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刘振举的生意经

来源 :当代生意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清早,河南省驻马店平舆县庙湾镇冯庄村委会北面的乡村道路旁,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坐在四方桌后的长条凳上,旁边放着一台电子秤,10多个村民提着刚刚采摘的黄花菜在秤前排着队。每收购一份,中年人都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姓名、斤数和钱数。
  很显然,这是乡村里最普通不过的一个私人收购点。
  中年人叫刘振举,是冯庄村人。和大多同村人一样,刘振举家也种了2亩黄花菜,种植面积应该是全村最少的,但他从黄花菜上的收益卻是最多的。每年靠收购、加工黄花菜,刘振举最少收入20万元。
  别人种植我收购
  冯庄村种植黄花菜已有15年历史,全村种植黄花菜面积达到30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一半。而整个庙湾镇在冯庄村的带动下,种植面积达到6000多亩。由于土质好,品种优,大部分产品都能达到一等标准,所以每年的收获季节,都会有许多商人来到庙湾收购黄花菜。
  村民们种植的黄花菜有人收购,村里特别支持,村委会成了接待站,村干部刘振举除了正常的工作外,还要负责这些收购商的接待、联络工作。来冯庄村收购的客商中有一位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一个姓史的老板,每年到了八九月份的采摘季节,史老板就会来到冯庄村委会的路口收菜,每年可以收到150万公斤鲜菜,收益也相当可观。
  与生意上的大丰收相比,史老板在生活上却是苦不堪言,来回奔波不说,对北方饮食水土的不适应也成了大问题。看到史老板的难处后,刘振举就与史老板商量,愿意在冯庄村代史老板收购黄花菜,史老板只负责接货就行。史老板欣然同意,从第二年开始,刘振举就成了史老板的代理商,全权负责冯庄村的黄花菜收购,每代收1公斤黄花菜,能有0.2元的提成。第一年收获季节过去后,刘振举赚了近13万元。
  建起冷库来保鲜
  当了几年的代理商后,刘振举着实赚了不少钱。但是在收购过程中,他发现刚采摘的黄花菜在常温下最多只能保存3天,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发生霉变。黄花菜的收获期比较集中,有时候一天能收几万公斤鲜菜,这些鲜菜如果不能及时外运,就会产生损耗,看着因保存不当导致的产品等级下降,刘振举心痛不已。怎么办?只有建冷库。
  2008年,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刘振举投资30多万元在村东头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冷库,装入保鲜袋的鲜菜可在冷库中保鲜2个月以上。刘振举将收购的黄花菜根据市场变化延后出售,获得了进一步的利润空间,不到两年,投资冷库的成本全部收回。
  精深加工树品牌
  随着对黄花菜市场的深入了解,刘振举发现许多外地商人来冯庄收购黄花菜后,经过蒸制、晾晒和加工,贴上商标后身价倍增。他觉得单靠卖鲜菜,村民们获利是有限的,只有对黄花菜进行深加工,形成自己的品牌,才能有更大的收益。
  基于这种想法,刘振举联系了全村大部分种植户,注册成立了冯庄黄花菜专业合作社,目前全村入
  社的农户已达241户,种植面积1567亩。合作社依托平舆县黄花菜加工有限公司,按照公司要求严格生产,经过精细加工的黄花菜每公斤售价达到30元以上。合作社还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清河园”牌商标,冯庄村黄花菜终于有了自己的品牌。
  合作社的发展使农民的收人大大增加了,作为合作社社长的刘振举收益更是可观。刘振举说:“过去我们1亩黄花菜的收入最多3000元,现在保底能达到5000元,有钱大家一起赚,有了合作社的发展,才有了我和村民个人的收益。”
其他文献