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让整个国产动漫沸腾,让一直以来萎靡不振的国漫为之一震,9个亿的票房成绩更是打破了国内动漫电影票房纪录,虽然这其中有电影保护月的原因,但是这部历时八年之久的作品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动漫的希望。
关键词:大圣归来;国产动漫
作者简介:王歆(1987.8-),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1
80后跟90后一代在我们小时候有许多优秀的动画片,像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闹天宫》、《牧笛》、《哪吒闹海》,我们当时的木偶动画剪纸动画也是享誉世界,现在随着日风来袭,美风来袭,我们国产动漫的处境也是越来越尴尬,小孩子们就只有喜洋洋跟灰太狼,无形中给他们灌输一种妻管严的思想。而最近一部《大圣归来》给国产动画电影票房一震,做到九个亿,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沉寂,大圣归来的横空出世是做到了前无古人了,那是不是后无来者呢?大圣归来会不会成为一个绝响?国产动漫为什么会沉寂那么久?
在80年代后期,动画的生产制作向市场经济转变,在转型的过程中,上海美影厂也出了《宝莲灯》、《黑猫警长》等优秀的动画片,但是在摸索市场化的过程中,一些优秀的动画创作的前辈不仅要创作,还有自己去筹集资金,对他们而言,找资金比创作难度要大上几千倍,那时候也没有政策的扶持,艺术家也需要生计,而国外的动画加工业很发达,所以一些绘画功底很好的优秀艺术家纷纷的转到加工业去了。
2006年国务院开始扶持动漫产业的发展,对在电视台放映的动画片按照分钟数进行补贴,但是这并没有让国产动漫摆脱尴尬的局面,这样反而使我们的动漫产业更注重数量,更注重播出,而不是创作,国家的分钟补贴扶持政策也让这种局面更加膨胀,由于从中央政府到地方都有对动画的补贴,但是补贴的是播出,而不是补贴创作,这样做导致的结果就是为了享受补贴而大量的粗制滥造,缺少质量上乘的动漫作品。今天的国产动漫早已习惯在政策"照顾"下享受虚假繁荣,这种速食主义充斥在整个动漫产业中。
无论是向市场经济的痛苦转型,还是扶持政策的弊端,还是优秀动漫制作人才的缺失或者动漫资金制作的不足,总而言之动漫行业的从业人过的并不好,国产动漫的处境也不好。
那如何确保动漫产业在中国生根成长呢?我们的动漫产业要走什么样的模式呢?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动漫产业链呢?
说到动漫产业链,就不得不说动漫王国日本跟美国。在日本87%的人喜欢漫画,这么庞大的需求,一定孕育同样庞大的供给,所以日本有大量的优秀动漫从业人员,生产大量的动漫作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有70%的动漫都是在中国进行的加工。日本的动漫产业链是以量取胜,做的是市场模式。而美国动漫的产业链模式走的是精英路线,一部好莱坞动漫大概需要600-2000人的团队,历时4年甚至更长时间。以《疯狂原始人》为例,从筹划到制作耗时8年,集结好莱坞顶尖视效团队,斥资一亿三千五百万美元,尽心设计人物动物和史前场景,让人眼前一亮,最后在全球取得了5.8亿美元的总收入。
那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动漫产业链模式?《大圣归来》从筹划到制作历时8年,从这个数据可以初步认为《大圣归来》更偏向的是精英模式,是以质取胜。但是在这个速食主义时代,我们如何耐下心来做好一部动画?我们知道《大圣归来》在制作的时候经历了一次一次的挫折,不仅资金链多次断掉,田晓鹏导演更是自掏腰包,中间还经历了几十个员工集体离职,这个过程可想而知要是没有极大地热情跟决心是坚持不到最后的。
我们的动漫产业不仅缺少创新型人才,还缺少钱,更缺少耐心,缺少品质。像美国那样过亿资金的投入在国内是不常见的,国内一些动画公司都抱着这样的心态,投几千万做一部片子,收益过亿就好了,或者是投几百万,收益几千万就够了,结果就是越做越少,品质也不会有进步。
还有就是我们的动漫产业盈利模式太单一,只有票房,其他收益基本上没有,而动漫产业的最大的盈利来源于其衍生品跟授权的收入,以《海底总动员》为例,全球票房8亿美元,但是其授权的收入达到40亿美元,但是在我们国内,盗版猖狂,我不用你给我授权我就可以为所欲为,这让很多动漫公司很头疼。还有就算不经授权,我们的动漫为什么还是缺少衍生品?大圣归来的大圣形象在淘宝上卖得很火爆,有买家甚至催着大圣的制作商多制作大圣的玩偶,这是因为大圣的形象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一直以来,我们都缺少得到观众认可的动漫形象,所以动漫衍生品这一大块仍然是一个空白。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靠谱跟踏实是最宝贵的品质,或许对于国漫来说我们真的要抛开其他的嘈杂,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动漫,别让《大圣归来》成为绝响,而是国漫繁荣的开始。
关键词:大圣归来;国产动漫
作者简介:王歆(1987.8-),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1
80后跟90后一代在我们小时候有许多优秀的动画片,像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闹天宫》、《牧笛》、《哪吒闹海》,我们当时的木偶动画剪纸动画也是享誉世界,现在随着日风来袭,美风来袭,我们国产动漫的处境也是越来越尴尬,小孩子们就只有喜洋洋跟灰太狼,无形中给他们灌输一种妻管严的思想。而最近一部《大圣归来》给国产动画电影票房一震,做到九个亿,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沉寂,大圣归来的横空出世是做到了前无古人了,那是不是后无来者呢?大圣归来会不会成为一个绝响?国产动漫为什么会沉寂那么久?
在80年代后期,动画的生产制作向市场经济转变,在转型的过程中,上海美影厂也出了《宝莲灯》、《黑猫警长》等优秀的动画片,但是在摸索市场化的过程中,一些优秀的动画创作的前辈不仅要创作,还有自己去筹集资金,对他们而言,找资金比创作难度要大上几千倍,那时候也没有政策的扶持,艺术家也需要生计,而国外的动画加工业很发达,所以一些绘画功底很好的优秀艺术家纷纷的转到加工业去了。
2006年国务院开始扶持动漫产业的发展,对在电视台放映的动画片按照分钟数进行补贴,但是这并没有让国产动漫摆脱尴尬的局面,这样反而使我们的动漫产业更注重数量,更注重播出,而不是创作,国家的分钟补贴扶持政策也让这种局面更加膨胀,由于从中央政府到地方都有对动画的补贴,但是补贴的是播出,而不是补贴创作,这样做导致的结果就是为了享受补贴而大量的粗制滥造,缺少质量上乘的动漫作品。今天的国产动漫早已习惯在政策"照顾"下享受虚假繁荣,这种速食主义充斥在整个动漫产业中。
无论是向市场经济的痛苦转型,还是扶持政策的弊端,还是优秀动漫制作人才的缺失或者动漫资金制作的不足,总而言之动漫行业的从业人过的并不好,国产动漫的处境也不好。
那如何确保动漫产业在中国生根成长呢?我们的动漫产业要走什么样的模式呢?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动漫产业链呢?
说到动漫产业链,就不得不说动漫王国日本跟美国。在日本87%的人喜欢漫画,这么庞大的需求,一定孕育同样庞大的供给,所以日本有大量的优秀动漫从业人员,生产大量的动漫作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有70%的动漫都是在中国进行的加工。日本的动漫产业链是以量取胜,做的是市场模式。而美国动漫的产业链模式走的是精英路线,一部好莱坞动漫大概需要600-2000人的团队,历时4年甚至更长时间。以《疯狂原始人》为例,从筹划到制作耗时8年,集结好莱坞顶尖视效团队,斥资一亿三千五百万美元,尽心设计人物动物和史前场景,让人眼前一亮,最后在全球取得了5.8亿美元的总收入。
那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动漫产业链模式?《大圣归来》从筹划到制作历时8年,从这个数据可以初步认为《大圣归来》更偏向的是精英模式,是以质取胜。但是在这个速食主义时代,我们如何耐下心来做好一部动画?我们知道《大圣归来》在制作的时候经历了一次一次的挫折,不仅资金链多次断掉,田晓鹏导演更是自掏腰包,中间还经历了几十个员工集体离职,这个过程可想而知要是没有极大地热情跟决心是坚持不到最后的。
我们的动漫产业不仅缺少创新型人才,还缺少钱,更缺少耐心,缺少品质。像美国那样过亿资金的投入在国内是不常见的,国内一些动画公司都抱着这样的心态,投几千万做一部片子,收益过亿就好了,或者是投几百万,收益几千万就够了,结果就是越做越少,品质也不会有进步。
还有就是我们的动漫产业盈利模式太单一,只有票房,其他收益基本上没有,而动漫产业的最大的盈利来源于其衍生品跟授权的收入,以《海底总动员》为例,全球票房8亿美元,但是其授权的收入达到40亿美元,但是在我们国内,盗版猖狂,我不用你给我授权我就可以为所欲为,这让很多动漫公司很头疼。还有就算不经授权,我们的动漫为什么还是缺少衍生品?大圣归来的大圣形象在淘宝上卖得很火爆,有买家甚至催着大圣的制作商多制作大圣的玩偶,这是因为大圣的形象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一直以来,我们都缺少得到观众认可的动漫形象,所以动漫衍生品这一大块仍然是一个空白。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靠谱跟踏实是最宝贵的品质,或许对于国漫来说我们真的要抛开其他的嘈杂,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动漫,别让《大圣归来》成为绝响,而是国漫繁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