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很多院校开设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称VB),作为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在培养学生基础编程水平与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教学总结发现,对于学生来讲,VB知识结构较为抽象,内容繁多,掌握起来存在许多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想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难度较大。本文针对非计算机专业VB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课程本身特点出发,分析教学方法,对实践教学思路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VB课程;实践教学
1 VB教学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很多用人单位也开始注重毕业生计算机的等级水平。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语言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相对于 Visual C++、Delphi 等其他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语言来说,VB更为易学和使用。另外,VB 也在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科目选择范围中,因此,很多院校都选择VB 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编程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VB 是由美国 Microsoft 公司开发的一种面向对象、可视化的并采用事件驱动方式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自从 VB诞生以来,已经有很多版本被开发应用,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它具有简单易学、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特点。很多学生都会觉得这门课程枯燥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学生对一些 VB 概念不理解,编程的思路掌握起来也比较困难。
VB教学通常做法是先介绍操作方法和功能以及在程序中如何使用它,然后就是举例做练习。教师虽然认真备课、讲课,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在于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程序设计接触很少,进入大学之后计算机相关的先修课只有《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而它只有极少篇幅提到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开设 VB 程序设计课程,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过程中的理解、掌握程度较差,这直接影响到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2 VB课程特点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各校各专业继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后,为增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读程序、编程序的水平,而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VB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包含协助开发环境的、事件驱动编程语言,较其他语言来讲,VB更为易学和使用,因此选择它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编程通识课程,可为后续开设其它程序设计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分为教学篇和实验篇,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编程效率和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采用多媒体教室教学与微机室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实现掌握一种可视化开发工具、一门基础编程语言和结构化编程基本思想的总体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程序编写,实现一定的界面功能,同时养成严谨、良好的程序开发习惯。
分析VB课程的特点,不难发现,VB采取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思想,这使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一定的趣味性。但它的实践性要求很强,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独立编程的技能。通常VB 教学往往从讲授语法入手,语句格式如何,有什么样的功能,以及在程序中如何来用它,最后再来举例做练习。但学生往往缺乏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于实践中来解决问题,体现不了 VB教学的优势。VB 程序设计知识体系庞大、涉及内容繁多。对每一节课或每一章的知识点,及时地梳理归纳和提炼总结,对于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很重要,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
3 VB课程实践教学思路
根据VB课程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对VB课程实践教学有一定的思考。本课程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计算机编程的相关课程,将讲述大量编程知识,引入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是学生从会用计算机到开发计算机软件的第一步。应根据实际情况,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学会、学懂,在学过之后重点还要会实际操作。
首先要合理选取案例,改善实践教学效果。在选取案例时,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并且注意案例的选用。不但要涉及讲课中的某些知识点,而且最好还能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实践课不仅是理论课的实践,还应有理论内容的延伸。实训教学环节由于学时少,在课程讲授时,只能举一些零碎的例子,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仅会孤立地做一些简单的小程序、小例题,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模仿课本上的实例,知识点零散,对系统开发认识模糊。
对此问题,可以采取实践与理论的主次分层结合。即理论课上也要实践,实践目的是解决小知识点;然后在后续的实训课中,实践目的是解决理论教学中更为系统性的问题。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缺乏知识背景的前提下,理解VB中的抽象概念是有难度的,不同学生间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差异。对此可以采取分层分类教学方法,即引入问题分层、案例分类的方式。
参考文献:
[1]仲淑姮.VB 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8):164-165.
[2]王莉.VB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213):53-54.
[3]文静.浅议VB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和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
[4]何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 VB教学探讨与实践[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
关键词:VB课程;实践教学
1 VB教学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很多用人单位也开始注重毕业生计算机的等级水平。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语言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相对于 Visual C++、Delphi 等其他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语言来说,VB更为易学和使用。另外,VB 也在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科目选择范围中,因此,很多院校都选择VB 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编程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VB 是由美国 Microsoft 公司开发的一种面向对象、可视化的并采用事件驱动方式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自从 VB诞生以来,已经有很多版本被开发应用,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它具有简单易学、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特点。很多学生都会觉得这门课程枯燥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学生对一些 VB 概念不理解,编程的思路掌握起来也比较困难。
VB教学通常做法是先介绍操作方法和功能以及在程序中如何使用它,然后就是举例做练习。教师虽然认真备课、讲课,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在于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程序设计接触很少,进入大学之后计算机相关的先修课只有《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而它只有极少篇幅提到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开设 VB 程序设计课程,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过程中的理解、掌握程度较差,这直接影响到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2 VB课程特点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各校各专业继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后,为增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读程序、编程序的水平,而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VB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包含协助开发环境的、事件驱动编程语言,较其他语言来讲,VB更为易学和使用,因此选择它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编程通识课程,可为后续开设其它程序设计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分为教学篇和实验篇,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编程效率和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采用多媒体教室教学与微机室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实现掌握一种可视化开发工具、一门基础编程语言和结构化编程基本思想的总体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程序编写,实现一定的界面功能,同时养成严谨、良好的程序开发习惯。
分析VB课程的特点,不难发现,VB采取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思想,这使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一定的趣味性。但它的实践性要求很强,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独立编程的技能。通常VB 教学往往从讲授语法入手,语句格式如何,有什么样的功能,以及在程序中如何来用它,最后再来举例做练习。但学生往往缺乏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于实践中来解决问题,体现不了 VB教学的优势。VB 程序设计知识体系庞大、涉及内容繁多。对每一节课或每一章的知识点,及时地梳理归纳和提炼总结,对于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很重要,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
3 VB课程实践教学思路
根据VB课程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对VB课程实践教学有一定的思考。本课程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计算机编程的相关课程,将讲述大量编程知识,引入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是学生从会用计算机到开发计算机软件的第一步。应根据实际情况,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学会、学懂,在学过之后重点还要会实际操作。
首先要合理选取案例,改善实践教学效果。在选取案例时,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并且注意案例的选用。不但要涉及讲课中的某些知识点,而且最好还能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实践课不仅是理论课的实践,还应有理论内容的延伸。实训教学环节由于学时少,在课程讲授时,只能举一些零碎的例子,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仅会孤立地做一些简单的小程序、小例题,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模仿课本上的实例,知识点零散,对系统开发认识模糊。
对此问题,可以采取实践与理论的主次分层结合。即理论课上也要实践,实践目的是解决小知识点;然后在后续的实训课中,实践目的是解决理论教学中更为系统性的问题。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缺乏知识背景的前提下,理解VB中的抽象概念是有难度的,不同学生间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差异。对此可以采取分层分类教学方法,即引入问题分层、案例分类的方式。
参考文献:
[1]仲淑姮.VB 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8):164-165.
[2]王莉.VB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213):53-54.
[3]文静.浅议VB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和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
[4]何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 VB教学探讨与实践[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