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查胎膜早破与围产期内母婴健康的关系。方法:分析分娩853例中并发胎膜早破的53例。结果:53例中,宫腔压力异常致胎膜早破50例,占94.3%。妊娠37周以上者43例占81.13%。破膜后自然发动宫缩临产者36例,在24~48小时之内发动宫缩自然分娩者29例,占54.7%。胎膜早破53例中无1例母婴感染。围产儿死亡率0%。结论:对胎膜早破者应及时诊断,尽快处理。
关键词 胎膜早破 围产期
胎膜早破是围产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对母婴危害大。我们对53例胎膜早破者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胎膜早破在围产期内对母婴所产生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院853例住院分娩产妇中53例胎膜早破者进行分析,以未临产胎膜自破作为统一诊断标准。
方法:对胎膜早破者住院后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嘱孕妇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1%新洁尔灭外阴消毒,每日2次。在无菌条件下行阴道内诊检查,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妊娠<37周者于临产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加速胎儿肺成熟,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产时科学接生,给孕妇间断吸氧至胎儿娩出,产后母婴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新生儿应用止血药。
结果
胎膜早破者孕周的分布:妊娠<37周者8例,占15.1%;37~41周者32例,占60.37%;>40孕周者13例,占24.5%。其中最小孕周为36周,最大为41+5周。
胎膜早破的诱发因素:双胎2例,占3.77%;羊膜腔内压力剧变36例,占67.9%:羊膜腔内压力不均11例,占20.7%;性生活史10例,占18.8%;无明显诱因3例,占5.66%。
胎膜早破与自然发动宫缩的关系:53例胎膜早破者中,有43例是破膜后自然发动宫缩临产的;6例<37孕周中,5例破膜在48小时以上自然临产的;37例>37孕周中,36例破膜后24~48小时自然临产,说明孕周越小潜伏期越长。
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的关系:胎膜早破中自然分娩者29例占54.7%,阴道助产者16例占30.1%,剖宫产者8例占15.1%,说明胎膜早破者难产发生率较高。
讨论
胎膜早破的诱发因素:本组53例孕妇胎膜早破的诱因有5种,其中94.3%的胎膜早破与子宫腔内压力异常有关,如剧烈咳嗽、劳累、大便用力、情绪异常波动等造成羊膜腔内压力急速增加,超过胎膜承受力及宫颈支持力,以及骨盆、胎位、胎势异常影响胎头入盆,造成羊膜腔压力不均匀。孕晚期性交,由于精液内前列腺素可诱发子宫收缩,使羊膜腔内压力亢进或继发感染而致胎膜破裂。
胎膜早破与宫缩发动的关系:53例破膜后自然发动宫缩而临产,妊娠<37孕周者有6例,其中1例在24~48小时内自然临产,5例在48~72小时内自然临产。多数学者认为,预产期的胎膜早破者一般在破膜24小时内自发宫缩而分娩。此外为了引产常行人工破膜,这些都提示破膜与分娩发动及产程进展有密切关系。
胎膜早破与宫内感染的关系:胎膜早破对胎儿最大的威胁为并发宫内感染,其途径以上行性感染为主。有人主张胎膜已破、估计24小时内不能分娩者,禁作阴道检查,但本组病例均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行内诊检查,并且常规做会阴冲洗,每日2次,同时应用抗生素,故未发生1例上行感染。
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本组53例中有29例自然分娩的占54.7%,阴道助产16例占30.1%,剖宫产8例占15.1%,提示胎膜早破后,羊水大量流失时可造成宫壁紧裹胎体,常导致不协调的宫缩,或阻碍胎头正常回转,产程延长,并且易影响胎盘血液循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使难产率增加。
综上所述,本组53例胎膜早破的孕产妇及新生儿均存活,但其对围产期的影响确是不能忽视的,尤其是胎龄越小的胎膜早破者,因早产本身、胎龄和胎儿低体重均可使围产儿死亡率增加,在此种情况下感染,对胎儿、新生儿、孕妇均有影响。近来由于抗生素、甾体激素的合理应用,产前严密的监护,对出生的早产儿、新生儿给予监护和治疗,使胎膜早破的围产期死亡率大大下降。
关键词 胎膜早破 围产期
胎膜早破是围产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对母婴危害大。我们对53例胎膜早破者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胎膜早破在围产期内对母婴所产生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院853例住院分娩产妇中53例胎膜早破者进行分析,以未临产胎膜自破作为统一诊断标准。
方法:对胎膜早破者住院后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嘱孕妇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1%新洁尔灭外阴消毒,每日2次。在无菌条件下行阴道内诊检查,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妊娠<37周者于临产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加速胎儿肺成熟,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产时科学接生,给孕妇间断吸氧至胎儿娩出,产后母婴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新生儿应用止血药。
结果
胎膜早破者孕周的分布:妊娠<37周者8例,占15.1%;37~41周者32例,占60.37%;>40孕周者13例,占24.5%。其中最小孕周为36周,最大为41+5周。
胎膜早破的诱发因素:双胎2例,占3.77%;羊膜腔内压力剧变36例,占67.9%:羊膜腔内压力不均11例,占20.7%;性生活史10例,占18.8%;无明显诱因3例,占5.66%。
胎膜早破与自然发动宫缩的关系:53例胎膜早破者中,有43例是破膜后自然发动宫缩临产的;6例<37孕周中,5例破膜在48小时以上自然临产的;37例>37孕周中,36例破膜后24~48小时自然临产,说明孕周越小潜伏期越长。
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的关系:胎膜早破中自然分娩者29例占54.7%,阴道助产者16例占30.1%,剖宫产者8例占15.1%,说明胎膜早破者难产发生率较高。
讨论
胎膜早破的诱发因素:本组53例孕妇胎膜早破的诱因有5种,其中94.3%的胎膜早破与子宫腔内压力异常有关,如剧烈咳嗽、劳累、大便用力、情绪异常波动等造成羊膜腔内压力急速增加,超过胎膜承受力及宫颈支持力,以及骨盆、胎位、胎势异常影响胎头入盆,造成羊膜腔压力不均匀。孕晚期性交,由于精液内前列腺素可诱发子宫收缩,使羊膜腔内压力亢进或继发感染而致胎膜破裂。
胎膜早破与宫缩发动的关系:53例破膜后自然发动宫缩而临产,妊娠<37孕周者有6例,其中1例在24~48小时内自然临产,5例在48~72小时内自然临产。多数学者认为,预产期的胎膜早破者一般在破膜24小时内自发宫缩而分娩。此外为了引产常行人工破膜,这些都提示破膜与分娩发动及产程进展有密切关系。
胎膜早破与宫内感染的关系:胎膜早破对胎儿最大的威胁为并发宫内感染,其途径以上行性感染为主。有人主张胎膜已破、估计24小时内不能分娩者,禁作阴道检查,但本组病例均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行内诊检查,并且常规做会阴冲洗,每日2次,同时应用抗生素,故未发生1例上行感染。
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本组53例中有29例自然分娩的占54.7%,阴道助产16例占30.1%,剖宫产8例占15.1%,提示胎膜早破后,羊水大量流失时可造成宫壁紧裹胎体,常导致不协调的宫缩,或阻碍胎头正常回转,产程延长,并且易影响胎盘血液循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使难产率增加。
综上所述,本组53例胎膜早破的孕产妇及新生儿均存活,但其对围产期的影响确是不能忽视的,尤其是胎龄越小的胎膜早破者,因早产本身、胎龄和胎儿低体重均可使围产儿死亡率增加,在此种情况下感染,对胎儿、新生儿、孕妇均有影响。近来由于抗生素、甾体激素的合理应用,产前严密的监护,对出生的早产儿、新生儿给予监护和治疗,使胎膜早破的围产期死亡率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