等积极义的程度,例(10)是强调“悲伤”等消极义的程度,试比较“X”、“好+X”和“好不+X”的语用效果,如:
(11)(大家)X:忙活、悲伤
(12)(大家)好+X :好忙活、好悲伤
(13)(大家)好不+X:好不忙活、好不悲伤
比较可知,同样是表达一种评价态度,“X”、“不+X”/“好+X”、“好不+X”三类句子的情感表达程度逐步加深。“X”句、“不+X”/“好+X”句表义直白、生硬、客观,“好不+X”句表义口语化色彩明显,语气更加委婉柔和,主观情感更加突显。汉民族传统的语言运用心理是讲求说话礼仪,追求说话的含蓄性和艺术性,尽量避免表达的生硬直白,“好不”句以其委婉、和谐的表达风格更加适应汉语的表达习惯,成为人们优先选择的语言表达形式。
四 结语
通过对现代汉语“好不+X”句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汉语“好不+X”句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进入了一个多格式并存的发展时期。“好不+X”语义游移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好不+X”肯定格式的产生及与否定格式的并用,新的语言因素的产生导致新的语言现象的出现。“好不+X”特有的语用功能,导致语言使用的优先选择,形成“好不+X”多格式分布的格局。综上所述,“好不+X”语义游移现象是语言长期演变发展的结果。我们认为,对语言材料进行穷尽式的考察研究,有助于了解语言事实的真相及其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 袁宾:《“好不+X”考》,《中国语文》,1984年第3期。
[2]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 沈家煊:《“好不+X”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中国语文》,1994年第4期。
[4]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中国语文》,1995年第3期。
[5] 孟庆章:《“好不+X”肯定格式出现时间新证》,《中国语文》,1996年第2期。
[6] 方绪军:《析“好/好不+形容词”的同义现象》,《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7] 周明强:《论“好不AP”、“好AP”中的AP》,《汉语学习》,1998年第1期。
[8]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 中国传媒大学应用语言学系:《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语言文本语料库》,http://ling.cuc.edu.cn/rawpub/indeX.asp,2000.
[10]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http://ccl.pku.edu.cn/YuLiao_Contents.Asp,2003.
[11] 武振玉:《程度副词“好”的产生与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2] 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3] 邹立志:《“好不A”诸现象的语义语用考察》,《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3期。
[14] 张海涛:《近代汉语“好不+X”格式研究》,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作者简介:文静,女,1966—,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民族语言,工作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关键词:好不 语义游移 分析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好不+X”是由固定词“好不”与不固定的语言成分“X”组成的一种固定格式,这种格式的表层形式与内部结构意义不完全一致,如“好不容易”是“很不容易”的意思,“好不热闹”是“很热闹”意思,它具有肯定或否定两种语义的现象。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259)中提到这一特殊语言现象:还有一些词语用“好不+X”修饰之后,语义是游移不定的,根据上下文可以表示肯定(=好不+A),也可以表示否定(=好+不A)”。
“好不+X”现象早已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也有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过研究,有从历时角度研究“好不+X”发展演变过程的;有从共时角度研究“好不+X”在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的表现特点。本文着重对现代汉语“好不”语料进行整理分析,全面把握“好不+X”格式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以此探讨现代汉语“好不+X”语义游移现象产生的动因。
二 现代汉语“好不+X”格式分布
本文现代汉语“好不+X”的语料分别取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语料库(以下简称北大语料库)和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语言文本语料库(以下简称传媒大学语料库)。我们检索北大语料库(2.64亿汉字),整理提取出现代汉语“好不+X”格式句2465例;检索传媒大学语料库(6700篇广播电视节目文本,3.87亿汉字),整理提取出现代汉语“好不+X”格式句368例,从以上两个途径共获取现代汉语“好不+X”格式句2833例,并从“好不+X”的格式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好不+X”格式类型,是根据“好不+X”格式的内部结构和语义关系进行分类,分为肯定格式、否定格式和肯否格式三种基本格式。“好不+X”的肯定格式,内部结构为“好不+X=好(不)+X”,这一格式中的“不”的意义已经虚化,没有实在的否定义,其语义结构为“好不+X=好X”,表示肯定意义。如例(1)中a1的“好不惬意”等于“很惬意”的意思,b1的“好不热闹”等于“很热闹”的意思。
(1)a 乐手也都纷纷仿效,唱到兴处,也饶舌一段,[好不]惬意。(《人民日报》)
b一时之间,五个人嘻嘻哈哈,[好不]热闹。(琼瑶《青青河边草》)
“好不+X”的否定格式,内部结构为“好不+X=好+不X”,其中“不”有实在的否定意义,“好”是对“不X”的程度限制,这一格式的语义为“好不+X=不X”,都表示否定意义。如例(2)中a2的“好不情愿”等于“很不情愿”,b2的“好不容易”等于“很不容易”的意思。
(2)a老丁[好不]情愿地用右手抓住她的胳膊,将她拎了起来。(白桦,《淡出》)
b我[好不]容易替你做了这个媒,腿也跑折了。(张爱玲,《连环套》)
“好不+X”的肯否格式。在这种结构形式中,相同的语言成分“X”,进入“好不+X”格式后,既可构成肯定格式“好不+X=好(不)+X”,语义结构为“好不+X=好+X”,表肯定义,也可构成否定格式“好不+X=好+不X”;语义结构为“好不+X=好+不X”,表示否定义。“好不+X”具体表示肯定义还是否定义,要根据语境加以确定。如例(3)中,同样是“好不+高兴”,a3的“好不高兴”等于“很高兴”的意思,b3的“好不高兴”等于“很不高兴”的意思。
(3)a屋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大家说说笑笑,[好不]高兴。(雪克,《战斗的青春》)
b拍了半天,医生醒了,[好不]高兴地问。(张贤亮,《肖尔布拉克》)
统计发现,在北大语料库2465个“好不+X”句中,肯定格式有585例,占“好不+X”总数的23.7%;否定格式有1818例,占“好不+X”总数的73.8%;肯否格式有62例,占“好不+X”总数的2.5%。在传媒大学语料库的368例“好不+X”句中,肯定格式有36例,占“好不+X”总数的9.8%;否定格式有328例,占“好不+X”总数的89.1%;肯否格式有4例,占“好不+X”总数的1.1%。同时发现,在“好不+X”否定格式中,还大量存在“好不容易”和“好不容易才”格式。据统计,在北大语料库1818个否定格式“好不+X”句中,有“好不容易”句1328个,占否定格式的73.0%;在传媒大学语料库328个“好不+X”否定格式句中,含“好不容易”的句子有303个,占传媒大学语料库总数的92.4%。这两种格式中的不固定语言成分“X”已经进一步固定为“容易”和“不容易”,并形成更为稳定的语言形式“好不容易”和“好不容易才”。本文认为,这应是在否定格式基础上进一步固化的另外两种格式。
现代汉语“好不+X”存在五种格式:“好不+X”肯定格式、“好不+X”否定格式、“好不+X”肯否格式、“好不容易”格式、“好不容易才”格式。从“好不+X”格式类型的分布看,现代汉语仍存在大量的“好不+X”格式,但“好不+X”格式的分布并不均衡。北大语料库和传媒大学语料库的综合统计结果显示,否定格式平均使用率高达75.8%,肯定格式的平均使用率仅为21.9%,否定格式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肯定格式;也就是说,在现代汉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好不+X”否定格式。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好不+X”否定格式中,“好不容易”的平均使用率达到76.0%,“好不容易才”格式的平均使用率也为21.7%,“好不容易”格式和“好不容易才”格式占据“好不+X”否定格式的90%以上,现代汉语“好不+X”格式呈现多格式并存的特点。
三 “好不+X”语义游移动因
1 “好不+X”多格式并存
我们可以把“好不+X”格式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好不+X”否定格式独用期。“好不+X”否定格式是最早产生的格式,产生时间不晚于唐末宋初(袁宾,1984)。唐五代“好不+X”格式数量极少,只发现3例,都是否定的意思(张海涛,2007);第二阶段、“好不+X”否定格式和肯定格式并用期。元代出现肯定格式和否定格式并存现象,其中“好不+X”肯定格式有34例、否定格式有50例,否定格式用法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张海涛,2007)。“好不+X”肯定格式的出现,是“好不+X”句演变发展的转折点,使“好不+X”格式进入同形异构阶段;第三阶段:“好不+X”多种格式的并用期。现代汉语“好不+X”有五种格式并用。
“好不+X”的肯否式、肯定格式和否定格式属同形异构格式,“不”的意义的实在和虚化是形成其语义游移的特点的原因。否定格式中“好”辖制的范围是“不X”,“不”辖制的范围是“X”,“好”是上一层次的语法结构单位,“不”是下一层次的语法结构单位,各自有明确的辖制对象,意义实在,不可缺省。肯定格式中的“好不”,是由程度副词“好”和衬音词“不”(方绪军,1996)组合,“好”辖制的范围是“X”;“不”辖制的范围是“好”,没有实在意义,其作用是帮助“好”构成一个双音副词,两者是同一层次的语法结构单位。根据重新分析理论(刘坚、曹广顺、吴福祥,1995),由于实词性结构成分“不”的虚化,“好不+X”内部的语法结构、语义结构都发生了改变,并进行了调整;而重新分析的结果就是“好不+X”肯定格式和否定格式的并存,形成同形异构的复杂语言现象。
2 语用优先选择
从语用的角度看,“好不+X”肯定格式和否定格式都通过强调程度来表示主观感叹。“好不+X”否定格式是对“不X”的感叹,如:
(4)他愧疚地想:要做真正的男人了,这男人做得[好不]硬气!(孙见喜,《贾平凹的情感历程》)
(5)帮主与田相公皱著眉头站在一旁,模样儿显得[好不]耐烦。(金庸,《雪山飞狐》)
以上例中,都强调了“不硬气、不容易、不耐烦、不害臊”的否定程度深。同样是表达否定,我们试比较“X”、“不+X”和“好不+X”的语用效果,如:
(6)(小王)X:硬气、耐烦
(7)(小王)不+X:不硬气、不耐烦
(8)(小王)好不+X: 好不硬气、好不耐烦
“好不+X”肯定格式是对“X”的感叹,如:
(9)满院子的根雕,六七个人或雕刻,或描画,[好不]忙活。(《人民日报》)
(10)其时孙中山正在檀岛,夫妻见面,[好不]悲伤。(唐仕进,《孙中山的原配卢慕贞》)
例(9)是强调“忙活”等积极义的程度,例(10)是强调“悲伤”等消极义的程度,试比较“X”、“好+X”和“好不+X”的语用效果,如:
(11)(大家)X:忙活、悲伤
(12)(大家)好+X :好忙活、好悲伤
(13)(大家)好不+X:好不忙活、好不悲伤
比较可知,同样是表达一种评价态度,“X”、“不+X”/“好+X”、“好不+X”三类句子的情感表达程度逐步加深。“X”句、“不+X”/“好+X”句表义直白、生硬、客观,“好不+X”句表义口语化色彩明显,语气更加委婉柔和,主观情感更加突显。汉民族传统的语言运用心理是讲求说话礼仪,追求说话的含蓄性和艺术性,尽量避免表达的生硬直白,“好不”句以其委婉、和谐的表达风格更加适应汉语的表达习惯,成为人们优先选择的语言表达形式。
四 结语
通过对现代汉语“好不+X”句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汉语“好不+X”句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进入了一个多格式并存的发展时期。“好不+X”语义游移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好不+X”肯定格式的产生及与否定格式的并用,新的语言因素的产生导致新的语言现象的出现。“好不+X”特有的语用功能,导致语言使用的优先选择,形成“好不+X”多格式分布的格局。综上所述,“好不+X”语义游移现象是语言长期演变发展的结果。我们认为,对语言材料进行穷尽式的考察研究,有助于了解语言事实的真相及其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 袁宾:《“好不+X”考》,《中国语文》,1984年第3期。
[2]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 沈家煊:《“好不+X”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中国语文》,1994年第4期。
[4]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中国语文》,1995年第3期。
[5] 孟庆章:《“好不+X”肯定格式出现时间新证》,《中国语文》,1996年第2期。
[6] 方绪军:《析“好/好不+形容词”的同义现象》,《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7] 周明强:《论“好不AP”、“好AP”中的AP》,《汉语学习》,1998年第1期。
[8]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 中国传媒大学应用语言学系:《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语言文本语料库》,http://ling.cuc.edu.cn/rawpub/indeX.asp,2000.
[10]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http://ccl.pku.edu.cn/YuLiao_Contents.Asp,2003.
[11] 武振玉:《程度副词“好”的产生与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2] 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3] 邹立志:《“好不A”诸现象的语义语用考察》,《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3期。
[14] 张海涛:《近代汉语“好不+X”格式研究》,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作者简介:文静,女,1966—,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民族语言,工作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