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启蒙老师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zhong12m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回到家乡,我都会忍不住好好地欣赏家乡的风景。从小在那儿住惯了,一直不觉得那儿的穷乡僻壤有多美,直到我读了成春老师的散文诗——《南方的红丘陵》《临河而居》……我才惊讶地发现,家乡的山山水水在作家的笔下居然如此有味道,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成春老师是我高一、高二时的语文老师,笔名霜叶,后调入广东连南县文联,曾任县文联主席,清远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系国家二级作家。我慢慢地爱上写作,就是从成春老师的引导开始的。
  记得在一次作文课上,成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我写的一篇回忆初中往事的记叙文,当时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好像喝了蜜糖一样。课后,成老师把作文发回给我,并且叫我按照他修改过的誊抄一遍。我拿着我的作文,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成老师用红笔修改过的痕迹,不通顺的地方成老师改得文从字顺,废话删了,增加了一些内容,错别字、乱用的标点符号也都改正过来了。修改后的文章读起来更流畅,内容更精彩。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校刊上,成老师还给了我五元的稿费。那是我第一次获得稿费,我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后来,成老师又陆续帮我在校刊上、县报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我也获得了县里征文比赛的奖项。这种成功激发着我疯狂地爱上了写作。整个高中三年,我写了三四本诗集和大量文章,也投过不少稿件,虽然大都石沉大海,但不断写作让我有了一定的文字功底,这也是我后来在报考大学时选中文专业的原因。
  德国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成老师的影响下,我不仅爱上了写作,还爱上了阅读。成老师经常会给我们讲解名著,讲著名作家;讲《红楼梦》,我们听得如痴如醉;讲《巴黎圣母院》,我们阅读的渴望被激发了;讲《雷雨》,讲《子夜》,讲《战争与和平》……我们这些孤陋寡闻的山里的孩子仿佛进入了一个文学的世界。于是,我知道了雨果、莎士比亚、泰戈尔、列夫·托尔斯泰等大文豪的名字。在成老师的指引下,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学校图书室成了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放学后到图书室读书看报成了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记得有一次课后,我问成老师有没有名著可以借给我看,成老師一口答应了。一天,成老师对我说:“你不是要借书看吗?你来我办公室拿吧。”我兴高采烈地来到成老师的办公室,他给了我一本《巴黎圣母院》。回去以后,我废寝忘食地读着,被书中浪漫、催人泪下的故事所吸引,为书中人物表现出来的真善美所震撼。上了大学后,学校图书馆藏书十分丰富,我阅读了更多的文学作品。我的视野开阔了,写作思路也更活了。
  大学期间,我是学校里的文学青年,一位文学爱好者。从大一开始,我先后担任校报的编辑、记者、副总编,后来还成了中文系文学社的社长。编报纸、出系刊、写文章,这些经历使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在写作的路上迅速地成长。这期间,我和成老师偶尔会有书信来往。我曾经写的一首诗还被他拿到诗歌征文比赛上评了个优秀奖。后来,在一次文学交流活动上,我又偶遇了成老师。那时,他已经调到我们县文联工作了。他鼓励我不要放弃,坚持写作,一定会有所成就的。我认真地倾听着成老师的教诲,仿佛那个高中时代给我们上课的成老师又回来了。我也暗暗下定决心,在写作这条路上继续前行。大学毕业以后,我成为了一名教师。最初的几年,我努力地践行着对成老师的承诺,坚持写作。我在全国各类报纸杂志上陆续用笔名发表了二三十篇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的写作慢慢地转向了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科研课题等,先后有数十篇论文获奖、发表,还出版了教学专著,而我也先后评上了市优秀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我取得了一些成绩,还有点沾沾自喜的感觉。可是,这么多年来,我已经渐渐地离文学越来越远。
  去年,成老师寄给我一套他近几年出版的诗文集,而那些诗集都是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了的。我读着成老师那优美的文字,仿佛年轻时那些热爱文学的岁月又回来了。我不禁感叹成老师的勤奋、笔耕不辍,这么多年始终坚持梦想,从不放弃。在跟成老师聊天的时候,我说我已经放弃写文学作品了。成老师鼓励我:“不管你做什么,都不要放弃,坚持写作,你会取得很大的成就。”听了成老师的话,我既感到鼓舞,又感到惭愧,为自己放弃最初的梦想而惭愧,也为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而惭愧。成老师的话鞭策着我,鼓舞着我,
  让我在往后的日子里坚持写作。
  我想,这不就是最好的教育吗?成老师不仅在课堂上教会了我知识,而且在人生的路上一直给我鼓励和教诲。成老师既是我文学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四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从上世纪开始,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先行者一直在探索如何从课程层面改革我们的作文教学。比如上世纪60年代景山实验小学“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改革实验,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实验,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的“童话引路”实验,等等。这些实验尽管还存在着某些不完善之处,但是对改善我国语文课程中“读写失衡”的倾向,确立作文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
所谓“承前启后”,就是根据已知童话故事增加新的情节,把故事往下编,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内容更加有趣,形象更加鲜明。在学了《丑小鸭》后,我让学生“接龙”——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会一直住在救命恩人农夫的家里吗?如果不是,她又会去哪里呢?丑小鸭离家后,她的爸爸、妈妈包括原来养她的主人小姑娘会不会忏悔、痛苦呢?如果会,他们会来寻找丑小鸭吗?……学生们“接”出来的“龙”丰富多彩:有人笔下的丑小鸭因为拥有了美丽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在数学发展进程中,数和形常常结合一体,在内容上相互联系,方法上相互渗透,使数量关系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可见,数形结合是数学学科的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应用这一重要数学思想,让数学的学习过程更富数学意义,让问题的解决策略更具数学韵味,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抓住自己的特点,用典型事例,具体生动地介绍自己。  【教学重点】  学会具体地写出自己的性格特点或爱好特长。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细节把特点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课件、漫画、奖牌  【教学过程】  一、趣味“自画像”,引出课题  1.课前热身:放歌曲《成都》引入。在香城新都,有一个写作爱好者,听了这首《成都》大受启发,写了一首《新都》,我们来听听。(播放《新都》)  2
课前游戏——古诗对对碰  师: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  生:(齐)记得。  师:好,我们一起来对一对吧。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故人西辞黄鹤楼——  生: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孤帆远影碧空尽——  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评析:课前交流的“古诗对对碰”,创设了一种送别情境,营造了一种浓浓的送别氛围,收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交流效
师从孟特 热切期待  2014年的9月,经学校推荐,我有幸成为“孟纪军教师工作室”的一员。当时的我,内心激动而又忐忑。激动的是久仰孟纪军老师大名,也曾多次观摩过孟特那缜密、高效的课堂,让人钦佩不已。而能够加入“孟纪军教师工作室”,那更是全市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最心驰神往的。但是想到自己只是一位刚刚工作三年的新面孔,面对的都是市骨干的工作室成员,深感压力颇大。大名鼎鼎的孟特会接受初出茅庐的我吗?我忐忑不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学科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有着独到的作用。首先,语言学习是帮助学生获得思维的重要工具;其次,语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间接的思维经验和思维材料;第三,听说读写是最常用的思维操练形式,可以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比较起来,内容最为丰富,观点最为多样,思想最为活跃。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最常见的
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说:“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母语是最具民族性的,母语凝结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怀、民族立场。母语教学,理所当然应该深深植根于本民族土壤,回归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让儿童积淀民族的语言、民族的精神和品格,烙上“民族”印记,形成有民族文化根基的学养和人格。下面以神话教学为例,阐释我们的思考与践行。  神话,作为民族文化最悠
记者:王老师,您好!近年来,您和“渝中名师王小毅工作室”的老师们一道聚焦“不同文体教学”,立足课堂,潜心读书,笔耕不辍,协同研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当初,你们是怎么确定这个研究方向的,能给我们简单谈谈吗?  王小毅:有目共睹的成绩真的谈不上,对于我们团队来说,研究的过程更有价值。我们工作室的成员是一群非常可爱的年轻人,有活力,有干劲,有梦想。其实,越是生活在繁华都市的教师,内心深处越有一种孤独
【教学目标】  1.能结合习作例文和批注,进  一步感知写人的基本方法。  2.选择一个人,选用典型事例,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  3.能与同学交流习作,并根据建议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  选用典型事例,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第五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